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是什么?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是什么?”是马克斯·舍勒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对于舍勒而言,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不是因为人具有理智和选择能力,而是因为人具有“精神”(Geist)。舍勒强调人的超越性和类神性,他以哲学的方式揭示了使人同所有其他存在物形成对照的本体论结构,开创了现代哲学人类学研究的先河。  相似文献   

2.
如何跳出“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周期率的支配,是一个需要不断被讨论和实践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命题.破解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对“周期率”的本质及其所包含的内在理路加以厘清和认识,这涉及到学界已有对“周期率”语词的争议,即究竟是用“周期率”还是“周期律”?按照历史哲学观点,如果将其视为一种历史规律,必将意味着这是任何阶...  相似文献   

3.
并非中国文化的“特例”—对荀学研究中一种流行观点的质疑叶舟荀子历来被学术界视为“人定胜天”思想的首倡者而受到推崇,认为在荀子天人哲学中,人的价值是受到充分肯定的。笔者认为,这是过分拔高了荀子的思想,荀子的天人哲学,从根本上没有跳出传统孔孟哲学思想的...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伦理’”?“伦理”与“道德”有没有区别?如果有,它们的区别何在?倘若这样一些基本概念都没能廓清,要想建立起伦理学完整的价值体系几乎是不可能的。详细讨论这个问题不是本文论题的目的,这里只想说明一点,“伦理学”这门学科名称不是我们本土的产物,是日本人翻译西方有关著作时,借用“伦理”这样一个汉语而传入我国的,我们还是还其本来面目:“伦理学”(ethics)是道德哲学(moralphilosophy),是对道德至善的哲学思考和理论阐述的思想体系。而不是“道德学”,不是为各种道德规范存在的合理性作理论注解或辩护的。从…  相似文献   

5.
人的塑造论─—三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韩庆祥1、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哲学思考,首要的应抓住什么问题?当然问题很多,但我们认为其中最重要而迫切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人的塑造问题。我们以“人的塑造”为中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哲学思考,完全是由中...  相似文献   

6.
三十年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以及由此引发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拉开了解放思想的序幕。自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走过的历程大体可以概括为:解放思想——实践——主体性——价值——人。解放思想作为三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逻辑起点具有双重内涵和伟大意义。而解放思想的终极目的在于解放人,追求人的解放必须以人为本。解放思想、实践、主体性、价值乃至人的问题研究既有继起性又有并存性。它们带来的思维方式、选择取向和学术态度方面的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具有新的时代内容和崭新风貌。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透过“识别模式”,智力表现不平等总是可以被观察到。教师被教育传统所规定的典型角色,是凭借需要或能够将接受识别分类者提升到知识和理解的更高层面。且筑基于学生是“无知的”教育体统之上。由此,它容易转化为大学体制化的智力封闭力量。而在知识观方面,对人与人差异视而不见也往往导致智力非平等主义。有教无类的思想有助于智力解放。特别是在哲学教育的思想实验下,当今我们的问题不是证明智力是平等的,而是在那样的预设下哲学教育能做什么。把这一思想的规定真正当作原则树立起来,必须有更多的人实实在在地成为人民的教师,裨使哲学的思想形象凸显其永恒价值魅力。  相似文献   

8.
哲学是提供精神家园的重要领域 ,它以对宇宙、对人生深切的和终极的关怀为人类提供“意义”的家园。世界是怎样发展的?人与世界的关系如何?人类将向何处去?人该怎样生活?这永远是哲学关注的重大的根本性的问题。它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为人们提供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提供生活的目标和根据 ;它用理性的灵光驱散复活和膨胀的原始野性 ,从而使人的心灵得以安顿和慰藉 ,不致于在纷乱吵闹的忙碌中迷失方向。哲学的这一本性决定了它是任何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实证科学只为人们提供知识 ,而哲学则为人们提供智慧 ,它不是一般的知识 ,它要超越知…  相似文献   

9.
崇高作为“人之为人”的内在尺度和人类历史的精神坐标上的终极指向,是哲学本体论追求的真实意义。但是,在当代社会思潮中,出现了“意义的危机”和“崇高的失落”,造成空前的价值坐标的震荡和“现代人的困惑”。因此,关于崇高的问题,不是一个是否应当追求的问题,而是一个在新时期如何追求的问题。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应当通过批判性地反思“两极模式”下崇高的异化与消解,而重新达到“中介模式”下新时期哲学使命的理论自觉——本体论:哲学对崇高的承诺与寻求。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词自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已历时80多年。自20世纪末学术界再次掀起重新研究的热潮,业已延续20余年。历年来,其理论意涵、实践意涵、政治意涵、社会意涵、文化意涵、思想史意涵、精神意识形态意涵、中外文明融合意涵、时代化大众化意涵等被附加了异常丰富的意义。这里仅探讨一个本源性问题,即“中国化”究竟“是什么”。其实质包含三个方面:1.“所化者”是什么样的客体,即何种“马克思主义”?2.“化”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运动?3.“化成者”是什么,即中国化的理论产物,它价值上应当“化”成什么样的?它事实上“化”成了什么样的?本文就此评述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在黄克剑的《心蕴———一种对西方哲学的读解》(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2月版)中,“命运”和“境界”是神契西方哲学真实命意的津要。哲学启于对人的生命存在的关注,由此向外穷究存在的缘由,遂演为“命运”的逻各斯;由此向自身体认人生的根据,遂开生命的“境界”。因而,“命运”和“境界”乃成为哲学本有的人文关切的两个维度。哲学在这两个向度上的追究都是追根究底———终极的,因而都是形而上的。这两种形而上学都关涉着人类取择不同的价值,因而都深蕴着自身的价值祈求,并期待于解读者的价值自觉和价值视向。由此自觉的视…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论界讨论热烈的问题,我也做了一些研究,写了一些文字。一天,在阅读有关“大众化”的资料时,脑中突然跳出一个问题:“大众”指哪些人?“大众”的含义是什么?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大众”的含义是首先应该搞清楚的一个基本问题。其实,在当前关于“大众化”的各种论述中,“大众”的含义是已经预设好了的,似乎是不言自明的。有些人在讲“大众化”问题时,把别人当作“大众”,自己是不在其中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必然要求重塑个体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新形象,人的价值观念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要讨论“人的价值”,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研究和回答“人何以有价值”的问题,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就要在人的价值与人的本质的关系之中去找答案,只有理清人的价值与人的本质的关系,我们才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有关人的价值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的“此在”慨念和“此在诠释学”给后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使哲学与人的生活世界密切关联,和人类的语言相结合,同时实现了由海德格尔“语言是存在之家”到伽达默尔“能够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的一种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受高等职业教育哲学的影响,监狱学人才培养领域出现了“工科崇拜”迹象。监狱工作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围绕着“人一人”关系展开的活动,所以,马丁·布伯的“我一你”关系哲学对于反思监狱学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厚基础、宽口径、广适应”这一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价值定位更适合监狱学专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大众文化、消费文化逐渐取代了哲学等精英文化成为整个社会文化生活的中心 ,而哲学则不断被边缘化 ,社会生活日益疏远和冷落哲学。在社会层面 ,“哲学无用论”思潮泛滥 ,哲学甚至要为自己生存的合法性进行辩护。面对这种状况 ,哲学工作者产生了严重的失落感 ,他们感叹哲学的“贫困”。当代中国哲学何以陷入如此的困境 ,其根本出路何在?我国学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本文将对讨论中的主要观点予以述评。一、当代中国哲学陷入困境的成因分析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哲学的生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哲学…  相似文献   

17.
价值的根本问题是“人应当过上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问的是中国人究竟要过上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如何过上这种生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是中国人的理想生活,为了实现这个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提供指导思想,民族精神提供精神动力,荣辱观提供人格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乃是对三大时代境遇的回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理念”韩庆祥从哲学角度研究当代中国的发展,使我们首先提出这样一个迫切而重要的问题:哲学应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一种什么样的“核心理念”?这既关系到哲学在当代的功能以及发展,又关系到今后我国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式的设计,所以应提出...  相似文献   

19.
你是否还在人才市场和求职网站上四处撒网?你是否还在为与海投的简历不成正比的面试机会而黯然神伤?在劳无所获之后,不妨静下心来,进行一次关于职业生涯的对话,探讨一下“你是谁,你适合做什么”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一个“真实的自己”,依照这个“真实的自己”寻找职业生涯的方向,才能像“如其所是的玫瑰”一样,绽放自己的光彩,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关于"纯粹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重提“纯粹哲学”对于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是有好处的,提倡“纯粹哲学”并非主张哲学脱离实际。康德提出“纯粹理性”,他的“三大批判”都在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意义上具有现实内容。黑格尔提出“绝对精神”,他的“精神-理性”经历过自己的过程后,是有血肉、有学识、有个性的活生生的“存在”。哲学的问题本身是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涉及现实的深层问题,做哲学当然需要排除某些“急功近利”的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