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网络问政的议题,脱离不了核心概念的界定。本文在分析当前学界研究结果的前提下,试通过拆分词组以剖析其基本要素,并就此归纳总结网络问政的涵义。此外,为避免混淆,明确网络问政边界,亦对相近词组做出涵义辨析。‘  相似文献   

2.
网络问政就是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国网络问政的发展及形式多种多样,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找到问题破解的方法,使网络问题朝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领导干部与网民沟通的重要平台,网络问政日益兴起。然而就在网络问政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领导干部的网络恐惧感也与日俱增。那么,网络问政到底给领导干部带来了哪些挑战?领导干部又应该如何应对网络问政?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以3亿网民为背景,"主流舆论场"正逐步形成.中国网民关注、诉求、建言国家进步的行为自觉,正由最初的懵懵懂懂发展到如今敢于针砭时弊、理性议政.数量庞大、身份多样的网民群体以及实时互动的网络平台已经成为观察中国社情民意的最佳场地.近年来,网络民意的作用日益显著.甚至影响着人大立法和公共决策行为.网络巨大的"舆论场"作用,越来越受到中央高层的重视和肯定.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化背景下,我党一直强调的“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正通过全新的方式——网络渠道实现更广泛的群众联系。利用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也是党委、政府群众工作的一种创新。熟悉网络,善于运用网络,学会用网民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开展网络交流,是现代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之一。网络问政不仅创造了一种网络民意表达的新形式,更为政府利用网络疏解舆论,沟通社情民意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网络问政已成为国内外公共管理实践的一种新形式.它既是政府部门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智力库;也是预防腐败、保障公共权力不被滥用的助推器.然而,在充分肯定网络问政的时代价值与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应理性地审视其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诸如网络民意的失真、失衡,制度化建设乏力等.鉴于此,论文提出了网络问政的改进之策,以促进我国网络问政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领导干部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平台,网络问政日益成为官民互动的重要渠道。然而,面对网络问政一些领孚干部却存在着认识不到住、网络问政能力不强的问题,因此不断提高网络问政能力成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
网络问政是网络力量的延伸,丰富了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创新了群众路线的践行方式,拓展了党群关系互动的平台。同时,党政干部的信息素养、工作方式,群众网络言论的表达以及网络管理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新形势下群众路线的践行构成了挑战。目前,应提升党政干部素养,搭建网络平台,引导群众有序问政以及加强网络问政的制度化建设,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民主政治的进步,使得互联网已成为党和政府了解民情、听取民声、体察民意、汇聚民智的一个重要平台。同时,它也是民众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因此,网络问政向网络理政的转变对于提高政府公信力、促进民主政治发展、加强对政府监督和提高政府决策执行力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蓬勃快速发展为公民进行政治参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形式——公民网络问政。网络问政在推动公民参与政府活动、加强政府监督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章从公民参与理论分析了网络问政的价值取向,同时,公民参与网络问政也对政府管理造成了巨大的挑战。文章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进而在规范公民参与网络问政方面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新型的参政议政方式,一方面拓宽了民众政治活动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开辟了保障民众监督权利、揭露腐败和表达意见的一条重要渠道。但是,在网络问政的过程中,由于网络问政途径发展不够成熟、网络问政主体的"非理性"表达及网络问政前问政环境的局限性,网络民意在某些时候就演变成了网络暴力。因此,防止网络暴力的发生应从完善网络问政途径,提倡网民理性表达,营造良好网络问政环境三个方面加以改进,使网络问政能更好地发挥其效用。  相似文献   

12.
关于网络问政的含义,学者们说法纷纭。有学者提出:“所谓网络问政,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提问,公众个体或群体向社会或党政部门及其领导人,基于互联网提出或表达各类诉求和意见,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二是过问,即党政及其领导人,通过互联网问政于民,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相似文献   

13.
网络问政的发展状况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问政成为政治生活的一种新形式。网络问政是了解民情、排解民忧的"直通车",荟萃民智、辅助决策的"信息库",预防贪污、防治腐败的"好帮手",改进工作、创新服务的"助推器"。同时,网络问政的载体、客体、主体、焦点等方面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从加强互联网的管理、提高网民素养、深化领导干部的认识、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强卫 《青海人大》2009,(5):59-60
网络是当今反映社情民意、加强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是各级领导干部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渠道。通过网络这个载体,拉近了领导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使老百姓可以直接向领导干部建言献策、表达诉求。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民众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许多便利。而网络问政的兴起不仅为民众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提供了便捷的途经,同时也对领导干部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对网络问政和网络语言运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领导干部自身能力的限制和传统行政思想等原因的影响,部分领导干部在网络问政中存在缺乏耐心倾听民意、语言运用过于官方和空洞无味的问题,影响了网络问政的最终效果。为了确保网络问政的效果能够更好地实现,文章着重从领导干部语言运用能力提升进行探究,提出了提升对网络问政重要性的认识、倾听民意;加强学习,增强自身文化积累;了解和掌握网络语言,掌握语言运用技巧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子贡问政     
<正>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子贡问孔子:一个国家要想社会安定,政治平稳,需要哪几条呢?孔子回答得很简单,只有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第一,国家要强大,必须得有足够的兵力做保障。第二,要有足够的粮食,老百姓才能够丰衣足食。第三,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接着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没有粮食无非就是一死,从古而今谁不死?所以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  相似文献   

17.
网络问政伴随互联网络的发展而产生,是政府和民众借助互联网络进行的一种互动行为。网络问政的关键是"问",更为重要的是"问"政之后的"理"政,即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而有效解决网络空间反映的问题,因此网络理政成为网络问政的落脚点和归宿。从网络问政向网络理政转变,这是中国政府顺应网络技术变革对自身行为做出的重大调整,从深层次反映了其高度的网络认知自觉。要强化和规范网络理政,提升网络理政效果,则需要政府转变关于互联网络的诸多传统观念和不正确认识、加强相关制度和机制建设以及实现网上与网下的有效衔接,从而将网络理政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网络问政自本世纪出现以来,以其快捷性、互动性而备受瞩目。网络问政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实现政府治理的优化,为民众政治参与提供了一个新的公共空间,扩展了民众的公共话语权,为政民互动、有效沟通提供了新的渠道。政府治理视域下的网络问政面临现实的挑战,要实现网络问政的善治就必须提升政府网络问政的认识和引导能力,继续完善网络问政的平台建设,积极借鉴西方网络问政的经验,不断加强网络问政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兴起于2010年2月的公安微博,在网络问政工作中的示范效应已从广东传遍全国。本文以广东公安微博为例,通过大量案例阐明在其在网络问政中的舆论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今天,网络问政在全国范围内风起云涌,是反映、汇聚、发现、解决民生相关的各种信息的有效渠道。网络问政的特点包括:高层的重视和系统化建设的趋势日益突显;是制度救济的一种渠道和形式;政府信息公开与网络问政相互促进;更深刻的影响政府决策。网络问政的常态化和制度化建设应采取:培育多种多样的网络问政组织形式,围绕民生建设网络论坛,以社区论坛引导社区治理,促进公民参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