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我国的社会治安研究离不开传统社会治安防控思想的理论支撑。从治安的角度看,《袁氏世范》通过"睦亲"、"处己"和"治家"三卷内容向我们展示了安全防范之道、和谐相处之道、人文教化之道和积德劝善之道等诸多内容,不仅从被害人角度提出犯罪预防的办法,还提出大量治安管理的重要理念,散发治安哲学与智慧的光芒。该作品宣扬中国传统的宽大为怀、与人为善等美好品德,彰显了该著作的治安特色。这部作品对传承优秀治安理念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也为后世的治安工作提供大量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传统家风家训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治家、睦亲、育人之道,它内在地关注家庭和顺、重视修身以德、强调立志勉学、崇尚勤俭诚信。这样一种价值导向不仅在历史上为家国同构的中国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基础,也将在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建设中发挥建设性的积极作用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朱子(熹)一生留给后世丰厚的文化遗产,家训思想是其整个学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子立足现实,着眼生活,全面总结了每个人在家庭、社会中该扮演的角色和应承担的义务,精辟阐明了为人处世、治家修身之道,不仅对朱氏子孙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当前领导干部建设良好家风、致力廉洁从政也有积极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中心牵头出版的《中国家规》一书收录了胡林翼的家风家训故事。他的治家思想要义是特别注重"先器识、后文艺"的读书之方,传授"以百姓之心做官"的为官之道,恪守"热心公益、关心民瘼"的处世之法。核心辩题"公私、义利"的之辩,"情感与理智"之防、"个人与家国"之别,更是引人深思。其家风思想的形成深受"修齐治平"的儒家传统的熏陶浸润,深受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教化洗礼,也是胡氏一门的家教、家训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家风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治家之道对领导干部建设优良家风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新时期,领导干部要建设优良家风,必须提高家风对党风、政风、社会风气、预防腐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意识,从继承"传统家训"、树立自身模范、爱家有方有度、完善内外监督等四个方面,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培养清廉的家风文化,构建完善的家风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6.
《大学》作为儒学思想的重要物质载体,其中包含了相当丰富的为官理政的道理,如"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亲贤臣,远小人"的"用人之道"以及"德本财末"和"以义为利"的"义利之道"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仍然不失其价值,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家训是传统社会中家庭内部治家教子的训诫。在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下,传统家训中的德育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修身、齐家、处世三方面内容。当下青少年道德教育受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影响,存在急功近利、重智轻德的问题,青少年道德责任感存在滑坡现象。而传统家训中的德育思想因其自身传承性和当代价值,以及当代家庭功能的不变性,其现代转换成为了可能。要实现传统家训的现代转换,与当前青少年道德培育进行对接,应该加强对家训内容的现代阐释,将道德教育日常生活化,同时加强对教育主体的家长进行教育,共同促进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8.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能否建立“体育生活、健康生活”这一良好生活方式的最初责任应该是家庭。本文在阐述了我国家庭体育教育发展背景的前提下,从理论上进一步剖析了无限夸大“食为先”强身之道的功能等阻碍家庭体育教育的发展要素。并提出了明确家庭承担责任和发挥家长主导作用等发展我国家庭体育教育的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官德建设。官员的道德修养,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兴衰存亡。为了保证官吏能够按照官德的要求去为官行政,朝廷推行保障官德的教育——学校教育与科举考试并举、入仕新人学习为官之道、重视官员的家庭道德教育;实行保障官德的体制——"以德为先"的选任标准、"彰善瘅恶"的监察制度、"奖廉惩贪"的考核机制、"严于治吏"的法律制度。借鉴历史经验,必须进行现代官德教育,加强当代官德的制度化建设,改造旧时代官德建设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治家教子之经典——《颜氏家训》中的家庭伦理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内容详实、体系完备的家训。其中的家庭伦理思想除包括父子、兄弟、夫妇三伦关系外,还涉及治学、治家、谋生、养生等多方面的内容。它具有务实性和可操作性等特征。即使在今天,《颜氏家训》中关于勤俭持家,适度消费;教育子女,以“德”为先;婚姻自主,情义为重;家庭和睦营造氛围的思想依然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良好家风是打造"忠诚干净担当"好干部的"奠基石",是涵养党风政风民风的源头活水,也是抵御贪腐的"防火墙"。因而,家风建设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党员领导干部要根植优秀传统,借鉴治家智慧;传承红色家风,汲取榜样力量;严以修身律己,立好"齐家"标杆;看好家庭后院、防止"祸起萧墙"。此外,还要充分发挥组织作用,把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作为管党治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12.
"忠恕之道"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了儒家道德价值实现方式的基本内容,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精髓。"忠恕之道"的前提是"情",这是从人之本性"善"为出发点的。基于"忠恕之道"的实现途径"诚"—"诚者物之终始"、"诚者天之道也",最后揭示出"忠恕之道"的实现"仁"。这是一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容精神,更是舍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加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计划经济逐渐被市场经济所取代。社会转型期,我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婚育观念也发生变化,独立自主意识普遍增强,家庭形式趋向于小型化,非契约家庭与契约家庭并存、婚姻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加,针对我国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笔者提出了一些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和整个社会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美好的社会是美好的家庭的延伸。古人云:“齐家而后治国,治国而后平天下。”家庭安定、幸福,整个社会才会安定繁荣。因此,治家要先“治”人。要造就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是一项长期、艰难又又复杂的任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家庭、学校、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十分重要。 家庭、学校、社会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三条重要防线,而家庭是首要防线。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必须在第一道防线上下功夫、花力气。所以,研究家庭和家庭教育,就成为当前法学、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所特别关注的问题。本文仅就家庭和家庭教育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中的地位和功能方面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以此就教于热心此项研究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5.
《大学》是一部在中国传统社会后期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儒家经典,它系统地阐述了儒家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奉为圭臬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治理模式,展现了古人对实现和谐有序社会的向往。时至今日,《大学》中"修、齐、治、平"的社会治理思想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其中"修身"为治乱之本的思想启示我们个体道德境界的提升是实现社会整体和谐的起点;"齐家"为治国之基的思想启示我们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紧密相连;"国治而后天下平"的思想启示我们和谐社会的实现离不开"矩之道"的运用,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离不开正确的用人准则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6.
考察儒学在现代的意义,离不开儒学自身的内涵。从现代的视域看,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儒学的仁道原则,后者所内含的观念有助于我们反思存在价值与社会正义、善与权利等关系。儒学以道的追求为其内核,其中既包含着天道观层面的形上之思,也蕴含着人道观层面的价值趋向。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等观念中,儒学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从不同的侧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示。  相似文献   

17.
荀子认为,自然界中并不存在有意志的主宰之天,天有其自我的运行规律,天人是相分的,但人们可以"制天命而用之";道家则认为天地万物皆有"道"生、"道"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顺"道"而行。两家的相同之处在于抛弃了天地神灵的宗教外衣,笃信天地自然有其独立的存在与运行方式。不同之处体现在对自然的态度方面,前者要求凭借个体的主观努力识天、尊天、用天,后者则要求人们保持内心的静笃,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从他们对自然的态度看,现代人保持"心态文明"是对我们今日生态文明建设最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孔子仁学思想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核,而"爱人"是仁学思想的基本伦理原则,这其中内在包括了爱亲、爱众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爱人的条件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克己复礼"实现爱人,以"孝弟"之道实现爱亲,以"忠恕"之道实现爱众的道德实践。基于孔子仁学思想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联系性,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中,要以仁、礼、孝和忠的基本伦理理念为指引,增强个体道德修养、公民规则意识、家庭道德观念、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以促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形成新时代道德新风尚。进而以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实现对孔子仁学思想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19.
庄子的艺术技巧的哲学基础是"道",是"道"向美学层面的转化。"道"之技表现为无技之技,艺术技巧来自人的创造,但不留造巧之痕,卓然天成。这种技巧影响当代文学对艺术规律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道家之"道"与哈耶克的"规则"都是推进社会演进的自然力量,由此出发,道家创造了"无为而治"的治理之道,以"无为"达到"无不为"的治理之目的"。无为而治"最终未能摆脱历史的枷锁,虽主张"无为而治",却还是走向了"圣人之治"。哈耶克所提倡的也是一种自然的治理之道,他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不能对社会的秩序作全面的设计,所以主张依照"自发秩序"之规则来制定法律,实行"规则之治"即法治,这样才能保障人获得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