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集体谈判简述所谓集体谈判是指企业工会和单位行政或雇主之间就有关劳动条件和工资福利所进行的谈判。集体谈判最后达成协议的条款都列入对职工和单位行政或雇主双方均有约束力的合同中,这种合同,一般称集体合同。早期的集体谈判是在工会提出罢工或已经罢工的情况下,雇主被迫坐下来,以谈判的形式,协商工会提出的要求。随着工人运动的高涨与发展,集体谈判被法律所承认,并作为工会与雇主联合决定劳资关系中有关就业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管理的一种惯例性的程序形式。这时,集体谈判不是在工会提出罢工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劳资矛盾日益突出,劳资争议集聚引发了罢工潮的出现。各级工会应直面此一问题,认真探索工会改革之路,以逐渐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罢工治理策略,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晋宇 《工会论坛》2007,13(5):45-46
济钢工会是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工会工作在工会系统和企业干部职工中有较高的威信和良好的口碑。如何在高起点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工会工作?是2006年10份新上任的工会领导班子首先思考的重大问题。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深思熟虑,制定了开展“建设和谐工会,争做模范职工之家”活动,推动工会工作全面上水平的工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所谓争议行为系指劳资争议当事人为达成其主张,所为之罢工或其他阻碍事业正常运作及与之对抗之行为.因而,设置纠察线行为并非罢工行为本身,而可归类于劳资争议行为之一种.工会罢工时,如有设置纠察线,仍应另外认定设置纠察线是否符合于要件.以美国法之经验,合法纠察线设置与抵制行为之要件,仍需符于不违反集体劳动法对主体、目的、手段与程序之禁止规定.不应限于罢工时才可以合法设置罢工纠察线.  相似文献   

5.
文萃     
劳动部副部长谈劳动关系认为工会应发挥比原来更大的作用劳动部副部长令狐安在一次座谈会上谈到协调劳动关系时说,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在协调劳动关系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三方原则,工会作为矛盾中的一方,和雇主就劳动关系,如劳动者的利益、企业的权益进行谈判。政府则扮演协调的角色。本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很多发达国家的劳动关系相当紧张,矛盾相当尖锐,罢工风起云涌,以后有所缓和,  相似文献   

6.
赵建民 《工会论坛》2009,15(1):44-45
二战后,工会力量膨胀成为英国政治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劳资关系逐渐被看作经济恶化的重要诱因。由于其严重性和迫切性,1970年新上台的希思政府决定打破战后共识,限制工会力量。然而,不断发展的罢工运动迫使新的工会政策被搁置。  相似文献   

7.
东航返航、重庆出租罢运再一次把罢工权推到了风头浪尖上,将罢工权纳入宪法的呼声再一次响起。罢工权作为第二代基本人权,在我国宪法史上的起起落落和政治考虑密切相关,在政治经济环境大改变的今天是否必须将罢工权写入宪法,颇有争议。从"未列举基本权利的保护""对宪法条文解读"两个方面分析,可以看出罢工权在宪法中已经隐性存在,无须再予以规定。  相似文献   

8.
英国《金融时报》载文说,全世界的工会20年前,它们曾是一些充满信心、富于进取的团体。能调动工人的力量,举行罢工或走上街头。而在当今的西方市场经济中,它们却陷入了急剧的衰落。以往在遇到困难时,工会总能找到办法自我改革,重振声威。但是今天它们还能做到这一点吗?摆在它们面前的任务艰巨得可怕。在有些国家内,工会成了濒临灭绝的物种。在法国,现在只有6%的工人属于工会;在美国,参加工会的私营部门雇员只占11%;在日本、荷兰、澳  相似文献   

9.
维护职工的健康生存权是工会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体育活动,不仅能提高工会在职工心目中的地位与影响力,而且能增强职工对于工会的认同感。目前影响职工参加工会组织开展的体育活动的因素主要有用人单位领导对于工会开展体育活动的认识与态度;用人单位所拥有的体育活动场地、器材、设施等;开展体育活动所需的经费与时间等。工会只有努力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保证工会体育活动经费、建立健全工会体育活动的规章制度等,才能充分发挥工会体育活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工会组织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工会植根并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关系,将劳动关系社会利益关系的调节和社会管理的参与作为活动领域和工作对象,在组织体系建设与干部队伍建设上提供保证。完成这一转变,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代表、维护、协调、服务:树立新型的工会观、职责观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已达成社会共识,但这一身份性的主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群众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活动逐步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涌现出许多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1988年4月25—29日,在全国各地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表彰大会活动的基础上,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  相似文献   

12.
矿山工会通过集体讨价还价与企业订立硅康安全方面的行业性专项集体合同,是工会为集团成员提供的非排他性集体物品。不完全性健康安全专项合同的剩余控制权不是处于公共领域,而是由矿方控制,因而保证不完全合同的实施是矿山工会的核心任务。专项集体合同有效履行,能内化矿方应投人工作场所健康安全的成本,以改变矿方与矿工在初次分配中的收入。矿方会竭力阻碍减损其收益的制度变迁,市场失灵时依法组织罢工是订立和履行合同的最后手段。这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宪法原则。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们工会下大气力、采取多种措施抓好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和教学教研能力都有了喜人的进步。1996年以来,学校有1名教师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中师教师奖,1名教师获德州市“十佳师德标兵”称号,3名教师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另有15人受到省市有关业务部门的表彰。教职工共有115篇论文在国家和省市获奖,有430多篇论文、作品被各级报刊发表,有80人次在省市组织的业务比赛中获奖。学校工会先后5次受到市总工会和市教育工会的表彰,工会主席也4次被省教育工会和市总工会、教育工会表彰为先进个人。学校开展爱岗敬业活动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李翠兰 《工会论坛》2003,9(2):17-17
"十六大"报告是新世纪党的政治宣言和全国人民的行动纲领.建行工会贯彻"十六大"精神,就要立足于工会的性质和活动特点,搞好自身建设,坚决履行基本职责,配合建行党政的中心工作,通过宣传、教育、培训,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营造建行"家园文化".  相似文献   

15.
尉健行同志最近多次指出:“建家”活动作为一种比较成功的,较为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什么时期都可以用,既可用于工会的整顿阶段,也可用于当前的工作,问题在于要赋予“建家”活动新的内容和新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建家”活动的水平,落实工会工作总体思路,增强基层工会活力,结合天津工会工作的实际,我们提出以下意见,供大家参考。一、要辩证分析“建家”活动从1983年提出把工会建设成为“职工之家”,“建家”活动已经走过了十三个春秋。十余年来,在基层工会中广泛开展的建设“职工之家”活动,对于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密切工会与职工群众的联系,增强工会组织  相似文献   

16.
据有关部门反映,近年来私营经济迅速发展,职工人数不断增加,但组建工会进展缓慢,部分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维护,致使不少企业劳资关系紧张,影响了员工队伍稳定和企业自身发展。一、工会组建工作落后于私营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私营企业已经发展到128万户,从业人员1784万人。全国私营企业累计组建工会64231家,工会会员174.44万元人。全国私营企业工会组建率仅为5.02%。  相似文献   

17.
工会创先争优活动是当前党的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煤矿工会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企业党组织赋予工会的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工会必须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明确领导责任,细化工作任务,强化督促检查,切实把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引领到干事创业、促进企业发展上来,形成正面的、健康的、昂扬向上的氛围,推动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文化自信构建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高校的文化传承功能,有效发挥高校工会文化引领作用,是高校工会面临的重要课题。结合当前高校工会在引领文化自信构建方面的困境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三重主体协同的工作路径。创新工会工作模式和活动内容,可以有效调动个体、二级工会和校工会的主观能动性,破解高校工会活动形式创新难题,更好地发挥工会"维护、参与、建设、教育"四项社会职能,凝聚学校力量打造文化建设高地,并为其他高校工会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以来,罢工现象凸显。这就使得立足现实,系统的探讨罢工权是否应该入宪成为一个紧迫的话题。我国宪法对罢工权并无明确规定,但是在现行体制下,不管是从法的角度还是看现实中的处理,罢工权在我国也有一定的正当性的根据。但是,罢工权成为宪法基本权利仍有其特殊意义。在我国罢工权入宪不存在理论上和现实的阻碍和冲突,罢工权入宪不仅正当而且可行。因此,为更好的应对可能越来越多的罢工现象,应当将罢工权写入宪法,以便立法更好的调整其中涉及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20.
劳动者罢工权的立法确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宪法》和《劳动法》都没有罢工权的规定,但在我国劳动领域存在着事实上的罢工现象。应通过修改《劳动法》、《工会法》并制定专门的《罢工法》的办法,将罢工现象纳入立法的调整范围内,明确赋予劳动者罢工权,以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权利,促进劳动关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