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研究,通过对一个客运群体经济行为的考察可以发现,经济行为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行为,并“嵌入”特定的社会情境之中。“嵌入”过程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组织制度的生成;实质上则体现着市场、行政、社会、文化传统等诸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行为对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嵌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由外在的市场实践、社会转型以及同时发生的行动者的形变为其提供支撑。这一过程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个体采用组织化的方式,作为应对转型社会中的行政力量的影响和市场竞争的策略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多维视角下的中国运动式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作为一种理论,诞生于西方社会,它代表了当今世界政府管理的潮流。在治理的框架下来思考中国的政治生态现实,可以发现政府的很多行为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运动式的治理,而不是经典意义上的治理。其实,长期以来,运动式治理一直存在于中国国家治理之中,但是却没有引起学者们的足够关注。我们尝试提出用横向、纵向的多维视角,来分析运动式治理,以期对其有一个全面、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公安部相继推出了派出所改革的一系列做法,也是对新时期公安工作的一种尝试.控制论作为一门新兴的横断科学,对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控制论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它是从整体上有机地把握客体.它告诉人们,要研究复杂的系统,单从结构上机械研究是不行的,应从整体上研究事物.它把着眼点放在表现整个系统整体性的现象上,这个现象就是行为.行为是整个系统内部状态和对外反应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4.
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对特定事物、现象有一定倾向性意见和情绪的总和”①。是对社会的事态发展和人们的思想行为影响最直接也最有冲击力的一种“软性力量”。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平等问题平等是作为不平等的对立物而提出来的,是在反对不平等的过程中引申出来的。所以,若要考察平等,首先要考察不平等问题。不平等是一种不以任何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它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在自然界中,不平等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无处不在的。这里要重点考察的是人类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不平等是与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只要人们结成社会,不平等就会产生。在原始的自然状态下就存在着不平等。自然界能够提供给人类的物品是一个有限定量,在自然状态中一个人对一件无主物的获得便意味着另一个人对这件无主物…  相似文献   

6.
现有关于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几种理解,相互之间难以兼容,也难以解释看似矛盾的地方政府行为.本研究提出重叠利益行动者模式,认为:地方政府多样化的行为表现,源自于其行为的利益归属区间的不同,地方政府在政府利益与其它利益重叠形成的复杂区间中进行巧妙的规避选择,一般会优先采取利益高度重合区的举措,积极推动多重利益区的行动,有时也会强力推动政府单独利益区的行为.根据利益重叠情况采取相应的行为策略,是地方政府广泛存在的一种行为方式,这种行为策略也导致了政府既有所作为又难以高效进行社会治理.文章以劳动关系领域的地方政府行为为例,对此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7.
“所谓时尚,简言之即指社会当时的风尚,它是社会上相当多的人在短时间内追求某类事物、某种行为,并使之在整个社会中随处可见,从而使人们相互之间在外表行为模式上发生连锁性感染的流传现象”。说得更通俗一点,时尚就是一种使人们对某类事物或某种行为一时间趋之若鹜,心向往之,行  相似文献   

8.
反侦查行为作为社会行为的一种,同样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个人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和心理学因素。社会环境作为一种外界因素,它对反侦查行为的影响要受制于作案人的主观心理,所以,不同的主体面对同样的事物和环境,会作出不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在写作过程中须臾离不开思维活动。(一)主题的提炼、确立有赖于思维。文章立意的高下,是看它是否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事物的本质特征往往隐藏得很深,有时与它的表面现象恰恰相反。这就要求作者具备敏锐的眼光、科学的头脑,来一番细致而缜密的、有时甚至是十分艰苦的思维,透过现象更深刻、更正确、更全面地反映出客观事物的内部规律,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确立起极有价值的主题来。反之,如果对生活实际的主观思维不正确,确立的主题就不正确。(二)材料的选择也不能脱离思维。…  相似文献   

10.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于历史上各个社会之中。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社会转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腐败也呈现上升趋势。制度不健全、权力监督体制的缺位与弱化以及旧的腐朽思想观念的侵蚀是产生腐败的原因。所以积极防治腐败,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不断发生的“人肉搜索”事件引起了人们对这一新兴事物很多思考。“人肉搜索”它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不良社会效应,很多事件表明,如果不对“人肉搜索”加以合理的引导与规范,“人肉搜索”会突破理性与法律的界限,成为侵犯他人正当权益的强大工具。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择业观变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择业观变化是当代青年思想状况的一种表现,它既有合理的、积极的一面。也存在着消极的、非主流性质的一面,造成择业观变化的原因,有社会变革、教育模式、自身素质等因素。对此,应该对症下药,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帮助大学生形成既能考虑社会需要又利于个人发展的择业观。  相似文献   

13.
陷害教唆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应该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犯罪纳入刑事法律关系之中来进行调整。陷害教唆行为并不是共同犯罪的一种,它同教唆犯有着本质的差别,与警察圈套也并不是完全一致。我国应该通过立法来对陷害教唆行为进行规制和处理。  相似文献   

14.
国际制度对一国内部的影响主要通过该国既定的国内结构产生,由于国内结构不同,国际制度的影响的方式、范围、强度、持续性以及对国际制度的遵守情况也有差异;同时,国内结构的存在也会对国际制度产生”过滤”作用。国际制度不仅对一国内部的政治、社会发挥着影响,而且还构成了一国社会变迁的必不可少的外部环境,跨国沟通行为体是其影响国内结构的主要途径,其最终影响是通过国际制度的内部化表现出来的。只有国际制度、国际规范真正为一国国内法律所支持时,才可以说某种国际制度真正被内部化并构成了一国国内结构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自我意识的觉醒与人的价值的实现都有着时代的特征,二者历史地统一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历史地统一于实践活动的成果即社会文化之中。在人的价值创造、完成和实现中,还体现了自我意识与事物客观属性在实践中的矛盾统一。  相似文献   

16.
当下的民间法研究出现了套路化的倾向,因此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文章认为,一种有别于国家法所希冀构建的秩序的存在是进行研究的基础,但是当前的民间法研究并没有重视这一问题;反而是走进了以发现规则的误区之中,从而导致了研究的套路化的问题的出现,因此有必要走出这种误区,形成一种开放的而非封闭的、发展的而非静止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试论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是应用写作教学的一种发展趋势,它使教学时空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内容由间接走向直观。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再现生活,加强教学直观性,提高了应用写作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国宗教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国宗教工作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成果颇多,文章旨在对近15年的主要研究成果做一归纳和梳理,以期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9.
张建宏  郑义炜 《外交评论》2013,30(4):143-154
无论在国内政治领域还是在国际关系领域,授权行为都是一种重要的政治现象。受益于美国政治学家对国内政治的委托代理分析,国际关系学者也开始广泛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研究国际组织。目前,国际关系学界有两种对国际组织研究的理论视角:社会学制度主义视角和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两种理论视角在研究国际组织时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重点研究国际组织自身的行为,后者重点研究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的互动及其问题,同时也关注国际组织自身的行为。本文对委托代理理论在国际组织研究中的理论运用进行梳理,重点阐述国家为什么授权国际组织(授权的好处)、委托人方面的问题、代理人方面的问题以及授权前后的控制机制等理论问题,这些是该视角研究国际组织的优势所在。文章还揭示了该理论视角潜在的弱点和问题:对规范取向较强的国际组织解释力不强;学者们对授权的逻辑缺乏共识;面对来自建构主义的国际组织研究的挑战;不太重视霸权国的存在;过多研究集中于欧盟和少数重要的国际组织;与长授权链相关的民主问责问题。  相似文献   

20.
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首先要对社会舆情有一个正确的研判。研究社会怨恨心理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怨恨心理已经是一个客观的社会现象、客观的社会存在,它影响着人们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客观判断。我们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就要敢于正视新情况,善于研究新问题。二是社会怨恨心理作为一种社会情绪,有它形成的主客观原因,对它的重视和正确解读,是我们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最佳的切人点,是增强一切社会工作针对性的有效参照。三是要坚持群众路线、贯彻群众路线,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就必须把握群众视角,研究群众需求,熟悉群众语言,坚持群众标准,甘当群众学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正视、分析、研究社会怨恨心理,是我们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位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