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农村留守女童受到性侵犯案件时有发生,给留守女童带来了极大的伤害。究其原因,缺乏有效的监护及性教育;学校性安全防范教育缺失;农村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及法治观念的淡薄是主要方面。有效防范农村留守女童性教育与性安全问题,必须要加强父母对女童的亲子教育;加强对监护人进行性安全教育扫盲教育;中小学校要完善性安全知识的教育工作;构建监护人、农村社区、学校和公安机关联动的防范机制,保证农村留守女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农村中出现了为数众多的留守女童。与非留守儿童和留守男童相比,农村留守女童是一个常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极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尤其是性侵害。这一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需要针对其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对策,以切实保护农村留守女童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数量的与日俱增,农村留守女童的数量也呈现出急剧上升的特点。基于各种因素,农村留守女童在必要的监护和教育层面上出现了较严重的缺失,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女童遭受性侵害,很大程度上对农村留守女童的健康成长乃至于农村社会的稳定造成消极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缺失亲子教育这一情况造成性知识传授不到位、监护人不具备或较少具备性安全防范与教育的意识、相关学校在性安全教育方面缺乏应有的重视。因此,有必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真正构筑起保护农村留守女童的保障体系,为农村留守女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涌现出了大批的农民工,由于受到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农村也相应地出现了大批留守儿童.由于农村重男轻女思想的盛行以及对于女性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我国留守女童的教育问题更为严重,她们的教育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随之出现,其中农村留守女童遭性侵后怀孕产子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讨论.农村社会的性别歧视思想、监护的不到位及相关法律的空白等诸多因素,导致农村留守女童遭性侵后生育权问题的出现.从农村留守女童遭性侵后产子的典型案例入手,引出对农村留守女童这类特殊群体生育权的法律保护.通过明确农村留守女童生育权的法律界定,分析农村留守女童遭性侵后生育权受到侵害的原因,针对问题及原因对农村留守女童遭性侵后生育权法律保护的对策进行全面的探讨,提出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的建议,实现对农村留守女童合法权益更好、更全面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留守儿童群体的研究是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作者在文中通过留守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在养育方式、学业期望、自我期望、社会支持、人际关系、心理状况等表现出的性别差异进行研究发现,留守女童在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都处于弱势地位,家庭、学校、社会应给留守女童更多的关爱,推进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在客观上表明,父母无法履行对留守儿童的法定监护之责.不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文章分析了当前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存在的问题,应当从强化父母对孩子的法定监护职责、完善委托监护制度,尤其是明确受托监护人的条件、建立监护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制度.  相似文献   

8.
2009—2010年围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支持问题,对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及家长进行的调查发现:在显性的教育资源分配等方面,留守儿童教育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男女不平等意识还存在;在一些隐性的教育支持方面还有一些性别不同等的对待。由于受重男轻女等思想观念的影响,留守女童的教育还应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群体,其权利保障形势和救济途径不容乐观。特别是近年来留守女童性被害案件多发,反映出留守女童性安全问题尤为严峻。通过对中国裁判文书网的28起留守女童性被害典型案例的分析可知,社会、立法、司法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留守女童遭受性侵的主要原因,因而应从社会治理、法律制度、司法保障三个维度进行有效防范:制定公共政策并高效落实到位,完善法律制度并全面有效实行,加大打击力度并强化司法保护,以此构建"三位一体"的留守女童性被害防范机制,逐步降低留守女童性被害案件的发案率,切实维护留守女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农村成年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打工,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农村,造成现今农村出现大量留守儿童的现象.农村留守儿童缺乏足够的家庭照顾,也很少能得到足够的社会福利救助和社会保护,无法健康快乐地成长.这种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应得到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应从制度、政策、法律、社会公益组织等层面寻找解决的途径,对留守儿童进行社会救助和社会保护.  相似文献   

11.
由于父母关爱、学校教育、社会关爱的缺失,致使一些留守儿童性格变得孤僻、抑郁、暴躁,心理上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配合与努力,从情感上理解他们,从生活学习上关心他们,从国家政策上帮助他们。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成长的特殊时期,与成年人作为证人参加诉讼不同,未成年人更容易在心理上受到伤害。构建我国未成年证人服务制度,应根据其特点进行机构设置和内容设计,以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性别视角看农村“留守女童”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村外出务工者“留女不留男”的人为性选择既是农村妇女非农转移迟缓的副产品,也是乡村社会在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变过程中一种文化失调的重要袁征。当前,处于以传统性别意识为主导的村落文化氛围中的大量“留守女童”,在接受教育、精神心理发育、日常安全保护等方面比“留守男童”更易出现问题,并且这一问题的加重及扩展势必会对未来的农村家庭结构、功能及其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编青少年心理发展问卷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197名农村留守初中生和167名农村非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探讨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发展状况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1)留守初中生心理发展问题较非留守初中生严重。(2)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应对方式上无显著差异。(3)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问题与情绪取向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与问题取向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且应对方式对心理发展问题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湖南农村留守儿童行为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监护,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机构单一,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为此,父母有必要改变外出的方式,基层政府、学校、社区及农村社会组织应齐心协力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呈现主流稳定、进取务实和健康向上态势,但主流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与青少年正常思想道德发展不和谐的音符。因此,认真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成因,思考对策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呈现主流稳定、进取务实和健康向上态势,但主流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与青少年正常思想道德发展不和谐的暗流。因此,认真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成因、思考对策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文化有了长足发展,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和提高。但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农村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应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特点、成因,找出预防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对策,以此来减少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并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家庭功能的缺失,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相关的解决措施却因没有明确、稳定的责任者而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大学生村官由于政策支持、能力匹配、工作积极性高,具备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客观和主观条件,可以在社区、学校和家庭层面介入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行为等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因此,可以明确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大学生村官的重要工作内容并予以考核。  相似文献   

20.
"二次被害"是在犯罪发生后被害人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被迫引起被害回忆并感知外界负面回应而产生的痛苦。由于身心发展处于弱势阶段,未成年人在犯罪被害后往往会产生超出成年人的负面影响后果。中小学校园侵害事件具有场域性特征,未成年被害人在处置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受到来自学校、家庭、司法机关以及社会媒体等方面的"二次伤害"。为防止未成年人受到"第三次被害"而产生"恶逆变",学校、家庭、媒体、医疗机构,尤其是司法机关应坚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最大程度地避免未成年被害人在社会生活和司法程序中受到"二次被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