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习近平同志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今天,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至关重要,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从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新时期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途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紧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主题、必须营造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社会氛围、必须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必须以推进先进文化建设作为根本目标等观点。  相似文献   

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高校校园文化在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中的作用,提出了要通过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载体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创新精神和骨干队伍的培养来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同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吸取中外优秀文化成果,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4.
论全球化背景下青年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培育青年学生的民族精神,要以先进文化为依托,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培育青年学生的民族精神,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塑造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加强中华民族团结和认同的长远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少数民族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形成期,受互联网文化和西方价值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在文化上对认同何种文化产生困惑,文化认同面临困境,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因此需弄清楚文化认同内容,明确认同何种文化,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指明文化认同方向,解决文化认同上的困境,从而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纠正文化认同上的错误认识,抵制"普世价值"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弘扬优秀文化,利用红色资源,坚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多渠道加强党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才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6.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途径有三:一是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把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同人类社会进步、中华民族复兴结合起来;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成为培育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主渠道;三是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德育实践.  相似文献   

7.
社会实践是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当前,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仍存在着重视理论灌输、轻视实践教育的现象,使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未能更好地培育和升华。因此,高校应该从提高认识、拓展社会实践、精心组织策划、认真总结提高等方面加强和改进社会实践教育,发挥其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积极作用,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高校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均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高校校园文化在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中的作用,指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机地结合起采,并把它作为一个重要任务。贯穿于整个校园文化建设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9.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标志着我党对民族精神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民族经典文化是"中华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国学启蒙,诵读经典,迎接新的"轴心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弘扬与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应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为依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