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抗日战争时期党对中间力量的正确政策及其积极意义 抗战时期中间力量的形成,是由中国社会当时的阶级状况和具体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1].  相似文献   

2.
一、抗日战争时期党对中间力量的正确政策及其积极意义(一)抗战时期中间力量的形成与影响抗战时期中间力量的形成,是由中国社会当时的阶级状况和具体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爱国知识分子及其他中间阶级”[1]。我国各民主党派所代表和联系的就是广大的中间阶层和中间势力。他们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国共两党的对立和斗争中产生的。除致公党和农工民主党成立较早外,其余在抗日战争时期成立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都落后于资本主义社会并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国家,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推进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发展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理论成果。对于现实世界无产阶级的最终解放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置于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这一理论背景之下,探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意义,从而加深我们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学说,对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以及走上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继俄国后在中国继续得到成功实践,不仅彰显了其强大生命力,更为重要的是论证了当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正确性和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阶级概念的界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划分以及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普兰查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原则,同时也对中间阶层的性质、地位和功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定位。中间阶层属于新小资产阶级,不是工人阶级,但是通过认同工人阶级的立场和工人阶级结为联盟,成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中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就在于契合当代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启发人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为科学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在新的环境、新的条件下的产物,它从无产阶级、一元多样、整体发展、协调发展等视角,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列宁十分关注无产阶级文化建设问题。他指出,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历史上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在于它以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获取的全部知识为基础。无产阶级尤其是青年必须学习无产阶级文化,即学习共产主义理论,同时还要学习和利用旧学校中好的东西;应该反对抽象的道德观,努力树立无产阶级的即共产主义文化观和道德观。这些理论对于当前中国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理论借鉴和指导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的后半期,依据新的历史发展的事实,特别是广大的东方社会的民族运动的日益发展,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以其"东方理论"充实、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给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的民族以巨大的精神理论指导.当历史发展到了今天的21世纪,我们重温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理论,探讨其现代意义,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是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先驱者.历史表明,中国正是超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沿着非资本主义前途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值此纪念李大钊110周年诞辰之际,我们仅就他关于中国实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渊源谈点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0.
面对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兴起的新社会运动风潮,马克思主义模型在诠释这些社会运动的发展时遇到了不少难题.马克思认为,人类全部的历史可以被描述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斗争;资本主义社会被分成两大敌对阵营、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劳资冲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冲突.  相似文献   

11.
在任何社会 ,中间阶层都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社会力量。现代社会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是以社会中间层大为特征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在我国目前中间阶层的比例还太小 ,社会阶层结构是底层大中间层小的“金字塔”型 ,这不利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要建构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 ,必须大力培育中间阶层 ,自觉地创造形成社会中间阶层的社会环境与条件。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是偶然的,它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和一定发展程度的工人运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使命,首先是无产阶级的解放,进而是全人类的解放,最终达到"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理想社会状态。通过理论武装无产阶级,使之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端,认识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及变革旧制度的基本途径,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同时,深刻把握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达到"自由人联合体"的理想状态。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在于探索人类解放的基本规律,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因此,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始终要渗透这一原则性思想,从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的反贫困理论,其基本内容包括贫困根源、贫困后果以及反贫困目标。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不仅揭示出资本主义制度是导致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还从制度革新、发展生产力的角度为无产阶级摆脱贫穷指明了出路。研究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事业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种结合离不开主体的作用.不同的主体在结合的过程中起的作用都可以看成是中介作用,这是他们作用的共同性.不同的主体类型所起的中介作用又是不同的: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基础,无产阶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力量,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专业理论队伍,中国共产党领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立党、革命、执政的根本指导思想,不断指导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进自我解放和人类整体解放事业发展的全过程。时至今日,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依然光芒四射,原因在于这一理论是解决当前人类社会发展困境和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根本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理论因其创始人高尚的人格魅力、理论本身所具有的高贵品质以及理论所释放的巨大能量,无论是在理论形成之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还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今时代,抑或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都是“可行”的“、应行”的,也是“必行”的。  相似文献   

1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这些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两种设想"的理论;关于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个阶段"的理论;关于典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和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推进作用与指导意义。作为文化范畴的思想理论,往往会指引社会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的文化引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成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引导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向成功。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必将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趋势,"两个决不会"理论则指出了这一历史趋势变成现实的条件。依据条件具备的程度,资本主义可能通过三条路径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一是资本主义社会经过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逐步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二是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以社会性质突变的形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三是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以政权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独创性发展,是同现代中国历史上政党关系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特殊发展相联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级结构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为探索国家和民族解放道路日益走向联合的各社会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的正确主张,尤其是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等,都是构成现代历史上中国政坛多党合作关系发展的基本因素。以上因素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有机结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成为历史的必然,它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