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关于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表明了内部审计在增加组织价值上的重要意义。内部审计可以通过保护企业资产、减少组织风险、降低自身审计成本、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增加企业获利机会等活动来为企业增加价值。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加价值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显性服务增值;二是隐性服务增值。内部审计通过评价风险管理活动、内部控制效果、公司治理结构、当好"参谋"和助手、按需提供多种产品服务、多侧面多角度关注审计事项为企业增加价值。  相似文献   

2.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手段,而风险管理则是内部审计的一项新的内容、一个新的领域;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既有客观环境要求,也有本身发展渴求;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体现在对风险的把握和控制,并促进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完善上;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要评价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评价已有风险衡量的恰当性、评估风险防范措施的充分性。  相似文献   

3.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环节,可以通过履行审计职能,规范企业管理,为企业创造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最终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内部审计应依赖自身对企业管理控制深入了解的优势,通过帮助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发挥其在企业管理控制协调方面的作用,促使企业不断规范经营管理、优化治理环境,实现国有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在改革、转型过程中,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成为企业的新课题。其中,创新内部审计理念及方法,发挥内部审计积极作用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笔者所在油田通过以下路径,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创新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价值引领理念,防范风险和提升效益;形成多元监督体制,推动大监督高效运行;落实审计整改追责,敲实最终成果转化落地;推行队伍积分管理,提高人员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5.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导向审计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最新动向。新的审计模式倡导新的审计理念,新的审计理念必将引导内部审计发生诸多变化。为了在内部审计中有效推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需要对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的变化进行分析,指出在以风险为核心的新审计理念下,内部审计所发生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内部审计对推动企业战略落地、提质增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治企合规经营水平提升、重要岗位权力约束、重大风险识别与防范等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要求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职能并重,然而受限于审计理念、机制、资源、人员素质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内部审计服务职能未有效发挥。需通过树立审计服务理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展审计项目,建立加强服务的考核评价体系,统筹审计资源,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等举措,强化内部审计服务职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企业运用现代风险基础审计还存在着风险评估不全面和滞后、缺乏被审计单位和部门相应的信息库、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转变观念,提高全员风险意识;具体实施项目中要实行以风险导向为重点;加强风险导向审计的网络化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等。  相似文献   

8.
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重要组成部分,是风险应对措施的主力军;风险管理为内控管理指明工作重点和方向,内控管理工作的效果通过控制风险,保证统一的控制目标实现全面反映。内部控制应以内控管理为导向,将全面风险管理纳入日常管理,从建立组织机构、培养风险文化、开展风险专题培训、重视作业环节风险、建立风险数据库、总结并持续改进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加强企业内控和风险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风险管理信息平台可以促进通信企业风险管控体系完善和企业价值提升,有效找到重要风险环节,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范规避行动,来健全完善公司风险管理工作。风险管理信息平台在通信企业中建立和完善,意义重大。为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控制机制打下信息化基础;制定权威性风险评估规范,阶段性落实风险管理项目成果;在分公司层面大力推广风险管理观念,扩大风险管理覆盖面;引导配置内控资源,加强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管理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最新发布的“三线模型”理论,内部审计应对所有与实现企业目标相关的事务提供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建议。内部审计以经营风险为切入点、以业务流程为监控点、以价值增值为落脚点,不断优化提升审计业务管理,聚焦重要风险领域开展审计监督和风险防范,多渠道共享审计成果,深化审计成果转化利用,发挥内部审计“看家”“守护”“诊断”“增值”的“第三线”职能作用,助推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企业风险管理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是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一个崭新领域.内部审计作为企业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引进风险管理审计的理念、技术,科学有效地开展风险管理审计,改善企业运营环境.目前,企业借助风险管理审计推动风险管理的现实应用处于尝试阶段,如何将风险管理审计作为规避各种风险的强有力防线,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受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延续影响,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升级改造的关键时期,石油企业的转型发展更是迫在眉睫。作为企业前行的"守卫者"内部审计工作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为企业更好地"保驾护航",内审工作需采取完善内部审计立法体系,增强内部审计权威性;加强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注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降低内部审计外部影响性;夯实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升胜任能力专业性。  相似文献   

13.
央企"走出去"转移过剩产能,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境外工程项目面临着所在国政治环境、合同法律、同业竞争以及工程技术等诸多风险。基于境外工程项目审计工作的实践,从境外工程项目风险以及境外工程项目审计的前期组织、审计审查重点等方面提出看法和建议,阐述了实施境外工程项目审计的重要性,分析了审计工作需重点关注货币资金、招投标、物资采购、资产管理、市场开发等风险。审计人员要树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价值理念,充分发挥审计效能,防范项目管理风险,以期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14.
审计风险管理是为达到最理想的审计效果而采取的全面、系统、综合的管理方法。在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方面,审计风险管理比审计风险防范更有效。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要明确审计风险管理的概念,在审计执业活动中加强对审计风险管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国有石油企业"小金库"屡禁不止,"小金库"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内部审计作为国有石油企业的"保健医生"及"反腐利剑",在反腐新常态下应该深入研究"小金库"审计的理论与实务,在"小金库"治理中发挥"防范风险、提高效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有助于规范审计工作,促进审计质量持续改进;有助于提高审计人员能力,促进审计水平不断提升;有助于加强宣传交流,促进审计环境更加和谐。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可以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内部评估或外部评估方式,或据其优点综合采用。就内部评估而言,要以制度为依据对审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以流程为主线对审计项目质量进行审核,以增值为目标对审计项目成效进行评价,以满意为要求对审计外部评价进行反馈,以绩效为基础对审计人员素质进行考核,从而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内部审计质量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7.
财务风险是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防范财务风险是加强财务管理,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的重要工作。在挑战和机遇并存、效益和风险同在的市场竞争大环境下,我们应客观地分析、认识财务风险,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并不断完善财务风险的管理工作。企业经营者只有经常进行财务分析,加强企业经营过程各环节的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各种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才能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论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静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2):123-123,125
近年来,风险管理已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领域。本文在阐述了风险、风险管理的涵义的基础上,对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动因、内部审计如何参与风险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领域、各行业,使企业面临的商业环境和市场竞争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传统的审计模式面临着新的难点和挑战。在信息环境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难点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审计人员知识能力不足,审计资源升级过缓;二是“穿新鞋走老路”,用传统审计的思维定势来理解和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探索内部审计的新模式,从突破审计资源瓶颈和彰显风险导向优势两个方面提出对策,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的有效导向模式优势。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经济活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内部审计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风险。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评估的程序和内容:对企业战略经营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检查风险,决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以及范围。企业内部审计加强风险控制的措施:加强对信息系统设计开发阶段、内部控制和安全的风险控制;抓好审前调查、方案制定和审计查证环节;提供内部规章制度、技术方法和人员素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