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哲学体系的构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是对中国社会生动实践的自觉“回声”。中国当代新哲学体系的构建,应体现时代性、民族性、创新性原则。但如何理解及其在新体系中贯彻这一原则,则是推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新哲学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繁重的任务。既是一个关涉到哲学自身发展,也是关涉到社会发展的重大文化现象。因此,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审视哲学体系的创新和超越,以哲学的眼光对视、回应中国的生动实践, 这是哲学新形态建构的前提和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哲学界开展了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不少研究者出于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愿望,深入考察了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指出并论述了原有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特征表述上的缺陷,进而提出了以“实践唯物主义”来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特征的看法。这就涉及到如何理解“实践”概念的含义,涉及到实践在马克  相似文献   

3.
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哲学体系改革”讨论中,一些学者从探讨主体性问题入手,提出用“实践的唯物主义”来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但是,如何理解实践唯物主义的含义及其对哲学体系改革的意义,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看法。 一、实践唯物主义能否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 徐崇温等认为,马克思把实践引进本体论,把实践提升到世界本原的行列,这是马克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有机统一的哲学体系,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行动指南,善于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总结出符合中国国情并在革命和建设中行之有效的思想原则和工作方法,丰富和升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①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  相似文献   

5.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一块基石,一根贯穿始终的红线,有学者甚至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本文认为,“实践”一词不仅仅是我们用来解释世界历史的中心词,试图从人类解放的角度来探讨实践,挖掘“实践”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把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实践论提哥为“生产力标准”,以此纠正了长期以来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将“实践”与“生产力”割裂的这一偏离马克思哲学革命实质的根本缺陷,从生产力标准上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了新的概括。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立足于马克思唯物史观实践论和生产力标准的高度,揭示了共产党先进性的哲学基础和社会基础,揭示了共产党的本质和执政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内容。由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形态、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需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要紧扣时代脉搏和时代主题,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综合创新,创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达到了新的阶段和新的境界。据此,分析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经验教训和前沿问题,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创新,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是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合法性问题”的讨论中提出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学习、运用并加以阐发的,吸收中国优良哲学文化并从而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提升中国人民的实践智慧并从而有了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是用来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和思维方式的哲学基础的实践论,其阐释体系依照实践论、矛盾论、人本论和历史创造论的逻辑程序展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取得了巨大的学术进展,中国学术界对于这种进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同党内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合作创造的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创造性地揭示了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并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新唯物主义的基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决裂以及新的哲学体系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的建立。探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哲学课的教学目的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武装学生,培养其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为达此目的,教学中必须坚持哲学知识体系本身的“四个统一”,即;“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康平 《理论前沿》2006,(7):48-48
为了交流应用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繁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事业,中国马哲史学会应用哲学研究会、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和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在陕西省西安市和延安市联合召开了“全国应用哲学第十一次理论研讨会”。会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与应用哲学的发展”为主题,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思路和生长点、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哲学思考、部门哲学研究新进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一、应用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关于应用哲学研究的基本任务问题。有学者认为,应用哲学的任务在于科学地构造哲学应用与发展的模式;有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和不同历史阶段的新发展,生动活泼地创造着和延续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邓小平理论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中,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做出的新判断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中,都深刻地蕴涵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正是马克思主义面向新时代回答新问题的伟大科学成果。因而它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当代世界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体现,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时代精神的最高体现。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益探索─—首都哲学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述要边立新为了把《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学习引向深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筹备组、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于1994年6月20日联合举办了邓小平建...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世纪里,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保持其“时代精神的精华”风貌,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至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创新?哲人们从不同角度发表了一系列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固然可以从概念、命题和一些具体原理的改造、补充和发展入手,但是,更为关键的是,应从宏观着眼,把它作为系统工程来建设。基于这样的视角,本文认为,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应遵循以下原则: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出发点,进行返本开新、融汇古今中外的优秀成果,并聚焦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一、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  相似文献   

15.
只是通过解读马克思哲学文本的形式难以完成“走近马克思”这一目标。这是因为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中 ,“早期马克思和晚期马克思的对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对立”、“传统哲学体系和马克思哲学的对立” ,这一系列的观点为今天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设置了重重迷雾。哲学研究的现实任务 ,即是拂去这些迷雾 ,以为真正走近马克思开辟一条通途。  相似文献   

16.
理论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哲学的进步也在于创新。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对的是经济改革和技术飞速发展的挑战,所以其新的生长点就在于关注经济社会中的“经济”,关注技术时代中的“技术”,用与时俱进的新理论去指导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与时俱进,真正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17.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新的时代、新的国情状况、新的历史任务,不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获得新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必然性,而且也赋予了邓小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自如地运用于改造社会的现实活动中,形成了具有求实  相似文献   

18.
论警察超常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常思维”是人类大脑最宝贵的一种潜能,当代警务人员如何充分挖掘这种潜能,应着力于四个方面:缜密思考,这是培养超常思维的首要基础;敢于破旧,要立新,破旧必先行,摆脱“传统定势”、“上级定势”、“权威定势”等观念的束缚;善于想象,培养联想、幻想、灵感等想象思维活动;大胆创新,超常思维是“创新”的重要基石,“创新”是超常思维的最佳表现。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的勃兴、网络交往的盛行、全球性问题的凸显、全球主义的流行赋予了全球化以新的内涵。全球化的新发展给马克思主义哲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意识。以强烈的前沿“问题”意识和宏大的全球视野来审视全球化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不仅可以使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哲学,而且可以从中探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20.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术成果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已有充分条件进行构建。其根据在于: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共同的学术成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践、中国哲学密切结合产生的学术新说,它在长期发展中已经有了系统性,奠定了成为学科的坚实基础。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要坚持尊重思想客体的原则,总结历史发展的原则,合理逻辑整合的原则,多样化中趋同的原则。“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的理论核心是把“一般实践”和“具体实践”统一起来的新实践论,其展开的主线依次是以中国这个现实世界为对象的实践论的世界观,以中国的改造和中国人民自我改造之统一为实质的“广义认识论”,以引导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的新历史为使命的“历史创造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