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2 毫秒
1.
网络反腐作为我国制度反腐的重要补充,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作用举足轻重。近年来,随着公民权利和参与意识的觉醒,网络反腐舆情逐渐成为一颗"隐形炸弹"。科学应对网络反腐舆情、引导社会舆论,对检验政府工作、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本文以政府为主体,讨论了政府应对网络反腐舆情和远离"塔西佗陷阱"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文章从六个方面分析了政府在网络反腐舆情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深化舆情认知、转变政府工作方式、强化系统分工和优化聘任与问责等举措对重塑政府形象、增强政府公信力、远离"塔西佗陷阱"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它以互联网为背景,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偏差性和蝴蝶效应等特点。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契机,也极大地挑战了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思维方式和应对效率。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对政府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与事件信息公开是否及时、真实、准确有关。因此,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应主要围绕网络事件信息发布而展开。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网络舆情对社会上重大事态的发展影响巨大,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和信息管控发挥着实实在在的影响力,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将成为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应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信息公开和民意表达渠道;加强互联网立法,利用法律手段实施监管;利用技术手段对网络舆情实行有效把关;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的分析研判,切实提高地方政府引导舆论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对网络舆情应对已成为现代现代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对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网络舆情危机的特点并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处理和应对策略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舆论诉求主要是利益表达、社会情绪表达、网络政治参与和网络社会抗争。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们能便捷地获取信息,更加自由地发表言论;另一方面,舆论环境复杂化、科层制的政府结构与扁平化的互联网结构的不适应性、自媒体场域中负面情绪易放大、自媒体对政府公信力的负面影响等因素,也使网络舆情的政府治理陷入一定困境。为此,政府在网络舆情治理方面要更新理念,以"善治"取代"管制";注重与公众的沟通,搭建政府与公众网络对话平台;加快自媒体监管立法,培养理性网民;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提高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及时回应,掌握舆情处理主动权。  相似文献   

6.
与政府部门或个人有关的突发事件极易成为舆论中心,引发喷涌状的网络舆情。由于网络舆情应对体制、机制存在缺陷,部分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对网络舆情缺乏正确认识和基本应对方法,因此在政府危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中普遍存在着应对不当、处置不力、引导无方的问题,严重影响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在互联网与网络舆情深度互动的现实背景下,以创新思维,健全联动机制、预警机制、处置机制、引导机制和管理体制,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不仅是重塑政府形象的必要,也是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具体表现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如何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妥善处置各类网络舆情热点事件,对我国政府而言是全新的考验。通过对医疗类网络舆情案例的精心挑选以及从网络舆情的回应程度、回应方式、回应主体和回应行为等方面比较分析发现,我国政府在应对医疗类网络舆情事件中存在着主导式的回应逻辑,经过对主导式回应逻辑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主动性策略的采用、新媒体融合的内在需求和提高效率的逻辑表达是推动政府形成主导式回应逻辑的重要原因。通过具体案例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我国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回应逻辑,有利于对社会转型期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回应机制提供有益性启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重特大校车事故频发,校车网络舆情展现出爆炸性、指向性、互动性、传染性、周期性等特点,对政府的校车安全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如果校车网络舆情得不到妥善处理,极可能诱发网民的不满情绪及不测行为的发生,进而破坏和谐的社会生活,影响社会的稳定。对此,政府有必要建立一套相应的网络舆情应急机制,包括网络舆情监测机制、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和网络舆情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情对社会舆情走向的引导作用日益彰显,标志着党外人士社会舆情监督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党外人士社会舆情监督面临着队伍结构多样化、参政意识日益增长和社会舆情日益复杂的新情况,使党外人士社会舆情监督在有效性、真实性、公平性和合法性等方面也面临新的实践困境,应着力从宣传引导、制度引导、依法引导以及呼吁政府社会舆情应对由"倒逼"向"自觉"转变等方面着力提升党外人士社会舆情监督的有效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0.
质疑警察"不作为"的网络舆情日益增多,不利于警察形象维护。网民对警察"不作为"的指责往往是由于其对警察职责认知的偏差甚至情绪化的表达,缺乏理性的思考。以"天价虾"以及"农妇追凶17年"事件为案例导引,描述了我国警察"不作为"网络舆情的基本现状。指出公安机关在应对"不作为"网络舆情过程中存在舆情意识不强;缺乏对警察"不作为"网络舆情演变规律的把握与认知;公安机关内部、公安机关与其他机关之间联动应对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当从意识层面、规范层面和制度层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情压力下的政府形象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网络舆情备受关注。网络舆情可以给政府形象带来负面作用,也可以带来正面作用,政府应对网络舆情面临各种问题和压力,只有通过硬实力和软实力相结合,多管齐下,才能应对压力,将网络舆情为民、为政府所用。  相似文献   

12.
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对政府公信力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力。政府需要高度重视新媒体对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义,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并积极引导网络舆情。重塑与提升政府公信力,可以考虑三条路径:信息公开背景下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网络舆情视域下完善政府责任机制,服务型政府理念下拓展公众参与的渠道。  相似文献   

13.
运用SWOT方法,有助于分析公安机关应对舆情危机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在中长期战略层面,公安机关应以加强舆情应对能力建设为主,利用外部机会弥补内部弱点,做好充足的防御性准备;在近期战术层面,要主动利用内部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所造成的影响,专注于具体的处置工作.  相似文献   

14.
如何应对网络涉警舆情危机,不仅是当前公安机关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也是衡量现代警务机制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具有严重的破坏性,可能影响实体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对政府的权威性和公安机关的公信力产生严重影响。公安机关必须对其予以高度重视,要从社会和谐发展大局和政府及其公安工作全局加以审视和考量,抓住现实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敏感点,积极采取措施,科学、及时、有效应对网络涉警舆情危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和危机。  相似文献   

15.
因传播渠道多样、传播速度快捷、影响范围广、隐秘性强、控制难度大,网络舆情中极易带来社会安全隐患,具有蛊惑不明真相的民众、滋生网络暴力、激化社会矛盾、造成群体的盲从与冲动、引发社会群体性事件等危害。当前,我国政府管理部门在应对上述问题时尚存在诸多不足,为此,应在网络舆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潜伏期重在收集研判舆情,及时发现舆情;明显其重在积极引导舆情,以遏制隐患;高潮期设法控制舆情,以消除隐患;消退期重在跟踪舆情,以防隐患复发。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社会,精准把握和科学利用网络舆情信息,恰当应对网络舆情,是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从消极应对走向积极预防,从单向治理走向共同治理,从片面封堵走向正面疏导,从被动回应走向主动引导,从偏激无序走向网络法治,是网络舆情语境下地方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注重分析网络舆情"。鉴于当前应对网络舆情的诸多误区,地方政府应建立网络舆情快速反应机制,理性面对网络负面新闻,疏通民意表达的多元化渠道,不能把网络表达等同完整民意。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网络舆情影响的不断扩大,其在群体性事件应对处置中的作用也日趋明显。因此,公安机关更好地认识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分析研究网络舆情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范围和传播过程的规律特点,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危机,对提升政府的执政水平和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家大数据战略不仅为经济发展转型提供政策支持,为社会治理变革提供技术引领,也给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带来机遇与挑战。为系统化指导政府网络舆情治理的实践工作、克服对策与建议过于零散、宏观的弊端,基于国家大数据战略提出网络舆情系统化治理路径,包括更新网络舆情治理的现代观念,重视治理技术创新,建立健全舆情管理的组织实施机制、舆情应对与处理机制,培育网络舆情治理人才,完善相关法律与制度建设等。  相似文献   

20.
网络对特重大自然灾害救助进行围观,政府救灾不力、行为失当或者舆情应对失效,可能引发网络公共事件,造成社会风险。防范特重大自然灾害救助转化为网络公共事件,要厘清其转化机制,掌握转化阶段特征;着力加强政府救灾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灾害信息发布机制,增强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改进官媒灾难报道方式,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同时完善网络监管,倡导网络自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