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国两制"是我国地方治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日臻完善的理论和制度实践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一国两制"的宪政制度框架下,传统单一制模式下的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统一观念等诸多宪政理论、制度与机制都有了创造性的突破。"一国两制"制度的成功实践,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理论的内容,使中国的宪政理论与实践更具"中国模式"的鲜明特征与韵味。  相似文献   

2.
越南和中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它们的监察制度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都有值得相互借鉴 ,相互学习的地方。本文从越南监察的概念、主要内容两个方面介绍并探讨了越南监察制度 ,以期对我国监察制度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政实践为各国效仿,中国亦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如何看待西方宪政制度,如何认识中国自己的政治,又如何看待法治与宪政的关系,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走向宪政道路时,必须认识的一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进程对民族国家的宪政制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全球化进程中宪政制度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全球性与本土性的最佳结合,我国要完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的途径,促进我国宪政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主义宪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宪政发源于西方的事实,使社会主义中国的宪政建设面临诸多理论问题。宪政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贡献,但可以与社会主义兼容。宪政核心的价值是限制政治权力,保护人民的自由。社会主义宪政与资本主义宪政一样,同样追求权力的限制和自由的保护。但二者在防止国家权力侵犯个人自由的制度设计上存在本质区别。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必须保证宪法的正当性,建立一套违宪审查机制,同时还要培养公民的宪政意识。  相似文献   

6.
宪政建设不仅要有科学的制度设计和可行的实施措施,更应以公民对宪政的理解和需求为基础,如此,宪政建设方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宪法保障,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因此,在中国当今宪政语境下,了解并加强对公民宪政需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外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及其与中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制度是民主政治得以运转的重要形式。国外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包括越南、老挝、朝鲜、古巴四国的政党制度,它们都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国外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与中国政党制度相比,都强调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维护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但中国长期坚持多党合作制度,中国民主党派不但数量多、组织健全,而且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有职有权,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对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探索最真诚,所取得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也最丰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宪法的角度对构建和谐社会给中国宪政建设带来的影响做出分析: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宪政的属性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宪政理论变迁的回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味着国家权力运行方式的改变;构建和谐社会对我国宪法制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宪政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它涉及了强调依宪办事,维护宪法权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制约权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权力制约机制;以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方面的内涵。它明确了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模式,阐明了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核心问题,指明了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道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人权与宪政密切相关。人权是宪政的灵魂。现代宪政的基本精神和实践原则都发源于人权理论。宪政在发挥众多功能、追求多方价值的同时,始终围绕着保障人权这个中心。人权对于宪政的意义是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只有理解人权,才能正确理解权力与权利的关系、宪法与权利的关系以及法治的作用等一系列宪政方面的重大问题。21世纪中国的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必须充分考虑人权的价值和意义,以人权为基本标准构建我国的社会主义宪政制度,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