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行政许可撤回、撤销与信赖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许可法>第8、69条规定的行政许可撤回和撤销制度是行政法上信赖保护原则的具体体现.根据信赖保护原则的要求,行政机关在作出撤回或撤销行政许可决定前,必须对行政许可涉及的各种利益关系进行全面衡量.只有在不能给予被许可人存续保护时才会产生撤回或撤销行政许可的补偿和赔偿问题.从我国行政许可立法的现状来看,行政许可撤回和撤销的程序还是空白,需要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常鸿 《工会论坛》2004,10(6):111-112
我国已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是世界上第一部以单行法形式颁布的行政许可法,其中的许可法定原则、过错责任追究原则等都能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将为我国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的推进作出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我国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我国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有七项:许可法定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便民原则;权利救济原则;信赖保护原则;许可不得转让原则;监督原则。这些基本原则鲜明地体现了我国行政许可法的现代行政精神。  相似文献   

4.
刚出台的《行政许可法》充分肯定了信赖保护原则在行政许可中的运用。被许可人信赖利益予以保护的缘由、情形以及适用条件都是很重要的问题。对《行政许可法》中信赖保护原则的完善将有利于该原则在实践中的贯彻 ,从而更好地维护被许可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行政许可的设定是行政许可制度的关键,因此,其设定权限必须法定。我国《行政许可法》规定,规章的行政许可设定权仅限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制定的规章,并明确了行政许可设定的条件和程序,为规范行政许可行为,保护相对人的切身利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6.
行政许可信赖保护原则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赖保护原则在《行政许可法》中的确立,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次重大突破,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对行政许可信赖保护原则的理论研究还比较欠缺,实践探索还比较肤浅。本文在运用行政法的相关理论对行政许可信赖保护原则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对相关制度设计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50条第2款的规定,我国确立了行政许可延续申请的默示批准制度。许多学者对此持肯定的态度,认为其体现了便民原则,并且有利于督促行政机关及时作出是否延续许可的决定,有利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利等等。但是默示批准制度并非如此合理:与设立和实施行政许可的目的不一致;不一定有利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利益及公共利益;不利于对违法人员的责任追究。因此,行政许可延续申请应以默示驳回为原则。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颁行,掀起了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浪潮,但是.良法并不等于良治,审查保障行政许可法运行的各项机制.更多的是忧患,文章循着行政许可法的内容,提出了机制方面的障碍及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行政规章设定法律责任的合法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部部委规章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互联网行政规章在设定和规定行政处罚时存在严重的合法性缺陷.这些规章的有关条文违反国务院行政法规、<行政处罚法>、<立法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也使<宪法>的法治原则受到冲击.为此需要尽快加强监督,改变或者撤销这些违法的规章条文.从长远看,建立司法机关审查规章制度将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许可程序是规范行政许可的行为,防止行政许可实施权的滥用,保障公民、组织在行政许可实施中的正当权利的重要环节。尽管行政许可法设计了许多程序规则,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问题,诸如处理期限的规定不完善、听证程序不健全、缺乏有效的保障制度等。笔者在对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许可程序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信赖保护原则是公法上的一项重要原则,该原则对西方国家行政法的发展影响深远。自我国《行政许可法》首次以条文的形式明确信赖保护原则的相关内容以来,该原则在促进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关于信赖保护规定的一些不足之处也日益显现,因此有必要对该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于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地位,规定了被害人拥有的相应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然而司法实践中,被害人的权益方面仍存在明显的不足。本文在分析被害人权益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就应采取哪些措施切实保障被害人权益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人格权的商品化问题早已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同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权利定性出发,对人格权益中财产利益的保护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以我国人格权法的修订为契机,再次探讨此问题,应在人格权体系中明确人格标识的概念,进一步界定人格标识中的财产利益,并对比分析国外发达商品经济国家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法律规定以及我国目前相关问题的学术研究和法律规定,完善我国人格标识中财产利益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4.
在2001年Auld勋爵《对英格兰和威尔士刑事法院的评论》、2002年刑事司法白皮书《所有人的正义》以及英国法律委员会近年的相关报告的指引下,十年来英国相继颁行《2003年刑事审判法》、《2012年刑事诉讼规则》及其他相关刑事法规。随着司法改革的推进,英国刑事证据制度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变化:首先,重新平衡被告人和被害人证人之间的关系,更多地向被害人和证人倾斜,允许在庭审中将针对被告人被控罪名的相关不良品格呈交陪审团;其次,更加依赖庭审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以及法官对陪审团的指示;再次,允许陪审团更多地接触证据,运用常理决定证据的价值;最后,注重保护证人尤其是被害人证人的作证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口供补强证据规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供由历史上的“证据之王”生成的“无供不录案”证据规则到口供未经补强不得定案的证据法则 ,出现了口供证据适用的反叛 ;随着诉讼程序正当化和人权保障的深入 ,补强证据法则也由强化自由心证的实质规则转化为自由心证的例外形式规则 ,实现了口供证据适用的超越式革命。口供补强证据在设定证明案件事实并增强或担保口供证据的基础上 ,应当构建口供补强证据的实体性规则和程序性规则 ,完善口供补强证据的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6.
诉讼合同是当事人间旨在对诉讼程序施加某种影响 ,以产生某种法律效果的合意。诉讼合同存在的理论基础是程序主体性原则和私权自治。诉讼合同成立的一般要件包括 :第一 ,诉讼合同的主体存在着双方或多方当事人 ;第二 ,当事人对合同主要条款达成合意 ;第三 ,当事人订立诉讼合同应当具有影响诉讼发展或产生某种法律效果的目的。诉讼合同生效的一般要件包括 :诉讼合同的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能力 ;不违反法律的规定 ,不损害他人及社会利益。诉讼合同的效力不仅及于立约当事人 ,一部分诉讼合同对法院甚至第三人也发生效力 ,这就是诉讼合同效力的扩张性。  相似文献   

17.
信赖和信赖利益赔偿并无必然联系,信赖利益赔偿与过错也无必然联系,信赖利益赔偿与期待利益赔偿也非绝对的排斥,在例外情况下可以同时主张,信赖利益赔偿不限于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的情形,在合同合法有效但又不适宜给予期待利益赔偿时,也可以适用信赖利益赔偿。  相似文献   

18.
证人出庭作证关系列实体与程序正义的实现,也关系列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国的证人出庭作证现状却不容乐观.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因此,制定完善的证人保护措施、提高证人出庭作证率的工作已迫在眉睫.要提高证人出庭作证率就必须为证人的人身、财产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同时从经济上予以适当的补偿.  相似文献   

19.
《村委会组织法》规定了村民享有罢免权,但是该法对于村民行使罢免权的具程序规定较为粗疏和抽象,造成了村民在现实中行使罢免权时受到重重阻力。完善罢免程序宜降低罢免决议通过的门槛,简化罢免理由;构建罢免程序中的回避制度,确保程序公正;明确罢免程序的具体步骤和时间限制;建立健全对于阻挠罢免权行使的行为的惩罚机制,将对村民行使罢免权的保护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缔约责任以赔偿信赖利益损失为目的,信赖利益是缔约当事人信赖对方缔约行为时所产生的利益,信赖利益损失与合同是否成立有效没有关系。在合同关系不存在情况下缔约责任人要赔偿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在合同有效情况下,责任人仅赔偿受害人支出的额外缔约费用及其利息。直接损失的计算以实际损失为准,间接损失要分为两种情况计算。缔约责任赔偿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缔约责任赔偿不受履行利益范围限制,不适用过失相抵规则,但要受可预见性规则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