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以来,“韩流”就以更加不可阻挡的态势汹涌而至。追逐“韩流”的主体以14~18岁的中学生为核心,以19~30岁的大学生和社会青年为外延。作为“韩流”重要组成部分的韩剧,自然也在青少年中掀起了不小的浪潮。本文试图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韩剧的热播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韩剧在中国青少年中流行的原因;韩剧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韩剧对我国建设青年文化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冯特 《工会论坛》2011,(6):169-170
韩剧热成为中国乃至亚洲近二十年来独特的文化现象。韩剧热不是偶然的,除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的价值观、审美观趋同化以外,这主要还是由韩剧本身所具有的持久魅力所决定的:情节曲折离奇,主题思想深刻;爱情题材琳琅满目,爱情故事感人至深;张扬唯美主义和完美主义,画面美轮美奂。韩剧的主要缺陷则是大团圆结局的虚假,影响了艺术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3.
"韩流"中的韩国影视剧立体生动地再现了韩国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观。从韩剧的发展过程来看,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一部运用历史元素的影视剧获得巨大成功。历史元素的使用起到了宣传其传统文化的作用。不仅是韩国的年轻人,甚至中国的年轻人也受其影响。中国应该从影视代表作品文本叙事结构、人物、语言特点等方面借鉴其在历史元素运用上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发展研究院和韩国青少年开发院联合举办的“中韩青年文化研讨会”于2005年10月30日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召开。与会的中韩两国学者围绕“中韩青年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其价值评估”这一核心议题进行了探讨:韩流的文化特性、韩流在中国的传播路径、韩剧的收视特征及文化动因、在韩的中国青年体验到的韩国文化、韩国世界杯足球赛中青年群体行为的文化特征、中国大学生对韩国的看法、都市青年电影中的爱情、青年偶像崇拜等问题。与会学者还发表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次会议的召开,对于提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教师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5.
作为资本主义后期的主要文化思潮,消费文化一方面消解权威,宣扬个性、多元化,另一方面使大众淹没在消费的汪洋大海中而迷失方向.这一矛盾在很多媒介文化产品中都存在.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商业电视肥皂剧,自出现以来就成为美国当代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品种,而其遭受的来自舆论界的种种指责也从未间断过.以美国商业电视肥皂剧为例,探讨消费文化语境下女性观众的表现,可以得出以下观点:传媒的发展不仅使消费文化体现着"强制性压抑",消弭了观众主体的能动性,使观众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同时,媒体文化的多样性,也赋予受众更大的能动性和自由度.  相似文献   

6.
情感类韩剧对女大学生的恋爱观已经产生了相关影响,受情感类韩剧的影响,女大学生恋爱观表现出了爱幻想、物质至上、"一夜暴富"等不同程度的障碍,该问题的解决更需要女大学生个人、高校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才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作者历时五年走遍30个国家,采访了电影、电视、音乐、传媒、出版等创意产业界的1250位行业领袖,获得大量真实而精确的第一手资料:美国电影如何在好莱坞、华尔街、美国国会和中情局的共同作用下成为世界主流文化?迪斯尼、索尼等国际文化资本如何以并购等方式占领各国市场?日本如何通过漫画、流行音乐等实现其“重返亚洲”的战略?韩国如何通过韩剧的出口来促进三星等产品的海外销售?印度如何通过与好莱坞结盟来抗衡中国?伊朗如何成为各国媒体争夺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监狱博物馆不仅是监狱对外展示的窗口、监狱文化的传承,更是一项丰富全民文化的惠民工程,其任务和使命是发展弘扬新时代中国法治文化,实现监狱工作的新阶段发展。面对有限的建设经验,监狱博物馆应在普通博物馆的布局、陈列、线路设计上有所创新,并设置相关互动区域。经营管理中重视目标观众,积极开展合作与推广活动。  相似文献   

9.
郭薇薇 《工会论坛》2010,(6):140-141
电视历史剧是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题材创作的电视剧,现实与历史的关系问题是其关注的焦点。电视历史剧的创作是特定时代的创作者与历史的对话,电视历史剧的接受则是特定时代的观众与呈现于屏幕上的"历史"所进行的二次对话。在电视历史剧中,现实与历史对话的结果体现为: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观念;对历史人物进行人性化阐释;借历史时空表达现实理想。  相似文献   

10.
中外体育观众的道德素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清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11):223-223,F0003
由于各自不同的文化氛围、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和现实国情,中国体育观众和外国体育观众的道德素质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独特气质.面对2008年的奥运会我国的体育观众在展示中国人民的文明礼貌、热情友好、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的同时,更要学习和借鉴国外体育观众的许多优秀的道德品质,加强我国体育观众道德素质建设,真正实现北京2008年奥运会"人文奥运"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几十年来,好莱坞电影成为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成为传播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基地,它以胜过其他媒介效果的方式将美国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输往世界各地。在内容上,好莱坞影片特别善于运用蕴含着人性光辉和普适价值的文化叙事打动大众心灵,构筑全球观众的情感认同,以隐蔽手段巧妙传播美国文化理念,有效地在全球实现了电影的意识形态意图;在形式上,以高科技手段和娱乐化倾向吸引观众自觉接受电影所表现的文化理念;在手段上,政府运用各种方法推销好莱坞文化理念。一国的文化软实力基于该国的文化资源,但并不意味着一国的一切文化都是该国的软实力,只有当一国文化产品在对外传播中能够被其他国家、其他民族主动接受时,这种文化才直接转化为该国的文化软实力。我国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提高其传播能力,使其转化为文化软实力,好莱坞电影在传播美国文化方面的独特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2.
五千年的中国文化灿烂辉煌,其发展的基本态势荦荦大者可归纳为五个方面:从时间上审视,中国文化悠久,从未断裂;从空间上审视,中国文化有东移南迁的态势;从文化模式上审视,中国文化以农耕文化模式为主体;从动态角度来审视,中国文化呈多元格局;从学术思想角度来审视,中国文化是不断更替和调适的。  相似文献   

13.
在多元文化潮流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文化自信。藉此多维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无疑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理论维度是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灵魂;历史维度是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基;价值维度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精髓;实践维度是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主张戏剧创作要"陌生化",打破观众世界一成不变的观念.为此,剧本和剧场要善于制造意外与惊喜,制造审美距离.<高加索灰阑记>是他这项主张的实践范本,全剧采用多重"陌生化"手法,将观众置于"运动"之中.同时,剧本采用了大量的"中国元素",在对这些元素的"陌生化"处理手段上,也富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5.
大众文化是在当今的中国学界是一个很时髦的话题 ,这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的现象 ,它能够吸引众多目光 ,一是它所席卷的范围很广 ,二是它的出现昭示某种意义上的文化危机。我们要分析一下大众文化的特点与成因 ,最终找出它之所以存在的深层原因和哲学层面的解释。首先 ,我们来看一看人们对大众文化的研究成果。大众文化以其强有力的胃口 ,将各种文化形态统统消化 ,然后五颜六色的展示在观众面前 ,供他们像参观动物园一样慢慢的评价 ,或得一种表层的窥视快感。在一定程度上 ,大众文化将包括精英文化在内的各种类型文化用最速冻的方…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代倡导政协文化建设具有深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政协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文化的协商传统;政协文化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长期实践孕育出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政协文化是在中国的协商式民主政治进程中,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提倡政协文化是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建设中国政治文化要求的回应。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广泛传播的非本土电视剧,已形成了基本稳定的社会评价,各种外来电视剧迷群体之间也形成了等级梯度,从低到高大致为台剧、港剧、韩剧、日剧和美剧,其排序与世界经济格局大体一致。较高的文化资本,是美剧迷这一群体的主要特征。与受众对电视剧的多元解读策略不同,美剧迷普遍表现出高卷入度与高度的认同感,其心理认同往往伴随行为上的"认同表演",从而延长了美剧的传播链。美剧通过对都市白领与在校大学生群体的主体询唤,完成了对美剧迷群体的全球欲望动员,把他们接合到跨国阶层的全球建构之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是 :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的图强求实的法律文化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发展中 ,发挥着规范和促进作用的积极向上的法律文化 ;以礼法结合为核心 ,文明进步的法律文化 ;以儒学为主 ,兼采综合法、道、墨、佛各派学说之长的法律文化 ;具有中国各民族特色的丰富多采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近年来中国电视的“低俗化”现象伴随其商业化趋势不断发展,电视低俗化的特征表现为商业化、市场化倾向严重;“以人为本”理念及艺术性缺失;缺乏个性,模仿克隆盛行等。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大众文化的兴起,使“低俗化”的东西登上了主流文化的舞台,为了迎合观众低层次的文化趣味,电视媒体的推波助澜是当前电视“低俗化”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人,认同进而热爱本土文化,认同进而热爱国家与民族,是理所当然、无可选择的。对本土文化、对国家与民族的感情,来自对历史与文化的了解与理解。如果把中华文化比作多幕大戏而我们是观众的话,要看懂这场多幕大戏,我们就要知道剧目(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等概念)、熟悉演员(主角与配角)、明了舞台(历史中国与现代中国的地理空间)、掌握剧情(中华文化的变与不变问题)、懂得道具(中华文化的象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触、品味中华文化,从而真正地融入剧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