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增强中国政党理论国际话语权是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尽管中国在长期的政权建设中已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且对世界政党理论发展具有积极贡献的政党理论,但是目前政党理论的国际话语权仍然呈现"西强中弱"的格局,有关政党的基本概念、游戏规则、评价标准等话语权都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增强中国政党理论国际话语权,需要面对和解决西方国家的排挤和抹黑、学术话语权边缘化、宣传方式单调等现实问题.增强中国政党理论话语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话语体系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体系,适当应用现代政党政治的概念;要加强对中国政党理论的学术研究,充分运用国外学者、公众等对中国政党理论的积极评价发挥民主党派的积极作用,丰富理论宣传形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八大以来,学界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渊源、特征、功能、优越性、发展完善以及习近平重要论述。以理论、历史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发掘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以及优势,分析其在如何保持自身稳定性的同时,创造性地使中国人民受益其中,辩证地对待制度的优势与现实问题,探究其是如何成为中国为解决世界难题所提供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硬实力持续增长,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展现出区别于一党制、多党制等旧式政党制度的比较优势。它以一种新的制度模式屹立于世界政党制度之林,成功突破了西方政党话语垄断的藩篱,"失语"问题初步解决。然而,在"西话主导、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格局下,进一步增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话语权,彻底解决"挨骂"困境,需要双重"形塑":对内增进民众的话语认同,坚定制度自信;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蕴含的世界价值,获得更广泛的世界认同。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我们必须坚持、发展、完善这项制度,因为它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政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政党制度的特征,把握衡量我国政党制度的标准,明确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把它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以其国情适应性和巨大优越性在世界政治文明中独树一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已走过半个世纪的历程,政党制度的发展也经历了适应-磨合-逐步完善的过程.总结我国政党制度发展的基本经验,对于加强和完善政党制度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促进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价值内涵、确立前提、运作机制和制度发展规律四个方面总结了我国政党制度发展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6.
一、参政党的政治参与机制是中国政党制度民主的体现 政党制度就是政党行使政治者参与政治的形式,包括政党和政权、政党和政党的关系.政党制度反映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是民主的重要体现和实现形式.因此,能否充分体现和实现人民民主是衡量一个国家政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的重要标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就是一种政党制度,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政党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之一。提高政党协商实效对于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重要意义。提高认识,明确政党协商的内涵,通过明确的协商主体、明确的协商内容、明确的协商程序及明确的协商目的等标准进行可操作性的制度设计,可提高政党协商实效。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发展、主要特色、基本功能、发展路径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可概括为:生成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渊源和历史依据,优势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主要特色和基本功能,发展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关联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若干理论和现实因素的相互关系.加强新时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研究,应系统开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研究,积极阐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世界贡献,有效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历史形成的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回顾建国以来中国多党合作制度60年的风雨历程,总结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发展的基本经验教训,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政党制度,构建和谐政党关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共中央2005年和2006年两个5号文件的先后颁布,不断发展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中国的软法研究提供了大量范本.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具有的"软"性特征和其中大量存在的协商民主形式,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作为软法规范形式之一的政党内部规范建设在中国特色政治制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优越的政党制度。民主党派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定要充分认识我国政党制度的先进性、优越性,从而增强维护这一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加强参政党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2.
西方"新自由主义"侵蚀下的政党制度使各国深陷泥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成功抵制"新自由主义"侵袭,强大优越性日益凸显.要继续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党制度保证政治参与的广泛性与有序性的统一,民意代表的全面性与时效性的统一,权力监督的自律性与民主性的统一,具有巨大的优越性。深刻理解、把握这种政党制度的优越性,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充分认识这项制度的优越性,并把它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是江总书记为新时期我国政党制度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坚持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国家和人民事业新发展的要求;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我国政党制度的特色和优势;必须构建适应21世纪的中国政党制度,完成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政党制度发展史论》作为"从历史的维度进行纵深研究"的一种学术探索值得期待。中国政党政治是伴随着解决现代社会问题而产生和发展的,该著以史为论,呈现了现代化变迁下中国政党制度现代性生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少需要继续研讨的现代性话题,比如中国政党与朋党、会党的关系,苏俄、欧美政党对国民党的影响及其"一党制"的属性判断,中国政党制度与港澳台地区政党组织衔接,未来中国政党制度现代性建设的进路等。随着这些问题的回答与解决,中国政党制度的竞争力将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方案的本质是制度方案.其中,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对全世界最有影响的制度方案,最能反映和体现中国方案、中国模式、中国话语和中国智慧.从中国方案提出的背景、意义来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蕴含着智慧和力量.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历史形成、法律确定、实践发展的,其优势和作用已在中西方政党制度运行效果的对比中得到印证.中西方政党制度在政党关系、政党制度基本格局、政党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等方面都存在本质不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在如何避免大民主损害国家长远利益、如何避免和纠正决策失误、如何治理腐败和开展监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何构建现代政党制度以及协商民主实施方面对世界具有独创性的贡献和启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要通过赢得国际话语权提供中国方案,逐步构建科学和权威的中国政党理论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主要特征和基本内容.概括了我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总结了中国政党制度的经验,介绍了中国政党制度的优势和特点。白皮书第一次概括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和功能;阐述了多党合作制度所具有的历史必然性、独创性和优越性:明确了民主党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阐发了多党合作制度在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框架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也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必然结果和最终选择。实践证明,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创造性和巨大的优越性。因此,加快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关键是必须坚持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19.
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新型政党制度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全新的政党政治模式,其蕴含着独特的政治属性、结构特征、显著优势和地域特质,展现了新型政党制度的创新性、特殊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也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进程的必然结果和最终选择。实践证明,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创造性和巨大的优越性。因此,加快中国现代社会发展进程,必须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