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现阶段的精准扶贫就是要精确拔除穷根,需要将扶贫与扶智相融合。扶智是扶知识、扶技术,是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之策。针对扶智中教育扶贫存在短板、职业技能培训不强、贫困人口科学素养不高、贫困人口参与不足等问题,要加强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本领;加强科技扶贫,提升科学素养水平;加强参与式扶贫,实现赋权赋能。  相似文献   

2.
贫困是全球性社会现象,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明显、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人口绝对数量较多的问题客观存在。自然环境、生态条件较差,因地、因灾、因教、因病致贫是农民贫困的表面原因。生产能力弱,自我发展能力低下是农民贫困的根源所在。在革新管理体制、配套政策法规、改善生存环境的前提下,贫困地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精准"提升方法在于转变贫困农民传统守旧的思想观念、提高贫困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引导贫困农民改变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帮助贫困农民早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相似文献   

3.
旅游扶贫是以旅游业为主导的扶贫体系。当前,随着精准扶贫深入推进,旅游扶贫具体化为"旅游精准扶贫"。其主要特征是旅游与扶贫高度融合、贫困人口充分参与旅游开发并切实受益、贫困人口有尊严地实现可持续增收。各地在旅游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因地制宜探索出了许多经验模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深入推进旅游扶贫精准化,应结合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和脱贫攻坚要求,对贫困人口的资源、意愿和能力进行精准识别,构建分层帮扶体系、实现精准施策,对帮扶主体、项目实施过程及区域贫困人口实施精准管理,建立科学考核指标体系、以专业化队伍对旅游扶贫进行动态化精准考核,以实现旅游产业发展和贫困人口增收可持续。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论坛》2000,(12):39-40
我国政府从1986年开始实行以促进贫困人口集中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来实现减缓和消除贫困目标的战略。第一,它将贫困人口集中区域(实际上主要是常说的贫困县)作为扶贫的基本操作单位和工作对象。  相似文献   

5.
金口河区坚持区域扶贫攻坚与精准扶贫"双轮驱动",在精准扶贫中精确识别贫困对象、精确帮扶贫困农户、精确管理扶贫对象。同时突出产业发展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基础建设夯实发展后劲,突出素质提升增强致富能力,突出财政保障放大资金效益,确保精准扶贫"不落下一户一人"。  相似文献   

6.
“内源动力”是摆脱贫困的内因,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是精准脱贫的决定因素,精准扶贫方略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贫困区及贫困人口的内生发展而推进实施的。川西藏区M市的精准扶贫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为地区内生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但仍然存在着对村庄自主性和村民自主性的挤压。在未来的发展中,要从人才、产业、村庄共同体以及村民主体性等方面探索该地区能够迈向内生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和条件,激发村庄和村民内生发展的动力,推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能力贫困、意识贫困等深度贫困群体。群众的意识贫困主要是由于信息闭塞,传统意识浓厚,信心不足,奋斗精神不强,方向迷茫,责任意识缺乏等原因造成的。扶贫应针对群众意识贫困的不同原因,通过精神"输血",把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注重在行动上组织,激活贫困户脱贫的能动性,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走出帮扶时脱贫、不帮扶时再度返贫的恶性循坏。把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脱贫氛围,确保整体脱贫,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就业是民生之本,提升贫困群众的就业创业能力,提高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就业扶贫已成为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强有力措施。近年来,百色市创新工作思路,全力实施"123"就业工程,强化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服务,不断夯实精准扶贫工作基础,充分发挥就业扶贫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仍有几千万贫困人口,缩小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依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几年的扶贫实践再次证明,精准扶贫是我国消除贫困、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战略部署,对于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意义至关重要。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针对问题,理清思路,找到对策是目前扶贫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2020年是国家实施扶贫战略的一个分界点,2020年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然而,整体性绝对贫困的消除并不意味着我国贫困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即便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依然会有贫困人口的存在,还是会存在相对性、结构性、集中性的贫困问题.在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完成后,后扶贫时代的贫困问题治理还将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因此,分析后扶贫时代的防止返贫体制机制,对后扶贫时代的贫困问题治理提出治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精准扶贫的主要区域分布在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和致贫原因复杂是连片特困区的贫困现状。集中连片特困区面临的主要挑战有致贫原因复杂、扶贫实施难度大、数字化脱贫和碎片化扶贫现象突出、扶贫资源分配不均、扶贫资金整合难度大和基层政府自主权限小。可以从如下途径寻找突破:强化扶贫政绩考核、不定期巡回考核和干部驻村工作、加强连片特困区的区域协作治理、以多维视角推动连片特困区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大力推动特色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教育扶贫、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投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相较于农村扶贫而言,城市扶贫同样不能忽视。在现有制度下,城市贫困人口已能够享受一些社会保障和政府的援助政策。总体来看,当前我国的城市扶贫已实现了从单一化到综合化,从偶发式到常态化,从主体一元到主体多元,从"一揽子"扶贫到精准扶贫等的转型。但城市扶贫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陷,如"行政化扶贫"弊端突出、扶贫制度供给不足、贫困人群的存在权利贫困现象和贫困人群的自组织欠缺等,需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我国城市扶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我们党成立95年来,坚持不懈地领导人民消除贫困,我国减贫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十三五"时期,实现农村贫困人口整体脱贫仍然是我党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提高脱贫攻坚战成效,要在精准扶贫上下功夫:即脱贫目标要精确,扶贫对象要精确,扶贫脱贫主体要精准,扶贫举措要精准,有序退出要精确。要多措多举,在扶贫工作各个环节,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是: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脱贫发展根基;推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打造脱贫发展引擎;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筑牢脱贫发展防线;深化贫困地区结构性改革,增强脱贫发展能力;弘扬自力更生奋斗进取精神,激发脱贫发展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4.
<正>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健康来凤"建设的重要基础。来凤县委、县政府主动担当、大胆作为,已专门出台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确保贫困对象按期脱贫,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从源头上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精准扶贫核心是"精"和"准",首先要对扶贫村和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其次要做到精准帮扶,最后要强化精准管理。精准脱贫工作启动以来,荆门市东宝区在精准扶贫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予以解决。一、荆门市东宝区精准扶贫工作的现状荆门市东宝区属于插花贫困地区,共有3个贫困乡镇、1个老区乡镇、21个贫困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  相似文献   

16.
内生发展动力是提高贫困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和实现可持续扶贫的动力来源。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较为特殊,内源动力不足是制约边疆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研究基于动力心理学理论,立足边疆民族地区的实地调查,采用模糊评价法和熵权法,对边疆民族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的现实困境做出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可以从依托优势特色资源优化产业模式、重视文化资源转化与价值重构、创新治理方式和强固绿色发展理念等方面着力培育边疆民族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如此才能有效促使内外动力耦合发力,构建起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实现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中,贫困主体、扶贫主体和扶贫机制的局限性制约着扶贫效用的发挥。多元乡村精英在优化民族地区的扶贫成效中具有特殊优势,基于乡村精英参与的视角,以多元乡村精英为分析主线,是探究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路径的重要途径。因此,政治精英要致力完善组织领导和精准识别机制、经济精英要全力发挥模范带动和精准帮扶功能、社会精英要尽力从事思想动员与教育培训工作,以此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18.
诺贝尔经济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基于贫困与权利关系,指出繁荣时代经济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权利匮乏,这为我们从权利角度思考精准扶贫的法治依据提供了思路。贫困问题涉及到的权利类型主要是标识公民生存状态和发展需要的社会权。目前,扶贫过程中存在着权利保障弱化、对能力扶贫理性认知不足以及法治转向困难等问题。为此,精准扶贫法治化有必要以社会权的基本权利功能为分析进路,完善精准扶贫法律制度构建,推动精准扶贫从政策之治转向法治,保证扶贫工作规范、科学地进行。  相似文献   

19.
治理下乡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向乡村社会的延伸拓展和普及覆盖,是基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作出的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时期和贫困治理新阶段,治理下乡优化精准扶贫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清晰的理论逻辑、必要的出场逻辑和创新的再造逻辑等多重逻辑支撑。推动建立反贫减贫的长效机制,亟需打破制约贫困治理的传统困境、战略困境、转型困境和实践困境。有效实现治理下乡优化精准扶贫,要以多元主体归位激活精准扶贫的内源动力,以治理思维革新推进精准扶贫的理念转变,以治理体系重构优化精准扶贫的靶场生态,以治理技术迭代推动精准扶贫的智慧治理,实现治理与扶贫的耦合发展,以治理下乡推进扶贫事业迈向新征程。  相似文献   

20.
精准扶贫思想是习近平减贫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减贫实践中最新的理论成果。精准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因地制宜"式的精准扶贫、"授之以渔"式的教育扶贫、"精准施策"式的产业扶贫、"综合施策"式的健康扶贫以及"多方发力"式的创新扶贫。这一扶贫思想不仅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国家综合治理能力的提升,加快构建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