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由于受到户籍制度、升学途径的限制,流动儿童的学业发展问题不容忽视。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考察了流动儿童学业卷入的特点。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学业卷入水平显著低于城市儿童,而与农村儿童无显著性差异。(2)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的学业卷入水平显著低于公立学校的流动儿童,初二年级流动儿童的学业卷入水平显著低于初一年级,流动儿童中男生的学业卷入水平显著低于女生。(3)流动儿童的学业卷入水平在不同家庭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家庭内、外社会资本上表现出了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到户籍制度、升学途径的限制,流动儿童的学业发展问题不容忽视。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考察了流动儿童学业卷入的特点。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学业卷入水平显著低于城市儿童,而与农村儿童无显著性差异。(2)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的学业卷入水平显著低于公立学校的流动儿童,初二年级流动儿童的学业卷入水平显著低于初一年级,流动儿童中男生的学业卷入水平显著低于女生。(3)流动儿童的学业卷入水平在不同家庭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家庭内、外社会资本上表现出了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城市流动儿童少年就学问题政策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解决城市流动儿童少年的就学问题方面,由于地方政府的职责不够明确,公办学校的积极性不高,以及专门招收流动儿童少年的简易学校地位不稳,所以仍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从政策的层面分析,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是中央政府部门制定的有关法规缺乏强制性的约束力,有些地方政府集政策主体和利益主体于一身,现有政策背后的理念是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流动儿童及社会适应性的定义,流动儿童社会适应不良的表现,当前的干预措施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评述,总结出目前研究中主要存在着三个问题:研究对象过于狭窄、研究方法缺乏多样性、研究的内容不够全面;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为未来研究提出几点建议,以此将流动儿童社会适应性的研究进一步细化、充实、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运用新的测量工具,对流动儿童社会身份认同状况进行了再评定。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的农村人身份的认同感可能较为模糊,仅有18.9%的流动儿童认同老家人身份,11.2%的流动儿童不再认同老家人身份,69.9%的流动儿童社会身份认同处于不确定状态。  相似文献   

6.
流动儿童家庭德育现状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德育是加强未成年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流动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其家庭德育面临着重重困难.了解流动儿童家庭德育的现状,改善其家庭德育环境与方法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对上海市初中预备和初一年级学生的研究发现,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在心理能量的获得上存在着差异。流动儿童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学校环境以及同伴关系等因素对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有着显著的影响。流动儿童对一些不公平制度表现出敏感和反抗倾向。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及儿童感到自身受社会环境重视的程度,极大影响着流动儿童能否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8.
社会排斥与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出现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特殊群体———流动儿童。到目前为止,流动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医疗卫生状况、犯罪和童工等社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从社会排斥的视角,分析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有助于从本质上解决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公办学校中流动儿童学校适应性现状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学习、人际关系、情绪行为等三个方面分析与讨论公办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性现状。结果表明:流动儿童在学习适应上主要表现在对自身学习成绩的不自信和轻微的考试焦虑;人际适应方面主要是师生关系上表现为既想获得关爱却又自我保护的复杂情绪,同伴关系上表现为与当地学生亲密关系较少大部分保留在泛泛之交;在情绪行为适应方面总体良好,有一小部分成员由于各种因素存在一些情绪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流动儿童城市融合问题,不仅涉及范围广,而且涉及程度深。基于社会支持视角分析,流动儿童身处无序化的家庭生活、边缘化的学校教育、污名化的社会境遇等构成的城市“非融合”状态,生存于对社会支持功能性独特需求与社会支持结构性稀缺供给形成的张力之中。只有从家庭、学校与社会等三方面构建“三位一体”的社会支持体系,才能促进流动儿童顺利地实现城市融合。  相似文献   

11.
流动儿童的城市社会交往遵循独特的运作逻辑.从其城市生活的社会情境出发,学校类型、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教育方式、社区人员构成和社区公共服务满意度都会影响到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的接触机会、交往过程,从而产生不同的交往后果.为此,应从教育设置、家庭因素和社区结构三方面共同促使流动儿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交往系统.  相似文献   

12.
关于构建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面临着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隔断“边缘”阶层的社会再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这需要建立一个由政府、学校、社工、群团组织、社区、非政府组织、大众传媒和社会个体资源提供者组成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支持体系,对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合理的干预。  相似文献   

13.
就制度和政策层面而言,影响流动儿童在城市中入学的因素主要是,我国的基础性制度决定着相关政策难以有效执行和执行中存在偏差;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本身存在一些缺陷;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没有与农民工政策相互衔接和配套。科学有效的政策文本是政策执行的基础和前提,解决流动儿童入学问题必须从改变政策文本开始。解决流动儿童的入学问题,应该剥离户籍制度与某些特权的关系,要更加注重社会政策的公平性,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与农民工政策的协调。  相似文献   

14.
目前虽然各级政府采取了相关措施保障流动儿童的初等教育权,但是由于受现行教育体制和教育财政制度等因素的制约,流动儿童与城市当地儿童的初等教育权在入学机会和教育过程上仍然享受不平等的待遇,这显然与作为宪法权利的受教育权相悖。因此政府应当通过逐步建立以居住地为主入学的教育体制、完善教育财政体制等措施来实现流动儿童初等教育权的平等保护。  相似文献   

15.
流动人口中很大一部分人在企业就业。这一群体普遍面临工作劳累与生活单调并存、压力较大但解压方式单一、弱势且基本权益难以保障与事务参与度低且沟通渠道不畅等问题。当前,企业社会工作介入企业流动就业者服务方面存在定位模式不清、经费来源单一、介入模式偏差等问题。面对现状,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定位以加强专业化建设,通过政企社共同融资以拓宽经费来源,采用重点发展服务外包模式以提高专业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16.
巴黎骚乱的一些教训给我们许多启示,提示我们应该未雨绸缪,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和流动儿童的城市融入问题,因为他们目前在城市中的处境与法国青少年移民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何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和流动儿童的城市融入问题,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是摆在学术界和政府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只有通过社区建设,给他们以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建设农民工社区,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才能使他们顺利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7.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举家迁移”到城市,流动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的缺损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如何保护流动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关乎到儿童自身发展,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以及社会公平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8.
[摘要] 进城成为城市中的“流动儿童”。流动儿童群体在城市生活融入过程中受到了来自不同群体及环境的“歧视”和排斥,从而出现了社会认同’的困境。社会认同困境会阻碍流动儿童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城市社会各界必须对流动儿童采取扶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社会政策与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社会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问题涉及教育机会的平等和教育过程的平等,平等权利的实现就是从社会排斥走向社会融合,社会政策作为对社会资源的有权威性的再分配,是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有效回应,其目标就是增强社会的整合和稳定,全面提升社会整体的生活质量。因此,社会政策在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社会融合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武汉市1080名流动儿童和628名当地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流动儿童的精神健康状况。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的精神健康要差于当地儿童,家庭文化资本、家庭社会资本和个人抗逆力均对其精神健康产生显著影响,而家庭经济资本的影响不显著。为此,提升流动儿童的精神健康水平,需要加强流动人口家庭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学校教育活动,发展更多的融合计划,将提升抗逆力的教学目标嵌入到教育体制之中,增强流动儿童的抗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