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当前在创新社会管理的进程中,社区司法矫治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部份,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服刑人员作为在社区服刑的特殊人群,必须要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有效的教育矫正方法,才能最终被管得住并矫正好。而在社区矫正中应用心理学服务辅助社区矫正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本文从心理学服务的意义及心理学服务程序及技能方面,对社区矫治当中的心理学服务部份从理论到实际操作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社区矫正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服刑人员作为在社区服刑的特殊人群,必须要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有效的教育矫正方法,才能实现顺利回归社会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职业化程度高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部分社区矫正工作者和许多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过程中都存在认知偏差,使社区服刑人员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产生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影响其顺利回归社会,不能够按期解矫。对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区服刑人员的认知偏差进行调整,是一种简单、直观、操作性强的社区矫正教育矫正方法,是当前最具有应用前景的社区服刑人员教育干预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效果评估是检验社区服刑人员矫正质量和社区矫正工作效果的重要手段,是社区矫正工作的关键环节和基础工作。以社区服刑人员再社会化为中心,遵循罪犯矫正的本质与规律,构建科学、实效的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效果评估体系,是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整体水平,促进社区矫正工作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社区服刑人员"异地管理"是我国社区矫正制度面临的甚为棘手的问题。尽管我国出现社区服刑人员"异地管理"现象具有客观必然性,但其易造成衔接工作不到位、执行监管不得力、矫正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建议设置县级统一的社区矫正执行机构,建立全国统一的社区矫正心思系统,补足完善社区矫正制度的相关内容,以尽力化解"异地管理"之难。  相似文献   

6.
社区矫正是我国对监外执行罪犯的一种具有帮教、安置、矫正的执行方式。目前社区矫正工作仍存在立法不完善、监管不得力、程序不健全、检察监督定位不明确等问题,在逐渐完善社区矫正立法的同时,检察机关应当积极探索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方式与方法,努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7.
随着毒品犯罪的猖獗以及吸毒人数的增加,涉毒社区服刑人员不断攀升。涉毒服刑人员中吸毒成瘾者由于长期吸食毒品,呈现出疾病缠身、毒瘾难戒等生理和心理特征。涉毒社区服刑人员兼具罪犯和病人双重身份,面临再犯风险高、收监执行难、不被社会接纳等难题,传统矫正方法已无法有效应对,需要检视传统矫正模式,探查困境和原因,引入循证矫正的理念和方法。对涉毒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应立足于社会支持系统,基于犯因和病情,寻找各类矫正证据,科学地矫正和戒治,使其回归社会,从而实现社会防卫和社会治理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社区矫正已经被确定为刑法执行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刑罚矫正服刑人员再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理应朝着纵深发展。社区矫正执法人员身份、职权的不明确与社区矫正机构的未法定化一样,阻碍着社区矫正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加强社区矫正执法人员队伍建设,有效解决社区矫正执法人员的身份问题,确定社区矫正执法人员的社区矫正官定位,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的专业化、区分社区矫正与监禁矫正、更好地体现社区矫正的特点。加强社区矫正执法人员职务体系的建设,需要加快立法进程,严格社区矫正官的准入资格,完善社区矫正官职业保障机制,强化对社区矫正官的执业监督。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各地开展的社区矫正工作中,涉及风险评估的相关制度正在建立。基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实际状况和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的迫切需要,可以先行设计出一套《社区服刑人员风险评估测评量表(试行)》。通过该套量表的测评,大致可以确定出每个服刑人员的危险程度并进而确定对其进行工作的重点,从而有效地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浅析防城港市社区矫正与社会维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不断深入,社区服刑人员大幅增加,社区矫正与维稳工作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文章结合防城港市社区矫正工作实际,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进一步发挥社区矫正在维稳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由于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特殊性以及与相关刑事司法制度衔接的要求,很有必要保护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信息。但是,在目前的社区矫正实践中,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信息保护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与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分开矫正存在困难,社区服务面临标签化风险,社会参与中的身份信息保护措施缺位。为了恰当解决上述问题,应当建立切合实际的专人负责模式,健全社区服务中的保护机制,完善社会参与中的保密制度。  相似文献   

12.
社区矫正作为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一种创新,其内容包括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教育和帮扶。其中,矫正教育置于社区矫正的中心位置,其是社区矫正工作成败的关键。我们只有不断检视社区矫正中矫正对象教育存在的问题,创新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才能减少重新违法犯罪,践行社会管理创新及社会治安的良性循环,实现社区矫正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3.
社区矫正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是社区矫正工作精细化的抓手,可分为四个模块,分别衡量矫正对象的遵纪守法能力、心理人格完整程度、社会适应能力以及道德素质水平。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矫正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应建立层级结构模型,其次是成对比较矩阵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然后对指标进行一致性检验并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分值。在分析各项指标的赋分与理由的基础上制定一套社区矫正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分布表,并以百分制计算出社区矫正效果评价指标的分值。应定期开展社区矫正效果评价,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及时调整社区服刑人员个性化矫正方案、实施动态的分级处遇和提出延长矫正期限建议的依据,也可以为解矫之后的安置帮教工作提供参考。为此,需要在《社区矫正法》第6章增加规定:"矫正对象不服从社区矫正监督管理,严重违法违规,但又不构成犯罪的,社区矫正机构可以提出延长其矫正期限的建议,并由法院裁决。"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是社区矫正适用对象的特殊类型,与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相比,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矫正工作者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实施主题不同的思想、法制、道德和文化教育,并根据其心理状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以有利于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身心发展,并达到预期的刑罚目的和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5.
社区矫正作为一项与监禁矫正相较而言更具刑法谦抑性、刑罚人道性、行刑社会化、矫治个别化的司法处遇方式,其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服刑人员个别化矫治方案的合理设计和有效实施。在当前循证矫正由学理研究向实践应用逐渐拓展之际,通过对国内27家司法所106位社区矫正工作者的调研,从循证的角度审视了当前社区矫正实务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继而系统探讨了社区服刑人员个案矫治方案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以及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社区矫正风险评估主要是对社区服刑人员人身危险性的评估,集中在服刑期间进行。目前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都开展了社区矫正风险评估的初步探索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这项工作在我国没有经验可资借鉴,故评估方式方法还不成熟,有待我们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不断进行完善,以便取得更好的评估成效,为社区矫正工作服务,为预防犯罪、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7.
社区矫正的特征不应仅仅体现在矫正活动在开放的社区中进行,更体现在社会力量对罪犯矫正活动的广泛参与上。作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社区矫正对象在某种情况下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因此,构建一个有利于服刑人员社区矫正的社会支持网络势在必行。培育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不仅有利于构建和完善社区矫正的社会支持系统,而且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外出经商务工是社区服刑人员的重要谋生途径,立法上应予以肯定并严格规范,我国多省市县对此进行了大量立法探索。《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13条的新规定实际上否认了该现象的可能性,不利于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故必须予以修正。未来《社区矫正法》应肯定社区服刑人员的外出经商务工权,并制定分类管理、严格申请审批程序、委托监管、异地管理等规范细则以解决"脱管"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外出经商务工是社区服刑人员的重要谋生途径,立法上应予以肯定并严格规范,我国多省市县对此进行了大量立法探索。《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13条的新规定实际上否认了该现象的可能性,不利于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故必须予以修正。未来《社区矫正法》应肯定社区服刑人员的外出经商务工权,并制定分类管理、严格申请审批程序、委托监管、异地管理等规范细则以解决"脱管"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湖北省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紧紧围绕司法行政工作大局,紧随司法体制机制改革步伐,充分履行各项职能,主动作为、善谋实干、迎难而上、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新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全省现有社区服刑人员2.6余万人,重新犯罪率0.52‰,远远低于全国0.2%的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意义2015年是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关键一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社区矫正立法进程,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要求全面推进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