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亲特困母亲家庭青少年的规模及其所处的困境,使其成为一个急需社会关注与帮助的弱势群体。阳光家庭服务项目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与方法为单亲特困母亲家庭及其子女提供服务,并尝试建构单亲特困母亲家庭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模式。本文以该项目为例,论述了单亲特困母亲家庭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理念、特质、内容、方法与机制,总结了该模式的服务效果,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反思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人们重要的生活空间。家庭生活质量直接反映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和谐程度。近年来,随着我国离婚率的升高,城市单亲家庭增多,承载亲职重负和世俗压力的单亲者尤其是单亲母亲家庭往往面临福利水平下降、心理和社会适应困扰加剧等问题,这些人沦为弱势群体或弱势地位的可能性更大。为构建和谐共享社会,必须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并从社会文化、公共政策等层面营造良好氛围,为弱势单亲母亲及其家庭构建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3.
单亲特困母亲家庭青少年的规模及其所处的困境,使其成为一个急需社会关注与帮助的弱势群体。“阳光家庭服务项目”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与方法为单亲特困母亲家庭及其子女提供服务,并尝试建构单亲特困母亲家庭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模式。本文以该项目为例,论述了单亲特困母亲家庭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理念、特质、内容、方法与机制,总结了该模式的服务效果,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反思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在这些单亲家庭中,以女性为主的单亲家庭占近90%,城市贫困单亲母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子女抚育是单亲母亲最重要的职责,在抚育子女的过程中,她们面临经济、住房、工作与照顾子女时间冲突、难以获得抚养费和抚育中的力不从心等困难.离异单亲母亲在抚育子女时更容易获得原生家庭的帮助;丧偶单亲母亲在抚育子女时更容易获得前夫方亲属的支持;正式的社会资源倾向于流向丧偶单亲母亲.  相似文献   

5.
近年,我州劳务输出人员大幅度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学生生活在单亲或无亲家庭中,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单亲、无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也是我州民族教育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健全,单亲、无亲学生难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他们在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普遍存在着严重障碍。加强对单亲、无亲学生的行之有效的世界观、学习观和父母观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州民族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单亲的心理社会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亲是指单独与子女生活的一方父母.在中国,离异和丧偶是成为单亲的主要原因.如何客观地评价这一群体,帮助其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我们依据定性研究中的行动研究方法,探讨了单亲的心理困扰、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心理社会干预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基本成果有4方面:1.单亲的心理发展历程分为婚姻危机、成为单亲、单亲生活、个人成长、走向再婚5个阶段;2.单亲心理成长与发展有3个重要理念:单亲是一个正常的社会角色、单亲生活可以是快乐的、成为单亲是自我成长发展的一个契机;3.形成了分阶段及多样性的心理干预模式;4.通过心理社会干预,单亲在自我探索、积极人生态度的建立、健康人格的塑造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并进一步促成了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单亲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弱势群体的出现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产物.弱势群体作为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已成为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能不关心社会弱势群体,不能不研究由此而带来的社会问题.为此,从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出发,探讨对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支持的构成、作用和导向等问题,对于当前构建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系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婚姻家庭观念的转变,单亲家庭成为一种家庭的变异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对单亲家庭的研究主要是单亲子女的教育问题、单亲母亲的困境以及为解决单亲家庭困境而建立的社会支持。笔者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等主要方面对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但目前对"单亲家庭"还没有准确界定,笔者给单亲家庭作出了界定。根据目前单亲家庭研究的综述,对单亲家庭的研究现状有了较全面的认识,笔者针对此指出了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弱势群体的问题逐渐凸现出来.我国目前的弱势群体主要是社会性弱势群体,其显著特点是缺乏可资利用的社会资本,所以,提升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论弱势群体的“社会报复”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社会群体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这不仅是正常的,甚至是必然的.但弱势群体作为社会的底层,不仅以自己的方式顽强地存在着,而且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社会实施着各种积极和消极的"社会报复",使社会发展付出代价.弱势群体可以分为结构性弱势、功能性弱势等不同的类型,它们形成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现代政府有必要、也有责任建立一种有效的社会体制,确保功能性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不受侵害,同时要不断创造条件,优化社会结构,消除结构性弱势群体,帮助人们从不合理的社会结构中解脱出来.可以认为,帮助弱势群体就是帮助强势群体,就是帮助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事诉讼中弱势群体保护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弱势群体的保护问题,是人权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分层的日益明显以及不同利益集团冲突、矛盾的加剧,弱势群体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平衡社会各阶层或群体的利益,进而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健康、稳定地发展,业已成为一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弱势群体问题已成为我国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关注和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保障弱势群体的就业、生活与福利,既是深化改革、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需要,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的,因而如何对待社会弱势群体也就成了任何社会都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因而如何通过立法来加强对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业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法律机制因其局限性而无法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利益需求的全部问题,但是法律机制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方面不可或缺、不可替代。弱势群体权益保护工作已逐步纳入我国法制建设的轨道,但是我国对于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立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应该围绕权利确认和权利保障展开,核心问题应该是在制度的构建方面努力。完善对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体系,将是我国今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4.
弱势群体社区志愿服务的参与认同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弱势群体包括失业者、低收入家庭、老年人、残疾人等,他们在社会资源获取和社会生活参与等方面有着诸多一时难以克服的困难,存在着大量的社会服务需求,被认为是当前我国各类社会公共服务包括志愿服务的主要对象和受体.但是近年来的一些实证研究显示,在城市社区建设中,随着民主参与和社区服务的扩大,人们发现社区中的弱势群体在社区公共事务和社区服务中的参与认同,包括志愿服务的参与认同,却高于在职职工等社会主流群体.这种现象表明,社会弱势群体不仅是社会服务的受体而且是积极的参与主体,通过社区民主参与和福利保障的平台,广泛吸引各阶层的社会成员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将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协调发展产生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弱势群体权利保障是一种带有特权性质的人权保障,是对法律形式公平性固有缺陷的一种必要补充、修正和超越,体现了对法律实质公平的价值追求.有效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从短期看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从长期看可以提高公民道德素养和社会公平指数,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当前我国的弱势群体权利保障问题有自己的特点,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难,不仅制约了大学生个人的发展,还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从社会支持网络视角深入探讨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问题,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社会支持的现状,透析该群体产生的深层次社会原因.通过完善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的顶层设计,系统的构建大学生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改善大学生弱势群体生存环境,确立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和能力,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脱离弱势地位,顺利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7.
弱势群体问题是近年来政府和社会所密切关注的问题之一,对弱势群体内涵外延的科学界定是展开对弱势群体问题研究和社会工作的基础。目前对弱势群体概念的界定标准有失偏颇,不能涵盖所有的弱势群体。文章认为对当代弱势群体的界定应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自身健康五个静态方面入手,同时结合其动态的发展底蕴和发展可能性子以把握。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犯罪现象日益凸显,寻求弱势群体犯罪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已刻不容缓.通过对20世纪初期诞生于美国的紧张理论的研究,并结合弱势群体的犯罪问题,可以得出紧张和压力是弱势群体犯罪的主要成因,通过缓解这种紧张状态可达到预防弱势群体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的,因而如何对待社会弱势群体也就成了任何社会都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因而如何通过立法、司法来加强对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业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弱势群体是世界各国都客观存在的一个社会群体.政府要通过公共政策调整关注弱势群体就业问题,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实现社会富裕文明,保证社会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