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去中心化”为基本品性的西方治理思想不同,“政党引领”构成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模式的本质特征。政党引领社会治理模式源于传统的传承与发展、科学理论的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百年治理经验的总结,具有独特的文化逻辑、科学的理论逻辑和厚重的历史逻辑。以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理论为理论支撑,政党引领社会治理的模式厚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大一统”思想和“民本思想”之中,立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治理的百年创新历程,打破了西方社会治理中“国家-社会”二元互动的圭臬。在理论维度,政党引领社会治理模式确立和强化了党在治理过程中的自主性、建构性与引领性功能,建构了一种基于“政党-国家-社会”三元互动框架的社会治理模式,极大丰富和拓展了既有治理理论,从而为全球治理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品格和中国话语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党际监督思想形成的理论逻辑在于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监督理论和统一战线理论;其文化逻辑则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其历史逻辑在于苏联一党专政下民主失语的政治镜鉴;其现实逻辑在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建设中扩大民主监督的需要;其价值逻辑则是毛泽东一以贯之的民主追求。  相似文献   

3.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理论是现阶段党领导全国人民制定和执行国家治理方针、政策的总依据.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理论的概念内涵、生成逻辑、时代意义以及创新原则,对我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对我国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深刻认识我国走向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10月19日下午,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四川警察学院社科联举办了"社会治理与国家安全的历史担当"学习座谈会。座谈会由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真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6.
将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拓展为基于国有企业属性的“属性责任”分析框架,以国网浙江电力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考察国有企业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实践面向与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呈现出系统内防控、自愿性公益、执行式参与、主体性治理四类行为,体现了市场属性驱动其履行市场责任的市场逻辑、社会属性驱动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逻辑、政治属性驱动其履行政治责任的政治逻辑、公共属性驱动其履行公共责任的公共逻辑。文章创新了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分析框架,回应了否定国有企业需要履行多重责任的理论质疑,阐明了国有企业需要参与公共危机治理、履行多重责任的内在逻辑,提出了优化国有企业参与公共危机治理制度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列宁主义多党合作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多党合作理论的中国化、马克思列宁主义民主理论是新型政党制度生成的根本理论基础、直接理论基础、重要理论基础,构成了新型政党制度生成的理论逻辑;新型政党制度蕴涵“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新型政党制度生成的文化逻辑;新型政党制度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孕育,在协商建国中形成,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中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日臻完善,勾勒了新型政党制度生成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8.
基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相统一的分析视角,以“为工农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等为不同时期教育的价值指向,系统梳理党的教育方针的历史逻辑;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为逻辑主线,分析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理论逻辑。以史为鉴、以理为纲,探讨提出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实践逻辑,即“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的实践根本、“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实践宗旨、“坚持立德树人、促进‘五育融合’”的实践路径以及“推进高质量的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9.
统一战线与中国式现代化都是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两者相辅相成。厘清统一战线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有助于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广泛凝聚中华儿女大团结的智慧和力量。具体而言,从历史逻辑来看,统一战线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总结。从理论逻辑来看,统一战线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治理之道,以马克思统一战线思想为本质内核,科学遵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和国家治理理论,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其价值追求。从实践逻辑来看,面对国内外的复杂局势,要从政治引领、民主协商、社会整合、包容和合四方面,发挥统一战线的强大法宝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0.
全面推进河长制,是解决我国复杂的河流治理问题的重大制度创新,更是推进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实证案例调研,认为河长制通过契约治理机制实现权力和责任的制度化分配,依托组织结构框架,将党政体制嵌入到河长制的组织设计,通过激励问责机制,实现治理责任和治理效率的诱因倒逼。河长制的治理逻辑可以概括为通过流域公共治理权责的制度化配置,调动多层级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形成高层党政部门立治、具体职能部门施治、基层群众和社会力量参治的制度化激励。调动积极性是最大的民主。河长制把中国特色国家治理制度的组织优势开发出来,建构出用国家制度激励各方的积极性治理体制,这就超越了学术界一直以来存在的“压力型体制”理论惯性思维。  相似文献   

11.
当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局面波谲云诡,流域内涉枪违法犯罪“暗流涌动”,部分国家和地区走私贩运枪支、弹药违法犯罪依然高位运行,严重威胁我国边境安全和海外利益,值得高度关注。基于2022年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靖枪行动”的分析视角,聚焦流域内涉枪违法犯罪的生存样态与发生机理的“二元”分析,从“合作基础、技术保障、行动逻辑、制度规制、价值目标”五个维度提出治理逻辑和路径,期冀为进一步遏制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涉枪违法犯罪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比较国内外法律逻辑研究概况的基础上,介绍了雍琦教授进行审判逻辑研究的历史背景及研究过程,并系统地介绍了雍琦教授的审判逻辑理论体系。雍琦教授的审判逻辑理论体系,是紧紧围绕“审判活动的总体思维结构”进行的以构建法律推理为核心的法律逻辑体系,也是国内第一个从逻辑学与法理学相结合的视角比较系统地研究法律适用中的相关逻辑问题,并超越形式逻辑眼界的法律逻辑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比较国内外法律逻辑研究概况的基础上,介绍了雍琦教授进行审判逻辑研究的历史背景及研究过程,并系统地介绍了雍琦教授的审判逻辑理论体系。雍琦教授的审判逻辑理论体系,是紧紧围绕“审判活动的总体思维结构”进行的以构建法律推理为核心的法律逻辑体系,也是国内第一个从逻辑学与法理学相结合的视角比较系统地研究法律适用中的相关逻辑问题,并超越形式逻辑眼界的法律逻辑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2009年6月24日至6月25日.“科学发展与多党合作”论坛在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召开。本次论坛由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与上海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共同主办。论坛先后由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市统战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颖和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市统战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彭镇秋主持。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游洛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周淑真、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林尚立、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袁廷华先后作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5.
交往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蕴,其意义隽永。中国式现代化所倡导的交往秩序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交往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商品拜物教是资本主义交往异化的现实表征,资本逻辑是交往异化的根源所在。资本逻辑主导下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分别是一种征服与被征服、物化与被物化及剥削与被剥削的异化关系。而中国式现代化所倡导的交往秩序,拟在内容上实现“物的膨胀”向“人的发展”转变,本质上实现“资本逻辑”向“人本逻辑”转化,关系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人平等互助,这既是中国式现代化对资本逻辑主导下交往异化的批判与超越,又是马克思恩格斯交往理论的逻辑旨归。中国式现代化使人类社会历史遵从“人本逻辑”的发展规律,真正实现从“自然的人”向“现实的人”再向“自由的人”转化。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作了重要指示批示和系列阐述,凸显了新时代“抗疫”的深刻内在逻辑。本文通过对作为认知基础的生态系统敏锐性、制度导向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及精神支撑的思想文化厚重性的生成逻辑;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政治保证、以坚持人民为中心为根本立场以及以坚持全国一盘棋为显著优势的深刻意蕴的理论逻辑;联合共同抗疫、多管齐下抗疫、协同推进抗疫以及思维综合运用抗疫的实践逻辑等内在逻辑的深入分析,进一步肯定新时代中国“抗疫”助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更是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应有之义。从历史逻辑出发,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创造根本的政治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共同富裕进行初步探索;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共同富裕的探索全面加速;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入探索共同富裕实现路径。从理论逻辑出发,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同时汲取了毛泽东、邓小平对“共同富裕”探索的宝贵经验。从现实逻辑出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要求、是解决我国当前和长远问题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生成逻辑的主要研究范式,具有工具性、认识性、发展性价值。然而,三重逻辑存在固有的内在张力,导致习近平法治思想生成逻辑的理论研究存在混乱地带。目前学界尚未提出实质性解决路径,而是采取了技术性回避和结构性安排两种“回避”方案。在找准三重逻辑的张力所在的基础上,通过构造习近平法治思想三重逻辑各自的运作机理并提炼各自的内容特征,从生成过程和生成结果上完成张力化解。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崭新命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的运行逻辑是以人民为中心,以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来促进“三农”的全面现代化。同时,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内涵意蕴,构建适合于乡村社会发展的现代农村社区治理制度,形成多元参与和政社良好互动的农村社区治理结构,夯实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处理好技术化治理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关系。由此,使农村社区最终达到治理有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全面、科学、系统地认识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要把握其三重逻辑。从历史逻辑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立足于百年未有大变局,在总结既往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从实践逻辑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发掘国内市场潜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积极融入全球化浪潮的必然选择;从理论逻辑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国情相结合,应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必然选择。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具有内在统一性,只有准确把握其三重逻辑,才能将其贯彻于“五位一体”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