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团伙性、突发性并有低龄化趋势的特点,在治理对策上要坚持预防为主原则,采用分层、多形式教育方式,以达到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民事诉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民事诉讼是少年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重要体现。我国关于未成年人民事诉讼的立法、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都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界定未成年人民事案件的范围、协调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与程序公正的关系及完善法定诉讼代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社会各界所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概括出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状况和心理行为的特点,着重探讨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主客观原因,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分析了社会因素中的网络因素及家庭教育因素。通过预测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是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希望所在。加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 ,积极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 ,促进和保护他们的健康成长 ,将是我们顺利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 ,也是全社会从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者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 正确认识未成年人犯罪的新趋势和形成原因(一 )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新趋势1 .未成年人犯罪性质暴力化。目前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从一般盗窃、聚众斗殴、寻衅滋事向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等性质严重、暴力程度高的犯罪…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财产权保护没有形成统一的立法体制,司法保护不健全,应建立未成年人财产权的统一规制,制定统一的未成年人财产权法规,完善监护制度,设立监护人管理财产的监督制度。落实未成年人财产权的程序法,完善未成年人财产权的特殊立法。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团伙性、突发性并有低龄化趋势的特点,在治理对策上要坚持预防为主原则,采用分层、多形式教育方式,以达到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讨了新时期青少年犯罪增长的原因及特点 ,并提出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在同样的社会阶段,不同地域的未成年人的现代观具有显著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同一性表现在价值意识基本一致、价值取向基本一致、价值选择基本一致。差异性表现在价值认知的程度不一、价值行为的强度不一、价值发展的跨度不一。基本导因为:接受的成人价值观的影响不同、生存条件的差异、传媒影响力的差异、时尚不同步。  相似文献   

9.
一、违法者的社会学特征根据苏联法律,凡未满十八岁的人称为未成年人。但按常规从十六岁起就应负法律责任,而个别情况下犯罪则从十四岁算起(见俄罗斯联邦《刑法碘》第10条)。可见,年龄在14到18岁之间的人犯罪均谓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犯罪中大部分在16—17岁(83%),有一小部分(17%)是14—15岁的少  相似文献   

10.
在少年这个年龄段中,个性只是初步形成,个性的真正形成显然要更晚一些。因此未成年人的个性是不完备的,极易波动和变化。与成年人相比较,未成年人更需要经常的指导性的教育:必须帮助他们弄懂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培养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这种社会价值观是社会主义道德、法律自身所固有的.按照苏联教育科学院主席、院士 B.H.斯托列托夫的观点:当今年轻一代的教  相似文献   

11.
由于作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没有足够的诉讼行为能力,因此在当前的法律制度下,其所有诉讼行为,包括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行为必须通过法定代理人来实现,因此诉讼代理人的人选实际上是由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来决定。但由于我国对未成年人法定代理人的确定方式相对简单、法定代理人对未成年人利益表达渠道的过度垄断、未成年人民事诉讼法律援助较为薄弱,这就迫切需要对现有的法律制度予以完善,以更好地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 ,不仅应包括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 ,而且其预防的对象和范围应该扩大到所有未成年人。家庭预防是基础 ,学校预防是关键 ,社会预防是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重新犯罪现象是困扰当今社会的主要犯罪问题,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对这一问题的防控与研究。未成年人作为重新犯罪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殊群体,其犯罪的高发率、危害的长久性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其初犯时尚未成年,影响了他们实现正常的社会化,加大了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因此,从实证研究入手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原因、特点进行科学分析,探究其重新犯罪规律,将有助于制定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在生理、心理和人格特质上的特殊性、家庭教育的低水平性以及自身学习的匮乏性决定了未成年犯罪人具有临时犯罪人格.临时犯罪人格有过渡性、动荡性、可塑性的特点.具有临时犯罪人格的未成年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或犯罪后往往有所悔悟,易于教育和矫正.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在内的社会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的临时犯罪人格.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趋势,总的来说呈上升态势,其原因是复杂的,不仅有社会环境的因素,而且家庭和学校环境的影响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根源。预防措施的根本就是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育中讲究方式、方法和策略,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及思想品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健全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有助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发生。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应完善监护人法定责任,设立专门监护机构,建立监护监督机构,完善涉罪未成年人家庭监护与社会观护的衔接制度。  相似文献   

17.
美国未成年人检察制度在践行"国家亲权"理念与"儿童最佳利益"原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机构设置、管辖范围及检察程序等方面呈现出与成人检察制度不同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对未成年人犯罪与偏差预防、呈请与起诉、矫正方式与效果的深度反思,美国未成年人检察制度特别是未成年人案件移送模式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与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激情犯罪有其自身的显著特征,并且与未成年犯罪主体和外界刺激关系密切。我国没有专门的未成年人刑事立法,诸多未成年激情犯罪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在量刑时,激情是否作为减轻刑事处罚的必然因素,应该看促使激情产生的外界刺激是否适当。对因不当刺激而产生的激情犯罪应当减轻处罚,因非不当刺激而产生的激情犯罪则不应当减轻处罚。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未成年人涉网犯罪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H省的未成年人涉网犯罪集中化、组织化特征明显。从整体上看,H省未成年人涉网犯罪与各市县的经济发展水平、法制宣传教育、未成年人成长经历密切相关。为遏制未成年人涉网犯罪,要重点从犯罪预防的角度出发,立足于涉网犯罪的综合治理,注重相关职能部门的分工合作与精准防控;也需从司法保护制度出发,结合未成年人群体的犯罪特点,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多方面联动,加强对未成年人外部保护的同时,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应当建立在对有关数据的客观分析基础之上.脱离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进行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体制的改革,甚至对未成年人犯罪现象进行错误的解读和主观的判断,有可能对相关刑事立法产生负面的影响.这一点是在未成年人刑事法律制度建构中需要加以特别关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