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宪法在香港的适用可以区分为整体适用和具体适用。香港回归后,宪法整体上在香港获得实效,即以基础规范的方式整体适用于香港;具体适用方式则由于"一国两制"的宪制安排而独具特色。司法适用是宪法在香港的最重要、最典型的适用方式。香港法院不具有违宪(宪法)审查权,这就决定了宪法在香港的司法适用空间有限。除了基本法,宪法也是中央或者内地与香港交流对话的平台,也是香港形塑中国国家观念的重要途径。香港法院阐释和适用国家宪法,将以普通法的方式,大大丰富宪法的内涵,从而为中国宪法(学)发展和繁荣提供了一条偏径。  相似文献   

2.
关于宪法至上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至上是权利文化的产物 ,是法治文明的首要标志 ,它由形式上的宪法至上 (制度宣言 )和实质意义上的宪法至上 (国民的宪法至上意识 )所组成。中国社会宪法至上的关键在于实质意义上的宪法至上。针对中国民众传统的权力中心思想 ,实现中国社会实质的宪法至上在于培育中国人的权利精神和中国社会的权利文化。  相似文献   

3.
宪法的救赎     
近代中国宪法诞生伊始就被赋予拯救民族危机的历史使命,作为宪法核心价值的人权则被搁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权价值渐渐走入中国宪法研究视野,宪政和人权得到热情地追捧,宪法的救赎从国家转向了个人。本文将中国宪法的发展历史放在整个近代史的场域中进行检讨,从解读中国近代的独特视角开始,以期发现中国宪法所应发生的转向。宪法的救赎使命—民族国家和个人生存是理解中国宪政史的两个方向。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两个分析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出发,提出学术界关于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分析存在着政治学和社会学两个不同维度,这两个分析维度的并存既体现了国家(执政党)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反映了社会工作在当代中国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不同面向及其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社会管理体制以及深层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建设是未来改革开放持续推进的关键环节和主要趋势。相应地,中国宪法的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将表现为对这一发展趋势的回应和指引。作为我国具有最高效力位阶的规范体系,现行宪法应当也可以对社会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引,保障社会建设平稳有序地进行。社会建设在遵循宪法指引的同时,也对现行宪法和传统宪法理论提出了新的诉求。面对这些诉求,现行宪法需要完善,传统宪法理论需要更新。关注和回应这些诉求是中国宪法及其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中国宪法学需要在社会变革中不断提升自身体系的开放性和理论的现实适应性,从而与国家发展和社会变革建立更加紧密、有效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政界和学界在社会系统中各有分工,各有职能。政界按照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职能管理国家、服务人民;学界则由于社会分工的原因,承担了传承和发展文化的责任。研究政学两界的良性互动可以说明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我国宪法监督主要是对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否与宪法相抵触进行审查。在传统观念中,我们认为法律、法规、规章等是以宪法为基础,是对宪法规范的细化和落实,因此,只要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法律文件不予宪法相抵触,那么,保障了这些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落实就是保障了宪法的落实。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传统观念日益受到挑战,本文所提起的几个事例(案例)所凸显出来的问题是:如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侵犯了公民的宪法权利,而这种侵犯却没有相应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规制,在现有的宪法监督机制下,无法保障公民的宪法权利。因此,本文旨在通过事例(案例)的分析引起学界对私领域违宪审查必要性的探讨,并提出关于私领域的违宪审查模式构建的建议,以对完善我国的宪法监督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宪法是社会发展变迁的必然结果.同时,它又必然会对社会变迁发生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构成了宪法的社会变迁功能.目前,我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变迁时期,重视和发掘宪法的社会变迁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宪法理论研究中,“关于宪法功能研究的著作是相当贫乏的.”而在宪法功能研究中却只注重宪法的登记和巩固功能,忽视(甚至几乎没有论及)宪法的社会发展变迁功能.因此,研究宪法的社会变迁功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社会,"国家认同"主要体现为"宪法认同",但是"宪法认同"亦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可能会促进或者阻碍"民族(国家)认同"观念之形成。故而,立宪者须借助于"宪法认同"与"民族认同"的互动关系,形成特定的立宪模式。在当今世界,德国、美国和欧盟可以分别作为"先民族认同后宪法认同"、"先宪法认同后民族认同"和"超民族的宪法认同"等三种"立宪模式"之典范。中国和平统一事业之实现,当以"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岸"宪法认同"之规范基础,以"宪法认同"之发展来引导、促进中国国家统一的立宪进程。  相似文献   

10.
宪法概念是法律事实而非社会事实,是制度事实而非自然事实,是规范事实而非生活事实,具体表现为宪法所规范的权利义务关系。它既可存在于形式宪法中,也可存在于实质宪法中,其中宪法文本是宪法概念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如果以社会学或者哲学方法进行研究,宪法文本并非不可以批判,但法学方法的宪法学是对宪法概念进行描述基础上的逻辑分析,并体系化。欲证立中国宪法概念,须以普遍性宪法价值为前提,以中国宪法文本为基础,厘定其法律含义,梳理其传承和变化过程,确立这些宪法概念的当代含义,按照我国宪法理论和法律逻辑使之体系化。这意味着对宪法概念的研究必须回到宪法文本,体系化的宪法学可称为宪法释义学。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学习宪政,不仅是想迭至富强,亦有通过宪法寻求到合法性之目的。自五四以来作为中国社会“宪法”的儒家传统思想和“礼”在近代遭到批判而没有了维系社会道德底线和政权合法性的宪法性源泉后,为找到能证明政府合法性的终极力量,清朝灭亡以来,先是1912—1928通过尝试以武力来证明合法性的军阎统治时期。尔后是1928—1949尝试着重以“党国一体”的意识形态来寻求合法性的国民政府时期。最后是1949至今的建国后。特另日是改革开放以来,以通过发展经济来获得合法性的新中国时期。由于缺乏民主传统,清末以来宪法文本并未成为合法性的源泉。今天以经济发展来寻求合法性的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的路径依次可有三步:一、在82年宪法历次关于经济制度修正案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制度进一步宪法化实现发展经济与文本宪法的融合,使宪法文本再次成为合法性的源泉。二、在一般经济领域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使政府逐渐淡出通过经济发展证明自身合法性,转而通过宪法来获得合法性,从而抬高文本宪法的作用。三、在党的领导下逐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使民主与文本宪法结合,最终通过以民主为内涵的文本宪法代替发展经济成为政权真正合法性的源泉,从而使中国真正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宪政之路。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宗教的发展与宪法条款密不可分。民国历届政府的宪法条款所代表的官方态度,为民众自由信仰宗教提供了理念基础。实践中,信仰自由的宪法理念收到一定的社会效果。依法管理宗教成为民国时期宗教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推动着中国社会宗教法律文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成熟的法治社会需要理性的宪法学,在中国建设法治社会的进程中,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关注宪法制宪权的价值与现实根源,探析宪法规范最高性的表现与宪法制裁性实现问题,对于提高民众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欧盟宪法的原则及其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欧盟宪法 (草案 )的基本原则和三个具体原则的内涵、形成过程、相互关系及其运作机制。通过中国宪法与欧盟宪法的比较分析 ,指出欧盟宪法原则的系统性、界分权限及其落实原则时的制度博弈过程 ,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宪法保障制度在宪法的实施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俄罗斯现行宪法继承并发展了原苏联的宪法保障制度 ,而我国宪法的制定与原苏联宪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我国宪法在保障制度方面还很不完善 ,力度还不够。俄罗斯现行宪法 (1 90 3年通过 )的保障制度 ,对完善我国宪法保障制度亦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浅谈成人法学教育的中国宪法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宪法学是专业基础课 ,学好中国宪法学 ,既掌握一门法学知识 ,掌握了法律的源头和我国国家基本制度 ,又为学习其他法律作了准备。搞好中国宪法的教学 ,要求教师具备多学科的知识 ,根据本学科和学生学习阶段的特点进行教学。在成人高等法学教育中 ,首先要对实用型人才有正确的界定 ,这关系到中国宪法教学重点的把握。中国宪法学教学的重点可分为宏观的重点和微观的重点 ,宏观的重点指整个教材的重点 ,微观的重点指章节重点和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的重点。中国宪法学教学还要处理好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传授宪法知识和培养宪法理念、教和学、课堂教学和社会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经济社会历史的转型决定了宪法观念的变迁和发展,而宪法观念的变迁又是宪法变迁与发展的先导。宪法观念在宪政建设中有重要作用,不同的宪法观念使人们对宪法规范的解读产生差异,由此建构起来的宪政秩序也会相异。中外宪法观念在“根本法”意义和宪法价值层面上具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国实现宪政的过程中,厘清传统的宪法观念,进而更新传统的宪法观念是当前宪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更是中国宪政建设不可忽视的一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其外贸法律制度的基础法律依据有二:世贸组织规则,中国宪法。整体上,中国外贸法2004年的修订对世贸组织规则的遵循与尊重是极自觉也很明显的。但外贸法规定的有些制度在宪法上的依据需要澄清,并可能会在特定情形下引起宪法层次的疑问。在外贸法律制度构建、运行过程中,所依据的世贸组织规则跟宪法之间有可能出现若干冲突,这时就有一个如何加以协调并互动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为中国的外贸发展进而为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提供长期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美国公共行政学的宪法学派并非一个严格定义的学术流派,而是一个相对松散的学术共同体,它源于斯托林和罗尔对以威尔逊、怀特和西蒙等为代表的主流的公共行政学的批判。面对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危机,宪法学派旗帜鲜明地为官僚体系辩护,积极地从美国的宪法传统与政体价值中寻找21世纪民主治理的规范性根基。宪法学派不仅为理解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导入了不同于管理途径和政治途径的法律途径,更有助于我们把握公共行政在民主治理过程中的恰当角色,推动政府与公众建立一种良性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20.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 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 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 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法制保证。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认真审议并 高票通过了现行宪法发展进程中第四个 宪法修正案,实现了宪法的又一次与时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