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的民族主义文化兼有宗教和世俗两种取向,表现为国大党的世俗民族主义文化和印度人民党的宗教民族主义文化两种形式,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二战后印度外交的走向。民族主义文化犹如一柄双刃剑,具有积极和消极两面性,讲求"和平中立"、"宽容与非暴力"的民族主义文化使印度有效地开拓了对外关系的空间,而"自负、狭隘与利己"的民族中心主义文化和"狂热、强硬不妥协"的宗教民族主义文化给正常的国家关系发展蒙上了阴影。  相似文献   

2.
自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形成以来,民族主义历时三百余年。世界在20世纪经历了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的洗礼,世纪历史为之重构。其中发生在冷战后的第二次民族主义浪潮更为引人注目。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西方学界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而中国对民族主义问题的全面研究则开始于19世纪90年代的冷战后时期。伴随新一轮民族主义运动的发生和发展,国内已然形成了当代民族主义“研究热”。现侧重近年来学术理论界有关研究观点综述如下。 一、民族主义概念及其定义 民族主义定义迄今数以百计,大体可归类为意识形态、政治理念、文化价值观念、民族情感或民族心理等。因此,给“民  相似文献   

3.
浅析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主义是俄罗斯在历史擅变中形成的独特思想文化.西化改革失败后,俄罗斯国力和国际地位日趋衰弱,以追求国家利益为核心的民族主义迅速兴起,它压倒包括自由主义在内的各种意识形态,成为当代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政治思潮.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时期、不同政党、不同社会组织的民族主义思想千差万别,因此有必要对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的类型进行科学地划分,使研究更趋于全面.  相似文献   

4.
民族主义是现代民族国家体系中的一个政治和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社会实践运动,它在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处于独特的地位。中国的民族主义与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以及国际社会环境等因素紧密相连,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在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冲击和震撼着诸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全球观念、全球意识的共性作用下,民族主义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全球化浪潮下,表面上国家主权将衰弱,民族国家将式微,民族主义将消失;而实际上,民族主义不但不会消亡,反而会得到更加强劲的发展,依然是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6.
从民族主义、全球化、区域化、国家战略几个角度来看,可对现今世界的经济民族主义现象作出不同的解释。经济民族主义基于民族主义,它是后者在经济层面上的表现。不同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有着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地域也各有差异。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在经济民族主义盛行之际,中国如何制定自己的国家发展战略事关国民生计,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徘徊于中西之间、摧陷除旧,廓清布新及离异后的回归三个阶段。了解梁启超文化民族主义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其文化民族主义,并以之为指导,更好地为今天的文化转型服务。  相似文献   

8.
民族国家是自威斯特法利亚合约以来组织人类政治生活的占据支配地位的政治共同体形式,民族主义是现代民族国家的意识形态基础和法理论证。当今世界,"历史终结"的断言和人类进入"后民族国家"时代的论断不绝于耳;与此同时,各种民族主义思潮和民族主义运动的活跃又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民族主义是现代性的产物,在可预见的未来,民族国家仍是安排人类政治生活的最主要的政治共同体形式。民族主义具有多面性的特点,一方面,民族主义通过对"自我"与"他者"的认同与区分来凝聚和团结本国人民和本民族成员,发挥了政治黏合剂的功能;另一方面,民族主义又可能激发狭隘的排外倾向,导致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仇恨、冲突甚至战争。认识到民族主义、民族国家与现代性生长之间的关联,承认其现代性的面向,同时寻求调和、冲抵民族主义内在的狭隘倾向,是现代中国民族构建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国家认同遭遇到冲击和挑战。政治符号建构对于强化国家认同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符号建构,其模式主要是政权国家主导和民族主义主流,这一模式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未来强化国家认同的政治符号建构应在合理运用政权国家和民族主义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利益命运共同体和历史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内在联系。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条件。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促使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反对帝国主义与建立民族国家的革命目标,明确了中国内部的民族政策以及中国文化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也得到了升华,它将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奠定了中国各革命阶级合作的基础,唤醒了亿万中国民众投身中国革命以及融入国际主义情怀,塑造了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在中国近代革命中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1.
刍议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嬗变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生于民族危难和社会危机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中国民族主义,虽然自甲午海战以来,在中国追求民族解放的不同阶段追求的目标不同,但受其所处时代的国际背景、国内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制约,其主流思想均以中华民族、整个国家为主体,以建立民族独立国家为基本诉求,以保家爱国为宗旨。未来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必须顺应时代变迁,努力克服狭隘民族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并抵制民族分裂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使其逐渐由应激、被动型民族主义走向自发、主动型民族主义,由情绪化、非理性转向温和、务实理性并融合自由主义思想合理成份,形成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文化民族主义的观点声称,西方文化已经进入了死胡同,资本理性和科技理性已经走向末路;我们要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就要回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前孔子”中去寻找出路。然而,当今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的事实提醒我们,文化民族主义要想达到民族文化自觉,必须在中西文化相互交流的大背景下,积极引导文化民族主义自觉发展,避免保守、自由和激进,使其与民族文化自觉方向一致,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同时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民族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文化民族主义的观点认为,西方文化已经进入了死胡同,资本理性和科技理性已经走向末路。我们要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就要回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去寻找出路。然而,当今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的事实提醒我们,文化民族主义要想达到民族文化自觉,必须在中西文化相互交流的大背景下,积极引导文化民族主义自觉发展,避免保守、自由和激进,使其与民族文化自觉方向一致,继承民族传统的同时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民族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4.
晚清社会的剧变与开放,导致民族主义思潮兴盛,也促使一些小说家将视野转向异域历史,创作了一系列演绎外国历史、尤其是表现西方国家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这些作品与日趋高涨的民族主义思潮纠葛在一起,向国人传播了现代意义的"民族国家"观念,表达了对社会变革和民主政治的向往,展示了一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心路历程。他们那种借"他国历史"喻"家国现状"的文化情怀与艺术手法,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主义是1990年代以来我国思想领域的一个强光点。本文试图从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定义、起因、特点、发展阶段、历史作用及其与自由主义、全球化、和文化保守主义的复杂关联等方面,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作为影响力极广的社会思潮,民族主义自诞生以来就深度参与人类历史活动,它是民族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世界进步的重要力量。学术界对民族主义阐释的角度众多、观点繁杂,其中最基本的认识框架是从概念界定、理论诉求和发展历程角度理解民族主义。该认知框架主要是,在概念认知方面,沿着民族、民族认同,到民族国家的思路认识民族主义内涵和外延;在理论诉求方面,重点阐释其核心主张和观点;在发展历程方面,阐释了民族主义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形成阶段、扩张阶段、演变阶段和多元发展阶段。这个认识框架重要性在于,它为我们勾勒出了民族主义的基本面貌,奠定了评析民族主义的基石。  相似文献   

17.
李寒梅 《外交评论》2013,30(1):91-109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日本兴起的新民族主义潮流,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新形态的民族主义。其主要成因在于冷战的终结和全球化的迅猛推进,以及日本向后现代、后工业社会的转型。其基本诉求是重建日本人的民族国家认同,以恢复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重新焕发日本民族的活力。其主要方式是重新回到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价值中,以建设"强日本"为目标,挖掘民族历史中曾经有过的"辉煌"和传统文化价值中的日本特性,以重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强日本"的国家目标寻找理论根据。其主要特征包括:天皇作为凝聚国民的核心或者民族认同核心的作用明显下降;在国家认同和国民统合的建构方式上,国家的作用重新凸显;对美国的依附和内向性,超越左翼与右翼。日本新民族主义的发展变化蕴含着危险性的一面,极有可能成为国内政治寻求出路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民族"一词是西方文化的产物,近代传入东方后,日本、中国的知名人士都依据自己的传统,并借鉴别国的理论,创造了"自我"的民族主义价值观.刘师培的民族主义思想即是一例:中国文化至上主义的夷夏观、西方及日本的集于一体.这表明,在传统与近代之间,民族主义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北京奥运会的巨大成功使广大青年深刻感受到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进步,从而强化了他们积极的民族主义思潮;某些西方国家为北京奥运会制造种种障碍的行径更加激发起了中国青年积极的民族主义意识;以北京奥运会为标志,中国青年将告别民族虚无主义思潮。通过北京奥运会中国青年进一步深切体验到了“地球村”的概念、世界各国文化的沟通互动过程以及世界各国文化的同质性侧面,使其全球化思潮得到较大强化。通过北京奥运会广大青年进一步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新自由主义政治思潮趋于弱化。  相似文献   

20.
“民族”一词是西方文化的产物,近代传入东方后,日本、中国的知名人士都依据自己的传统,并借鉴别国的理论,创造了“自我”的民族主义价值观。刘师培的民族主义思想即是一例:中国文化至上主义的夷夏观、西方及日本的集于一体。这表明,在传统与近代之间,民族主义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