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虚拟网络空间中诞生并发展以来,网络民族主义受到各方面的关注,目前存在将网络民族主义等同于狭隘的极端民族主义,认为网络民族主义是传统民族主义在网络中的表现,网络民族主义是网络时代背景下脱胎于旧有民族主义的全新社会思潮,网络民族主义是网络与民族主义的有机融合等观点。目前网络民族主义正逐步趋于理性化,它依托互联网的传播特征,对传统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甚至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想进行有机整合,并具有区别于传统媒体下思想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2.
巴勒斯坦民族意识是在犹太复国主义的挑战下萌发的。在与以色列的斗争过程中,巴勒斯坦民族主义先后兴起了三次大的思潮:泛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潮、巴勒斯坦民族主义思潮和伊斯兰化民族主义思潮,这三大思潮的发展变化揭示出巴勒斯坦人在不断受挫的反对以色列、实现巴勒斯坦人建国理想的斗争中,民族主义情绪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激进化。同时,以强巴弱的严峻现实使巴勒斯坦人的建国目标至今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上半叶,民族主义思潮已发展成当时中国诸多社会思潮中最有号召力且影响最广泛的一种思潮。它是中国人民的政治立场和文化选择,与近代中国法制变革互为表里,并制约着传统法制的现代化变革。守旧救国思潮并不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主流,代表其主流的是变革救国思潮。就发展大势而言,守旧救国思潮不断低落,日趋穷途末路,变革救国思潮日益高涨,不断加速推动着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网络民族主义的勃兴,是与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以及其他社会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紧密关联的。它借助网络技术,通过言语行为表达民族主义情绪;它不但以崭新形态备受关注,而且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并且已经非自觉地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动力量,尤其在促进公民意识生成、扩大民众政治参与和推动市民社会建构等层面上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5.
“愤青”指网络舆论中对外表现为网络民族主义,对内表现为网络批判现实主义的青年群体。从社会认同理论角度看,“愤青”所具有的对外网络民族主义、对内网络现实批判主义的倾向,是社会认同作用的结果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1919年以前埃及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伯民族主义是近现代阿拉伯世界的一种有影响的社会思潮 ,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 ,产生了埃及的民族主义运动。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穆斯塔法·卡米勒和穆罕默德·法里德为埃及的民族主义运动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为 1919年埃及的大革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民族主义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无法避绕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民族主义的动机——挽救民族危亡,拯救百姓于水火——成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传播,并且推动马克思主义超越其他社会思潮而发展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在民族主义的推动下,从坚定爱国主义、批判大亚细亚主义的立场出发,到提出以民族自决、民族解放为基础的新亚细亚主义,李大钊逐步实现从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从民族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公安学报既要服务公安教育及公安一线实践,又要引领公安教育改革和公安理论学术进步。学报编辑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担负起学报的政治责任、学术责任和法律责任;要有与时俱进的能力,在编辑工作中善于审时度势,不断更新编辑工作手段;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在编辑工作中视野要宽广,信息要灵通,追求境界要高,要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9.
民族主义思潮的全球兴起与中国民族主义的演变是中华民族精神培育遭遇的重大时代背景。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在其产生伊始承担着爱国主义的功能,但在之后的演变过程中呈现出感性、激进的理论缺陷,对其在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的价值必须辨证审视。  相似文献   

10.
民族主义思潮的全球兴起与中国民族主义的演变是中华民族精神培育遭遇的重大时代背景.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在其产生伊始承担着爱国主义的功能,但在之后的演变过程中呈现出感性、激进的理论缺陷,对其在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的价值必须辨证审视.  相似文献   

11.
作为影响力极广的社会思潮,民族主义自诞生以来就深度参与人类历史活动,它是民族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世界进步的重要力量。学术界对民族主义阐释的角度众多、观点繁杂,其中最基本的认识框架是从概念界定、理论诉求和发展历程角度理解民族主义。该认知框架主要是,在概念认知方面,沿着民族、民族认同,到民族国家的思路认识民族主义内涵和外延;在理论诉求方面,重点阐释其核心主张和观点;在发展历程方面,阐释了民族主义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形成阶段、扩张阶段、演变阶段和多元发展阶段。这个认识框架重要性在于,它为我们勾勒出了民族主义的基本面貌,奠定了评析民族主义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日本新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及对日本政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伟涛 《工会论坛》2005,11(1):117-118
90年代中期日本兴起的新民族主义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 ,日益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思潮 ,并在事实上不断影响日本政局的发展。研究日本新民族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 ,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中日之间存在的问题 ,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浅析网络民族主义与中国国家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民族主义是指主要以互联网作为言论平台,自发表达爱国热情的一种社会现象。它具有明显的突发性、一定的自发性以及一定的非理性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特点。网络民族主义主要以民族团结和舆论导向问题为切合点,对国家安全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中国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包括加强网络舆论监督,培养理性的传播者、接受者队伍,建立完善的网络法律体系,采取灵活政策正确组织引导等,使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成为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政治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民粹主义,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和乌托邦意识,含有"人民至上"的精神内核,却有碍于现代化进程。当代中国的民粹主义是农业社会遗留的消极成分,它容易与民族主义相结合,而且网络已经成为民粹主义的重灾区。客观上看,当前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使得民粹主义思潮容易被激起。主观上看,广大高校大学生拥有极大的爱国热情,容易被煽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也为民粹主义的传播提供了重要条件,大学生作为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主要受众,容易沾染上民粹主义。为了防止民粹主义在高校泛滥,我们应该警惕"民粹主义"思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青年所处的利益关系、社会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是青年社会思潮产生与发展的重要社会历史条件。青年社会思潮是在青年的“立场汇聚”中萌芽的,是在传播和创造过程中发展的;其发展的鼎盛期具有4个明显的特征。青年社会思潮的衰落与消失主要有7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中的民族主义思潮在高校学生中有较大影响。其在高校中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畅销书及平面媒体的偏激诱导、软文化及商业广告的价值植入、新媒体及网络平台的的扩散作用、点对点及意见领袖的无形影响等。学生自身特点、历史原因与民族心理、高校思政工作的欠缺、国内外现实问题的困扰等是导致民族主义思潮在大学生有较大影响的重要原因。面对大学生中的民族主义思潮,高校应采取多种有效方法.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民旋主义作为20世纪一股迅猛的国际性政治思潮,不仅演变形式多样,辐射面波及人们社会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在多种形式和层面上与恐怖主义的关系显得复杂化。本文试对民族主义与国际恐怖主义的复杂关系作一梳理,以期对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恐怖主义有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北京奥运会的巨大成功使广大青年深刻感受到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进步,从而强化了他们积极的民族主义思潮;某些西方国家为北京奥运会制造种种障碍的行径更加激发起了中国青年积极的民族主义意识;以北京奥运会为标志,中国青年将告别民族虚无主义思潮。通过北京奥运会中国青年进一步深切体验到了“地球村”的概念、世界各国文化的沟通互动过程以及世界各国文化的同质性侧面,使其全球化思潮得到较大强化。通过北京奥运会广大青年进一步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新自由主义政治思潮趋于弱化。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学、社会学、现实主义与当代浪漫主义思潮这四种不同的角度 ,可以对当代民族主义兴起的特殊历史条件及其特点做出分析。从历时的角度即历史比较的角度 ,与从共时的角度即社会学的角度对当代民族主义的评价 ,乃是截然相反的。从现实主义即国家利益的角度来分析 ,当代民族主义的双刃剑作用格外突出 ,从而区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尤显重要。从当代民族主义与浪漫主义思潮兴起的关系来分析 ,可以看到当代民族主义的理性基础是相当薄弱的  相似文献   

20.
晚清社会的剧变与开放,导致民族主义思潮兴盛,也促使一些小说家将视野转向异域历史,创作了一系列演绎外国历史、尤其是表现西方国家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这些作品与日趋高涨的民族主义思潮纠葛在一起,向国人传播了现代意义的"民族国家"观念,表达了对社会变革和民主政治的向往,展示了一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心路历程。他们那种借"他国历史"喻"家国现状"的文化情怀与艺术手法,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