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诉讼法》颁布已经20年了。自颁布以来,这部法律对于中国行政法治乃至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所起的巨大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行政诉讼法》的颁布,不仅体现了社会对政府行为法治化的需求,更是体现了政府执政理念的更新。可以说,这是一部符合社会需求、反映社会进步的法律。  相似文献   

2.
制约行政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是行政法治的永恒话题。《行政强制法》的颁行具有解决行政强制的"散"、"乱"、"软",推进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等意义;《行政强制法》围绕"以人为本、行政为民"这一核心价值形成了一系列创新亮点;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行政强制法》还有若干立法不足,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总结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法治政府建设应遵从法治主义的基本要求,体现法治政府的主要面向。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法治政府建设的中国进路,实现了从被动回应型向主动改良型的理念转型,展示了法治后发国家在现代化模式之中的务实选择。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行政权力构造体制、行政权力运行体制、行政权力监督体制、行政权力的规范体系,在取得较为辉煌的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问题亟待完善。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经验表明,我国现行的法治政府建设路径符合我国的基本状况,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和较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法治建设的中国探索,从传统现代化模式中开辟出一个具有中国主体性的法治之道,将有助于实现我国的现代转型,并为世界的多元现代性方案提供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4.
对约翰·W.金登的多源流理论模型从溪流间关系、主导溪流和溪流组成部分三方面进行本土化修正后,可以构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议程分析的全景式框架。由重要指标的问题警示、焦点事件的知觉触发、反馈系统的双向回应构成的问题溪流和由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地方层面的实践经验、研究人员的政策建议、政策企业家的倡议经纪构成的政策溪流在由国民情绪的浪头推动、执政党意志的强势主导、府内事件的调适促进构成的政治溪流的推动下,相互影响、融合共进,打开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策之窗,使《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进入决策议程。未来,抓住"外溢"机会,推动《行政程序法》出台,是执政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5.
科学民主决策所要求的行政公开和公众参与必须通过正当程序来实现。《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将正当行政程序系统化法制化,重点规范了行政决策程序。但是这一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遭遇了思想观念、行为模式、既得利益的阻力,因此需要通过完善机制、扩大参与来增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普通公民的程序法治意识,共同推进科学民主决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政决策的法治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是新时期我国行政决策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其中行政决策法治化是法治政府的本质内涵,是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保障。根据《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确定的我国行政决策机制的总体框架和我国当前行政决策机制改革的法律保障现状,我国要实现行政决策法治化的目标.就必须完善行政组织法律制度和行政决策的监督制度;同时,健全行政决策程序规则、民主参与行政决策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政府决策失误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7.
建构共同体的东亚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东亚共同体已开始成为东亚13国的共识,东亚思想库网络第二届年会充分表现了这种共识,并对为建构东亚共同体需要努力的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作为第二轨道组织,东亚思想库网络的议事和决策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共同体建构的东亚模式:互相尊重、舒适程度、协商一致。这也表现在会议通过的《东亚思想库基本规则和框架》文件之中。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世界各主要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呈现出新的特点。中国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顺应全球化的潮流,必须在法治的框架下建构新的行政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传统行政行政程序与现代行政决策程序的比较,分析了现代行政决策程序所应当具有的一些本质特征,并对行政决策程序作出了概念界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行政决策程序的基本原则作出了分析,得出了行政决策程序应当具有科学性、民主性、公开性、监督制约性以及效率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民法总则》彰显了中国社会的重要时代特征,体现了立法者回应社会需求的努力。它以保障私权、尊崇自治、呵护弱势、敬畏道德和关爱环境为基本理念,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私法的价值体系,为整个民法典奠定了价值基础。它在法律渊源、自然人、营利法人和非营利法人的分类、民事权利体系、法律行为和诉讼时效等制度方面都作了诸多重要制度变革,促进了国家和社会的沟通,平衡了当事人之间的利益结构。《民法总则》的施行对中国的国家和社会治理、经济和社会状况、权利观念都将产生积极影响,在宪法秩序下建构民法社会是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中国行政法学及行政法学基本理论飞跃发展的一个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和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与发展、民主法治理论与实践的形成与巩固,中国行政法已经发生且正在继续发生着重大的变革和进步:行政法治观念日益增强,保障公民权利的行政法规不断增多,行政法基本理论不断变迁和发展。近30年来中国行政法基本理论出现的发展趋势,体现和适应了中国改革开放政治战略给中国经济社会所带来的发展和要求,引领着中国行政法教学和研究的新方向,指引着中国法治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2.
在行政所追求的价值目标这一主题中,价值主体是行政权的最终归属者——具体个人,价值客体即是行政。本文得出行政价值目标的方法是:对行政国下行政的固有属性和个人的合理需求进行分析,在寻求二者关系一致性的过程中,自然得出行政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由此可知,行政的价值目标有三,分别是行政民主、行政法治、行政效率。特别是在中国行政主导改革的条件下,行政对民主、法治和效率的追求,对于整个国家政治框架下的民主、法治和效率,有着极大的示范和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制度缺陷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机关作决定时听取对方意见,是宪法和行政程序法所规定的正当行政程序的基本要求,体现了行政机关对被管理者人格尊严的尊重。就公民而言,向行政机关陈述意见是其享有的参与行政管理、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程序权利。《价格法》在中国首次将听证制度引入行政决策领域,体现了行政决策程序的民主,公开。但我国现行立法在定位上忽视了听证作为公众参与政府价格决策的程序权利的应有之叉,仅将听证视为价格主管部门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呈现出极其浓厚的管理法、组织听证法的色彩,欠缺听证权的主体、听证权的内容、听证权如何行使、听证权受损害如何寻求救济的规定。听证制度定位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价格听证制度的构建存在一系列问题。诸多问题的存在,一方面造成听证会成本居高不下,行政机关感觉负担很重:另一方面使得公众对价格听证会缺乏自我参与感,对听证会后的最终结果缺乏认同感。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的颁布施行,是我国行政程序法制建设的重大突破。这一地方性法规确立了一系列体现现代行政法制理念的行政程序法律原则,构成符合当代法治发展的世界潮流和我国实际的原则体系;在制度创新方面具有许多突出特点,确立了一系列新机制,对于推动我国《行政程序法》的早日出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礼》中的"六廉"思想是指"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它们突出体现中国古代官吏考课制度中的德能兼顾、以德为先的特点,不仅为中国古代官员为官从政确立了基本的行为准则,而且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奠定了基本的内容框架。借鉴《周礼》的"六廉"思想,有助于我国加强法治建设、推进反腐倡廉,进行官德教育和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服务型政府和民主行政之间有着内在逻辑的一致性。服务型政府建设重要的不在于预设的规范和特定的模式,而在于以公民和社会为本位,体现公共行政的民主价值。在本质上,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民主行政实质。在实践中,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民主行政维度主要体现在以追求公共利益为核心理念,实行服务行政、阳光行政、领导行政、法治行政、回应行政。  相似文献   

17.
《行政许可法》作为一部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重要法律 ,体现了现代行政法制保护公民权利、规范政府权力的价值理念 ,确立了一系列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创新 ,不仅有利于促进行政许可行为的规范化、法治化 ,更重要的是从更深层次上规范政府行为 ,建设法治政府 ,从而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凝聚全党的智慧,描绘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全会通过的《决定》多处提到司法行政工作,基本涵盖了司法行政全部职能和工作,明确了司法行政工作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要职责和使命,赋予了司法行政机关重大历史责任。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政法机关和政府组成部门,要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体会议精神中先行一步、学深学透,自觉运用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争做践行法治、服务法治、推动法治的先锋和表率。  相似文献   

19.
我国《行政诉讼法》日渐显露出诸多结构性缺陷和深层次矛盾,这些缺陷仅靠司法解释已经无法彻底解决,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已成为紧迫课题。已正式提交我国权威法制机关的中国人民大学版专家建议稿认为,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精神和基本框架仍然可行,但部分内容已不适应行政法治发展的要求,亟须加以修改补充。为此,中国人民大学版专家建议稿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修改建议,其主要创新亮点是:(1)调整重述了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2)增加了司法最终裁决原则;(3)用"行政争议"替代"具体行政行为"作为界定受案范围和起诉权的基本标准以扩大保护范围;(4)提出了改革现有行政审判体制的改革方案;(5)系统构建了指定异地管辖制度;(6)将电子数据证据作为新的证据类型;(7)确立了诉讼停止执行被诉行政行为的原则;(8)增设调解制度和简易程序;(9)系统构建了公益行政诉讼制度;(10)将司法建议制度正式化并强化其功用;(11)建立赔偿(补偿)专项准备金制度和法院支付令制度;(12)增加执行措施,加大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20.
立足我国制度环境与行政体制,建构了网络问政领导信箱回应运行理论框架,提出影响回应绩效五个影响因素,包括行政系统区域特点与领导者特质两个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政治压力、舆论压力及诉求压力三个维度。采用德尔菲法建构了领导信箱回应绩效指标体系,并采用实验设计搜集66个领导信箱网络问政回应的有效样本。实证结果显示:政治压力中的公开承诺程度对回应绩效有正向效应,诉求压力中的诉求类别对回应绩效有显著影响,政府回应存在“选择性回应”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政府网站领导信箱的回应绩效,可以完善内部回应流程、公开对外服务承诺与建立自下而上回应性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