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重庆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它是以乡村田园风光,特色农业景观,乡村民俗文化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兼带观光、度假、休闲性质的旅游活动”[1]。随着党中央提出“十一五”新农村建设决策的实施和“2006中国乡村游”的启动,乡村旅游在全国各地更加深入、广泛地开展起来。据测算,目前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了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了400亿元人民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乡村旅游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和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一、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一)乡村旅游能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多元化,增加农民收…  相似文献   

2.
以太平镇云舍村、寨沙侗寨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提前实现全面小康为例,总结江口县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精准扶贫的基本情况和经验,探讨欠发达地区通过乡村旅游实施扶贫,乡村旅游已成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农村精准扶贫、农民脱贫致富的最有效途径,提出铜仁市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精准扶贫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创收渠道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和综合作用。文章阐明了六龙山发展乡村旅游的特色和优势,指出了六龙山目前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按照发挥比较优势,补齐短板的思路提出了六龙山乡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深度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在我国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成为我国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文分析了目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乡村旅游要深度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即确保乡村旅游在生态、人文资源和经济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云南正以特有的自然资源、田园风光、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吸引着那些长途奔波寻找绿色之梦的游客,乡村旅游成了云南旅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乡村旅游就是发生在乡村社区的、以当地的自然田园风光、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传统文化等资源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旅游活动。其中,自然风光是基础,乡村生活是重点,地方文化是核心。通过合理地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乡村旅游可以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学习、购物和参与体验等活动为一体。对于游客来说,它是一种休闲、度假和修身养性的综合体验;对于当地社区群众来说,既是一种农业生产的补充、替代,也是展示乡村生活、乡村文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基础和比较优势,符合乡村全面振兴的系统要求。从产业来讲,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引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从人才来讲,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为人才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增强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从文化来讲,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对优秀乡土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和利用;从生态来讲,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有效改善和提升乡村生态环境;从组织来讲,乡村旅游发展涉及协调村民、基层党组织、农民合作社、社会资本提供者等多个群体,客观上可以完善各类乡村自治组织,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脱贫攻坚成为完成目标的关键。乡村旅游在城乡统筹、农村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盘活旅游文化资源、发展全域旅游等多个方面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堪称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要坚持和运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推进乡村旅游大发展,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快速增加农民增收,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在阐明生态文明理念基础上,分析了生态文明与乡村旅游的关系,认为生态文明是推动乡村旅游良性发展理念指导。以团结镇乡村旅游为例,探讨了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以促使乡村旅游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建设新农村发展乡村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近发表的中央一号文件全面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本文主要介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概念和发展,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式,并着重研究了乡村旅游在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发展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10.
乐山市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乐山市乡村旅游点的调查研究,具体分析了乐山市乡村旅游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何促进乐山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潍坊乡村旅游消费需求在不断增加,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正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潍坊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本市乡村旅游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乡村旅游的开发对丰富城市居民的闲暇生活,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乡村旅游的全面展开,许多人误解乡村旅游,出现环境破坏、资金缺乏、法制不健全、产品单一、人才短缺等问题。要保持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持乡村文化内涵,注重特色;政府主导;多方筹资,实行规模化经营;合理规划,以人为本等。  相似文献   

13.
乡村的良好生态环境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河源具有绿色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绿富双赢"、壮大县域经济可谓意义重大,但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亟需政府主导、规范管理,要深入挖掘乡村旅游的内涵,走特色发展之路,要立足于现状,整合资源,防止不利因素出现,还要和当前精准扶贫结合起来,依托市场,形成精品线路,打造具有河源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4.
农耕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将农耕文化植入乡村旅游中,通过深入挖掘和保护,引入现代市场营销理念,打造知名农耕文化品牌,扩大农耕文化宣传力度等措施,提高旅游市场对农耕文化的认可度,吸引更多游客投身农耕文化旅游中,进而促进天水市乡村旅游持续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逻辑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又是必须响应的新要求。根据"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响应逻辑是一个螺旋上升、层次推进的过程,体现在乡村旅游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在产业定位、空间开发、主客交流、运行机制、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享受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红利",并通过乡村旅游的提升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在路径选择上,关键是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乡村旅游提升发展、解决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具体包括构建以产业融合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完善以政策创新为核心的支撑体系、优化以利益分享机制为重点的治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16.
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所谓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城市、城镇、农村协调发展、互相促进的城镇化。乡村旅游主要是凭借城市、城镇周边的农业资源,面向城镇居民开发的,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现,是释放城镇居民工作和生活压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着重研究沈阳经济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必要性、机遇和条件、瓶颈以及转型升级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发展潜力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现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贵阳的旅游产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日益昌盛。特别是在贵阳旅游业的发展中,依托自然的、原生态的、多民族的文化遗产而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在丰富旅游产品和扩大旅游容量,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和增加收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正逐渐成为重要的特色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8.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2022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锚定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求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乡村旅游在挖掘乡村自然和文化资源潜能、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提高传统乡村经济附加值...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在县域经济产业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对玉屏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优劣势的分析,寻找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及困难,并探讨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是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已成为政府与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村的人口素质,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