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河南省五所高校493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因子分析发现,大学生社会资本包括特殊信任、社团参与、交往、普遍信任和互惠五个维度。回归分析发现,社会资本诸因素中特殊信任、社团参与、交往和普遍信任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都具有正效应,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和政治效能感对其网络政治参与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公民文化视野下的政府信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年的数据,通过多层次模型考察市场转型过程中国城市居民的政府信任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居民对政府信任存在区域差异。在区域差异前提下,除教育程度、收入和社会经济地位变化等因素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外,社会信任对政治信任具有很大影响。可见,由于民众的社会参与而产生的社会信任会产生溢出效果,可以促进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相似文献   

3.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构建民族地区社会政策感知对参与行为影响的理论模型,分析政策感知对参与行为的影响机理,重点考察政府信任的中介作用以及政策满意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政策感知对参与行为的正向影响显著;政府信任在政策感知和参与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政策满意在政府信任和参与行为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鉴消费者信任-行动理论,利用2013年深圳P区的农民工调查数据,从公众信任视角切入,从政府信任和人员信任两个维度对农民工公共服务参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农民工对于流入地政府的总体信任对其积极主动参与公共服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农民工对于流入地政府工作人员的信任水平越高,公共服务参与率越高;而农民工对流入地政府机构的不同信任水平对其参与公共服务均不存在显著影响。研究对于提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农民工有序参与流入地公共服务,进而推进"以人为本"城镇化发展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有研究对政治信任、相对剥夺感与居民群体性事件参与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争议。基于CGSS 2010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分logistic回归分析公民的政治信任和相对剥夺感对其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研究发现,公民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信任程度、公民是否受到政府工作人员的不公平对待显著影响其参与群体性事件。因此,提升公民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信任、改善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对减少群体性事件尤为重要,要推进社会的有效治理,政府应在这两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6.
青年是网民中的最大群体,网络对青年发展的影响不容小觑。网络交往中存在严重的人际信任危机,网络人际交往的不信任往往容易迁移至对现实生活的不信任。研究者普遍认为:信任作为社会资本的主要成分,产生于志愿性社团内部个体之间的互动。因此,研究志愿者的信任问题,对于进一步探明志愿服务如何促进社会信任、增加社会资本存量的内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ITS量表对参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志愿者的普遍信任远高于普通大学生,充分证明了志愿服务具有增进信任的积极意义,对青年人发展的影响也是显著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微观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及宏观的中国城市统计数据,运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地区差异下中央政府信任和地方政府信任是否会影响城市居民对环境风险的感知。研究发现:在城乡之间,环境风险感知存在显著差异;政府信任与城市居民环境风险感知存在显著关系,但中央政府信任与地方政府信任的显著性不同;地区差异因素对政府信任,与环境风险感知的关系存在显著影响,但主要来自经济差异而非环境状况差异;无论中央政府信任还是地方政府信任,都与环境风险感知间存在着随机斜率影响。  相似文献   

8.
分析社区信任与社区治安的相关性,可以从制度信任、一般信任、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四个维度来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其结果表明:社区的信任水平与社区治安的状况存在着较显著的相关性,社区的信任水平越高,社区的治安状况越好,社区成员对社区治安状况的评价越好;反之,社区的信任水平越低,社区的治安状况越差,社区成员对社区治安状况的评价也越差。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山东省村民的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公共危机背景下社会信任对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村民整治行为响应受到制度信任、人际信任、风险感知和参与意愿的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参与意愿、人际信任、制度信任、风险感知;社会信任和风险感知对参与意愿也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信任能够正向促进村民风险感知。此外,社会信任还能够通过风险感知和参与意愿对行为响应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8个城市24个纺织服装企业850个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表明,农民工社会信任总体状态处于中间水平,其组织信任(组织系统信任和员工-管理者信任)和城市融入程度越高,社会信任程度也越高。以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感受为表征的城市融入之于社会信任的重要性,说明传统的信任途径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建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安排与实践、制度认知和评价基础上的组织信任对于社会信任变异解释力说明了社会信任建构的制度影响。农民工的社会信任既是关系的,也是结构和制度的,其社会信任水平的提升,有赖于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法制建设提升组织系统信任和员工管理者信任,以及消弭社会排斥使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社会资本的角度研究了当前人们的政治参与.研究发现:其一,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很少,但是参与方式呈现多元化,并且个人维权参与多于集体维权参与;其二,社团参与、人际信任和社区公共事务的关心作为社会的资本,对于人们的政治参与具有积极作用;其三,培育社会团体、增强人际信任和人们对于社区公共事务的关心是当前促进人们政治参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志愿者对于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信任作为社会资本的主要成分,产生于志愿性社团内部个体之间的互动。因此,研究志愿者的信任问题,对于进一步探明志愿服务如何促进社会信任、增加社会资本存量的内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ITS量表对参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了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志愿者的信任可以分为4种类型,大学生志愿者的普遍信任远高于普通大学生。充分证明了志愿服务具有增进信任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男性罪犯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和孤独感的关系,经对黄石市380名男性罪犯完成社会支持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和孤独感问卷,可得出结论即人际信任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社会支持可以直接影响孤独感也可以通过人际信任影响孤独感水平。所以,人际信任在社会支持和孤独感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风险社会理论是西方学者基于对现代化、全球化引发的威胁力量作出的反思。“有组织的不负责任”使风险社会责任认定陷入困境,同时也对传统的风险治理模式形成挑战。在现代社会,单一的治理机制无法有效应对全球化时代的风险,整合政府、市场以及公民社会三大治理机制,构建多元参与和责任分担的合作治理成为一种路径选择。作为复杂性简化的一种有效形式,现代信任关系为合作治理的可持续性运转提供了机制依托。政府信任在整个社会信任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同时也是影响合作治理的重要变量,需引起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5.
采用修订的Rotter人际信任量表,对北京市五所大学的5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人际信任水平低于女生;关系信任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一、二年级分别与三、四年级存在显著性差异,关系信任水平随年级升高而升高;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提升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的教育管理建议:第一,对大学生加强人际交往的指导工作;第二,加强制度化建设,建立公平、公开、透明的制度规则。  相似文献   

16.
抗争性利益表达的发生机制是一个重要而未被充分重视的研究议题。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2010年的相关数据和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文章主要检验了我国"央强地弱"政治信任结构和居民政治效能感对于居民选择抗争性利益表达方式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外在政治效能感对于居民选择抗争性利益表达方式具有显著性的影响,而内在效能感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与已有研究结论不同的是,"央强地弱"政治信任结构对于抗争性利益表达的影响也是不显著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厦门市农民工调查数据研究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信任。文章基于因子分析将社会信任分为亲密信任、熟人信任和一般信任三个不同的维度,通过分别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的方法考察了农民工的社会交往、心理认同、公共事务关注程度以及城市适应等因素对社会信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对其社会信任具有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越高,他们的社会信任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0年的一项问卷调查数据,文章描述和分析了中国城市居民对美国、日本、俄罗斯和欧盟的信任程度及其学理和政策启示。个人和社会经济变量对中国居民对国际上主要国家和地区人民的信任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本国人民对他国印象的好坏和信任度的高低对国家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国际信任对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社会中的"软实力"也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助分位回归模型探讨了政治效能感和社会公平感对政治信任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公平感对政治信任的正影响性随政治信任分位点的上升而下降。在政治信任水平较低的群体中,政治效能感可以提升政治信任水平。而在政治信任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的群体中,政治效能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弱社会公平感程度与政治信任之间的相关关系。在政治信任水平处于较高水平的群体中,政治效能感则会加强社会公平感和政治信任之间的相关关系。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一些提升政治信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进展,公民政策参与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有效的政策参与依赖于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好信任与合作关系,而信任与合作关系的建立以社会资本的充分发展为前提。目前我国的社会资本存在诸多缺陷,如社会诚信体系的缺失、各种规则和制度的不健全、公民政策参与组织基础的薄弱以及传统政策过程的路径依赖等,制约着我国公民政策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