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私有财产权"确立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这引发了"私有财产权"概念的学科分野,从表明财富到表明身份的发展,财产权具有了公法和私法的不同视角。厘定一个概念能够强化学科内制度价值体系的抽象,宪法学视角的"私有财产权"淡化了私有财产权的财富意义,强化了私有财产权的权利抽象。宪法视角的"私有财产权"概念的抽象要反应私有财产权制度的成长历史和现有的制度内涵,并需要基于法律体系层面的全面思考。基于私法和公法视角中的财产权功能的比较,和现有宪法规范的表述,宪法学学科内的私有财产权应该被抽象为具有公法制度表达技术且反应公法权利特征的"公民私有财产权"。  相似文献   

2.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应采用“公共权力”标准.公法是调整公权力与公权利之间关系的法.与公法、私法相对应的“公权”、“私权”在中文里容易让人误解,最好明确称为“公权利”与“私权利”.宪法规定的通常被视为私权利的人身权、财产权,同时也属于公权利.颇有争议的“宪法基本权利的私法效力”并没有改变宪法的公法性质.宪法只为公法,也不会影响宪法的根本法、最高法地位.  相似文献   

3.
我国私有财产权法律保护体系的特点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合我国宪法和各个部门法有关私有财产权保护的规定 ,概括出我国私有财产权法律保护体系五个方面的特点 ,即宪法保护的倾斜性与基本法保护的平等性、宪法保护客体的限定性与基本法保护客体的广泛性、私有财产权权利内容的不断扩展性、私法保护与公法保护的融合性、规范体例的不统一性与不完整性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保护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民财产权,是指公民个人通过劳动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和享有占有、使用、处分财产的权利。宪法上规定的财产权通常是指公法和私法上有财产价值的所有权利,宪法规定的财产权不同于民法意义的财产权,二者分别属于不同范畴的权利体系。私有制产生后,财富与个人之间有了固定的归属关系,并变为法律上的财产权。自从产生宪法以后,资产阶级宪法确立了公民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宪法地位,以后又发展为同时规定了国家对公民财产权的一定限制。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奉行的是公益无限与国家全能的观念,对私有财产保护不足而限制有加。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完善和宪政制度的发展,我国公民财产权的宪法地位得以逐步提高。在保护与限制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是公民财产权宪法地位的最终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个人财产权的确立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它可以解决盲目的政府行为或集体行为,有助于吸引外资,促进有效投资,有利于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确立个人财产权是保证个人行使民主权利的前提,是宪政的基石,是实现宪政权利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国对个人财产权保护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对公共财产和私人财产的保护力度存在差异;对有关私有财产的规范体系不完整、缺少征用补偿条款;缺乏有效的司法救济手段和国家赔偿制度;没有将私人财产权当作公民的基本权利来保护;私有财产范围界定不明确。对此,首先将公民私有财产权作为公民的基本宪法权利来保护,把财产权利平等保护和普遍保护观念体现在宪法条文中,消除实质上的不平等;其次,建立宪法保护公民财产权的规范体系;第三,建立保护公民财产权的宪法诉讼制度,增加征用补偿条款;第四,通过划定公权和私权的界限,确认主体普遍享有的财产资格。个人财产权的宪法保护是完善我国人权保障体系的需要,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需要,是界定政府权利与公民权利的基础,是建立完备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2004年"私产入宪"是我国公民财产权保护的一大历史跃进,它彰显了国家对个人财产权利的尊重和保护。从本质上来看,与宪法关系最密切的行政法在保护公民私有财产上应该大有作为,然而由于理论研究的欠缺和惯性思维的使然,我们往往将行政法上的公民私有财产权等同于民法上的权利,导致公民私有财产权在行政法保护上的弱化。因此,在行政法上对私有财产权的地位进行界定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不当得利是指无法律上的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损害的事实。不当得利为债产生的法律事实,构成民法上的基本制度。不当得利的法理并非仅为民法独占,它同样也可用于解决公法上的问题。公法上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与私法上的不当得利不同,主要表现在主体要件上。公法上不当得利的主要情形集中在税法、行政法和刑法领域。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的出台与实施将财产权保护的话题推上法学理论的前沿、在公、私法交融的背景下,该部法律所确立的规范并不完全属于私法性质,还涉及诸多公法性的重大问题。围绕财产权保护,行政法需要也必将会在诸多领域发挥作用,相应地,行政法学也应当具有蕴含本学科独立品质的学说构建,需要在反思传统学科体系和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此,本刊特约数位国内知名行政法学者和行政法实务工作者,从行政法对公产的保护,物权立法和行政法的关系,物权保护与行政法观念的转变,财产权与公用征收立法,以及行政程序在财产权保护中的突出作用五个领域全面阐述了行政法在保护财产权方面的功能.这些讨论不仅可以为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的完善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也可以帮助人们对《物权法》作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物权法》的出台与实施将财产权保护的话题推上法学理论的前沿、在公、私法交融的背景下,该部法律所确立的规范并不完全属于私法性质,还涉及诸多公法性的重大问题。围绕财产权保护,行政法需要也必将会在诸多领域发挥作用,相应地,行政法学也应当具有蕴含本学科独立品质的学说构建,需要在反思传统学科体系和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此,本刊特约数位国内知名行政法学者和行政法实务工作者,从行政法对公产的保护,物权立法和行政法的关系,物权保护与行政法观念的转变,财产权与公用征收立法,以及行政程序在财产权保护中的突出作用五个领域全面阐述了行政法在保护财产权方面的功能.这些讨论不仅可以为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的完善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也可以帮助人们对《物权法》作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基于平衡保护私人自治与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两个基本点的考虑,公私法划分标准采用"规范性质区别说".按照这种观点,民法中的任意性规范都是私法,强行性规范都是公法.这是以规范为单位对民法属性进行的考察.民法既有私法性的规范和制度,也有公法性的规范和制度,既调整私法关系,也调整公法关系,所以,民法是公私混合法.  相似文献   

11.
《物权法》的出台与实施将财产权保护的话题推上法学理论的前沿、在公、私法交融的背景下,该部法律所确立的规范并不完全属于私法性质,还涉及诸多公法性的重大问题。围绕财产权保护,行政法需要也必将会在诸多领域发挥作用,相应地,行政法学也应当具有蕴含本学科独立品质的学说构建,需要在反思传统学科体系和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此,本刊特约数位国内知名行政法学者和行政法实务工作者,从行政法对公产的保护,物权立法和行政法的关系,物权保护与行政法观念的转变,财产权与公用征收立法,以及行政程序在财产权保护中的突出作用五个领域全面阐述了行政法在保护财产权方面的功能.这些讨论不仅可以为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的完善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也可以帮助人们对《物权法》作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物权法》的出台与实施将财产权保护的话题推上法学理论的前沿、在公、私法交融的背景下,该部法律所确立的规范并不完全属于私法性质,还涉及诸多公法性的重大问题。围绕财产权保护,行政法需要也必将会在诸多领域发挥作用,相应地,行政法学也应当具有蕴含本学科独立品质的学说构建,需要在反思传统学科体系和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此,本刊特约数位国内知名行政法学者和行政法实务工作者,从行政法对公产的保护,物权立法和行政法的关系,物权保护与行政法观念的转变,财产权与公用征收立法,以及行政程序在财产权保护中的突出作用五个领域全面阐述了行政法在保护财产权方面的功能.这些讨论不仅可以为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的完善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也可以帮助人们对《物权法》作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行政程序对财产权的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的出台与实施将财产权保护的话题推上法学理论的前沿、在公、私法交融的背景下,该部法律所确立的规范并不完全属于私法性质,还涉及诸多公法性的重大问题。围绕财产权保护,行政法需要也必将会在诸多领域发挥作用,相应地,行政法学也应当具有蕴含本学科独立品质的学说构建,需要在反思传统学科体系和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此,本刊特约数位国内知名行政法学者和行政法实务工作者,从行政法对公产的保护,物权立法和行政法的关系,物权保护与行政法观念的转变,财产权与公用征收立法,以及行政程序在财产权保护中的突出作用五个领域全面阐述了行政法在保护财产权方面的功能.这些讨论不仅可以为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的完善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也可以帮助人们对《物权法》作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宪法第一案”的讨论集中于宪法司法化而少有注意宪法的私法化问题。宪法第一案中反映出的宪法私法化倾向因为“有权利必有救济”而正当化了。实际上,在坚持公法/私法的区分的基础上也可以给宪法第一案当事人的权利提供必要的救济。应当区分两种不同的公法私法化,宪法第一案所代表的公法私法化背后隐藏着令公私法混淆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它不仅需要宪法的确认和规范,更需要行政法的保障。作为公权力的行政权由于其所具有的广泛性、直接性、单方面性、强制性等特征,使其成为公民财产权最大的侵害源。假借公共利益、违法作为、怠于行政、滥用职权是其侵害公民财产权的重要表现形式。我国2004年的修宪已经在三个层面上确认并保障公民的财产权。但是由于宪法规定本身的不完善,以及观念和认识上的不正确,导致我国现行行政法在保护公民财产权方面尚存在范围狭小、对行政权的约束过于宽泛、行政救济对象与事项偏小和偏少等不足。应当在完善宪法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制度、正确认识公民财产权在行政法中的地位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公民财产权行政法律保护体系,来加强对公民财产权的行政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6.
<物权法>颁布以后,关于私有财产的行政法保护的成为理论和实践中热议的论题.论文研究了中外对于公民财产权行政法保护研究的现状,认为现行研究对私有财产宪政保护的目的、意义、影响,以及公法私法两个维度的保护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指出关于财产权行政法保护还存在观念更新和制度设计上的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应该在澄清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私有财产行政法保护的实现路径进一步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从行政公法与刑事公法形成的历史动因来看,公法与私法的区分并非基于某种抽象的学说,而是基于特定的司法裁判程序设置以后审判实践之需要,法律程序在相当程度上形塑了法律规范的内容。宪法规范的调整范围涵括了公法与私法两大领域。代议机关的“立法程序”、行政机关的“肯定性行动”、特定机构的“宪法审查”等公法程序,构成了宪法实施的“公法机制”类型。“物权法”相关条款承接与转换宪法上的“国家所有权”条款,构成了宪法的私法实施条款。此外,司法机关在民事案件审理中的“合宪性推定”、“合宪性解释”,亦得构成宪法实施的另外一种“私法机制”。不过,宪法条款经由公权部门之适用介入私权领域和私法体系时,在侵权案件中还需遵循“私法规范优先适用”原则,在公权介入时还需遵循“比例原则”与“辅助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政策于终极意义上究竟改变了中国社会的什么?笔者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质上是使曾经靠工薪或工分“吃大锅饭”的“无产者”逐渐成为有所积累的“有产者”的过程,换从法律的角度而言,私有财产权形成、发展并最终在公法和私法上得以确立及充分保障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从法规范学的角度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私有财产权制度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从而揭示其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9.
“商法公法化”这一命题存在以下逻辑错误:第一,将“公法”概念偷换为“强制性法律规范”或“严格责任”;第二,商法属于私法是定性分析,但论证“商法公法化”又改采定量分析;第三,部门法划分方法不周延导致商法与经济法界限不清。“商法公法化”所反应的真实本质是国家公权力对私人商事关系的干预,只是国家对私人商事关系的干预并不都体现为公法,涉私强制性法律规范亦体现为国家对商事关系的干涉但属于私法。国家对商事关系的干预主要体现为涉私强制性规范;商法公法化趋势并不明显,无法获得证实。  相似文献   

20.
论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比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规定 ,分析我国宪法对私有财产权规定的演变过程 ,阐述了对私有财产权提供宪法保障的必要性 ,提出我国 2 0 0 4年宪法修正案在这一问题上所表现出的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