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从商业名称权和商标权的基本概念、性质入手 ,试图从前人就商标权与商业名称权冲突的解决方法中找出一些问题 ,提出自己的看法 ,并就解决两者之间的冲突提出几个基本方法、原则 :调整商业名称权的法律地位、保护在先权原则、禁止欺骗或误导、公平竞争原则及区别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2.
2013年施行的刑事诉讼法明确禁止司法机关工作人员采用"威胁、引诱、欺骗"的方法获取证据,有利于实现我国现阶段保障人权和打击犯罪并重的刑事诉讼的价值追求。文章从法理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对非法证据的排除予以分析和解读,指出应合理界定"威胁、引诱、欺骗"行为与侦查谋略之间的关系,采用原则性的施用条件加禁止性规定予以规制,同时,最高司法机关也应当通过案例指导的形式对实践中的做法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3.
2012年修订的《刑诉法》依旧保留了"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搜集证据"的规定,形式上仍然强调了所有含有"威胁、引诱、欺骗"的讯问方法都将作为非法讯问方法予以禁止,但实则不然,从立法沿革的角度上看,适度"威胁、引诱、欺骗"的讯问方法是一种讯问策略,而且世界各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表明,"威胁、引诱、欺骗"的讯问策略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运用时需注意保持"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立法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精神折磨的规制存在不足。在非法讯问中,精神折磨不亚于肉体折磨,其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威胁、引诱和欺骗,其构成要件包括方法、主观、意志三要件。精神折磨禁止规则适用非法心理操控、精神剧烈痛苦、违背供述自愿性三要件标准,鉴于其抽象性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其他配套措施支撑。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市场培育已显见成效。在反垄断法的內容上,应将中国目前的市场独占,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禁止利用协议限制竞争三大反垄断传统领域作出符合中国实际的各项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6.
流质契约在各国法律中的规定有所不同,允许或禁止都有其利弊,我国物权法采取了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的做法,即禁止流质契约。文章从弥补我国现有担保方式不足以及统一立法价值角度阐述了解禁流质契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侦讯策略适法性规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适法",本文定义为适度、合法之简意.正确理解、把握侦讯策略的适法性问题,是实践中成功获取犯罪嫌疑人口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分析侦讯策略与法律规定的关系着手,在对西方各国侦讯策略适法性的立法规定和操作实践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我国有关侦讯策略适法性问题的现行<刑事诉讼法>条文及相关的司法解释作了探讨,并对完善侦讯策略适法性问题提出了合理的构想.即要禁止一切刑讯逼供性的侦讯策略,但某些带有威胁、欺骗、引诱性质的讯问方法仍应该有一定的适用空间.  相似文献   

8.
“禁止不利变更”原则作为行政复议的一项重要原则 ,在我国 1999年颁布的《行政复议法》中没有明确体现。行政复议机关在复议过程中是否作出不利于行政相对人的变更决定与复议机关与相对人都息息相关。因此 ,应借鉴台湾与日本法律中的规定 ,在我国法律与复议实践中确立“禁止不利变更”原则 ,同时对之运行加以法律规制 ,以极大的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加快行政法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刑法》第37条之一是对从业禁止的具体规定,从业禁止作为一种保安处分,在企业犯罪预防中具有一定的适用基础。保安处分具有特定的调整领域和我国单位犯罪有关理论的发展构成其理论根据。法律依据上表现为立法经验的积淀成为保安处分制度完善的法律基础、现行法律规定无法排除从业禁止适用于犯罪的企业、从业中"职业"的外延未必仅限定于自然人从事的职业三方面。现实需求包括企业犯罪多发且危害性较大、企业适用从业禁止有利于实现犯罪预防。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法律规范在例外情形下承认了未成年人在家接受教育的可能,这与美德两国关于在家教育的绝对禁止与相对禁止模式皆不同。德国绝对禁止儿童私自在家接受教育,要求一切适龄儿童入校接受教育。美国基于言论自由、宗教信仰等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利保护儿童在家接受教育权利,也同时对在家接受教育者给予规制和指引。我国法律应在平等保护的视角下根据不同标准对适龄入学人群进行不同分类,并对其给予差别对待,以完善宪法保障的受教育权利。  相似文献   

11.
诱供是缺乏验证性的讯问作弊,它通过欺骗行为诱导或误导被问人作出供述,具有侦查自欺、对象欺骗、司法欺骗的三欺特征.正是这种方法的普遍使用,形成了我国错案的主要致错模式:“刑讯逼供-诱供” . 破除这种流行错误的方案是建立知密讯问规则,我们司法需要确立这样的信条:供述的知密验证是证据可信的前提.知密度越高,供述越可靠.依据知密讯问规则,我们可以发现诱供本质上就是对知密讯问规则的破坏,因此知密讯问规则应当演化出作弊审查规则.这些基本规则理念可以帮助公安机关改善讯问程序、提高讯问质量,为遏制和消灭刑讯逼供创造合理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2.
英国的社区矫正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国,社区矫正作为改造罪犯的一种法律制度和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的理念,在预防犯罪方面已经显示出诸多优点.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在这项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因素,同时借鉴英国社区矫正的理论和做法.  相似文献   

13.
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没有可持续发展,西部地区大开发就不可能实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发展高新技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以提高西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行政法规定的惩戒手段已无法满足社会实践的需要,失信惩戒机制的运用因具有显著效果而在实践中被大量使用。在我国,失信惩戒机制具有使用频率高,适用范围广,使用主体多和关联性弱等特点,失信惩戒机制的滥用造成了一定不利影响。多方合力的措施可以提供有效防范失信惩戒机制滥用的思路: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增强法治意识,创新工作方式。除此之外,还要充分重视企业信用,在重视契约的同时,还要打造诚信的企业文化,以及强调公民意识,促进个人信用的建设和突出新闻媒体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可以有效防范我国失信惩戒机制的滥用。  相似文献   

15.
通讯监听是被我国司法实践所适用的一项技术侦查手段,但我国相关的可操作生立法却仍然阙如。本文拟从通讯监听的概念出发,在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对我国通讯监听证据立法的初步构想,以期使通讯监听技术侦查手段的实行真正实现合法化,并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6.
庭外取证主体与认证主体分离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也是域外司法实践中的普遍做法。我国现行证据规则中取证主体与认证主体不分的状况,已经给司法实践带来危害,在我国证据制度中实行庭外取证主体与认证主体分离已势在必行。建构我国的取证主体与认证主体分离制度须结合我国的国情及法治现状,并需辅之以必要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7.
反家庭暴力的对策研究 --以法制观教育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问题越来越为世界所关注,各国在反家庭暴力的对策研究与实践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我国反家庭暴力工作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针对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及现状,我国必须加强反家庭暴力法制观教育.反家庭暴力法制观是依法治国方略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有助于公民法律信仰的培植、法制环境的净化及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备.以教育内容、教育客体、教育途径和方法为要件构建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制观教育体系,能从根本上遏止家庭暴力的产生,是我国反家庭暴力的重要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民法上没有完整的无主物的法律规范,这不利于调整实践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我们当前正在审议<物权法>草案,通过借鉴两大法系关于无主物的学说理论及立法经验,来构建我国无主物法律制度,以弥补我国立法之不足,稳定物之所属,发挥物之效用.  相似文献   

19.
侦查谋略带有静态和动态意义上的欺骗性质,使用不当将构成违法取证行为。其所获得的证据也可能因此遭到排除。而由于刑事案件的特殊性、侦查活动的对抗性。使得欺骗性侦查谋略在整个侦查活动中的运用成为一种必要。因此,对侦查谋略中欺骗手段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界分十分必要。在侦查过程中,欺骗性侦查谋略的使用应该严格控制在合法范围内,以确保所获供述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高校商法课程教材编写混乱,商法课程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实践需要,这与我国的商法学课程建设起步晚、投入力量少有密切关系,商法在历史上就没有公认的体系也给商法学科建设造成了很大障碍。对此,我们要在编写商法教材与教学大纲中,协调好商法与其他法学课程的关系,提炼出商法分则的红线,并在商法课程教学实践中创新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