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宣传是政工信息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引导队伍思想、激发队伍士气、交流经验做法、促进科学决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信息时代对政工信息宣传提出的挑战,致使当前公安政工信息宣传面临着困境,必须增强政工信息的思想性和可读性,强化信息员队伍建设,完善信息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情危机引发的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主要由于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缺陷、高校教师队伍网络化意识淡薄、高校网络信息技术防范和监督体系不完善及社会舆论导向的催化等主要因素导致。基于此,探析构建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网络舆情信息技术防范与监控机制、网络舆情信息反馈机制、高校网络工作队伍建设机制和网络舆情危机管理规章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做出一个个重大决策。请示报告是党政军系统最正规的信息系统源;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调查研究方法途径;报刊杂志对国内外信息的涵盖;信访对社会最直接问题和矛盾的反应;亲密人员的信息填补等,这些决策信息的取得直接影响着毛泽东决策科学性的做出,折射出信息对决策的重要支撑性。因此,要了解毛泽东的各项重大决策,决策信息的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当今,网络自媒体成为发布信息、意见表达、社会动员的主体,对传统的社会管理工作形成新的挑战,作为社会管理者中与群众接触最多,体量最大的警察队伍极易成为负面舆情集中的"重灾区"。舆情"引导得当"必然要求把形势看透、问题找准、思路理清。  相似文献   

5.
论信访工作舆情功能的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访既有权利救济的功能,也有政治参与,也就是民众反映社情民意的功能。信访一方面是群众表达舆情的渠道,另一方面也是相关信访部门上传舆情的管道,是国家管理者了解和把握舆情,并进行舆情疏导的重要途径,因此信访具有舆情信息功能。信访的舆情信息真实,是反映群众真实诉求的透镜;及时准确,可以起到社会预警作用。信访舆情信息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强化舆情信息功能成为信访工作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6.
重大公共决策因其涉及多元主体利益关系而面临更加复杂的风险因素,网络舆情更是成为重大公共决策不可忽视的治理场域,对风险治理手段有着更高的要求。数据驱动下的信息技术是重大公共决策网络舆情风险治理的重要工具集,并融合专家参与,成为全媒体时代风险防范与化解的有效方式。通过分析重大公共决策网络舆情风险研判单向线性机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专家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迭代闭环式舆情风险研判系统,能够从革新现代化治理技术、吸引专家全程参与、加强制度建设、构建良性互动机制等几个维度推进重大公共决策网络舆情风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情对社会舆情走向的引导作用日益彰显,标志着党外人士社会舆情监督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党外人士社会舆情监督面临着队伍结构多样化、参政意识日益增长和社会舆情日益复杂的新情况,使党外人士社会舆情监督在有效性、真实性、公平性和合法性等方面也面临新的实践困境,应着力从宣传引导、制度引导、依法引导以及呼吁政府社会舆情应对由"倒逼"向"自觉"转变等方面着力提升党外人士社会舆情监督的有效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8.
公安业务信息资源是侦查破案、打击犯罪的有力武器,是治安管理、社会监控的有效手段,是正确决策、科学预警的重要依托,是队伍管理、评估考核的必要手段。加强公安业务信息资源建设,关键是做好业务信息资料的采集,按照“信息工作基础化、基础工作信息化”的要求,落实全警采集。为充分开发利用公安业务信息资源,可构建一个由基础信息采集、信息资料整合、情报资料生成与利用构成的公安情报信息综合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9.
信息主导警务是指充分利用公安信息网络技术,全面加强动态社会环境下公安信息的采集、上报、综合、研判、应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以信息引领维护稳定、侦查破案、防范控制、行政管理和队伍建设等各项警务活动,实施“正确指导、精确打击、整体管控”,推动警务决策科学化、警务工作现代化、警务效能最大化。信息警务在公安工作中处于主导性地位,信息工作的成效已直接影响到公安工作效能的优劣,因此已成为公安机关最基本的基础工作,也是民警应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  相似文献   

10.
加强党委办公室信息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信息对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党委办公室担负着上策下达、下情上报和为党委领导班子提供决策所需信息的重任。因此,提高认识、优化结构、加强队伍建设和信息工作是党委办公室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府舆情管理之所以成为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标主要是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架构中,组织危机往往会上升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层面上。如何化解事故带来的对政府和国家危机治理能力的质疑,稳定社会舆情,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舆情应对的关键是要把握好"时"、"度"、"效",要善用危机信源把控机制,注意舆情引导规律中的"界限"意识,在此基础上实现人力和技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2.
强化公安机关组织领导 改进涉警舆情引导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社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和各种利益诉求增多,公安工作备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注,涉警舆情的引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组织领导工作的稳定与发展。但是,现阶段涉警舆情引导工作却面临着诸如社会舆情引导手段单一、反应速度较慢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涉警舆情的新形势,我们必须积极应对,采取针对性措施,在涉警舆情引导工作中,要确立"开放、坦诚"的理念,实现互动,引入"新闻执政"理念,主动沟通,引入"和谐、合作"的理念,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传输媒介日新月异,以微信、微博、微视频和客户端“三微一端”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不断涌现,信息交换效率大幅提升,突发的不可控的舆情隐患纷至沓来,公安机关需要从加强队伍建设、思维模式转变、创新机制等方面着手,持续做好网络舆情工作,提升应对公关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公安信息系统包括主体信息系统、客体信息系统和相关信息系统。公安信息除具有信息的一般特性外,还具有广泛性、随机性、时效性、隐蔽性、复杂性、保密性。加强公安信息工作,能为公安领导和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为提高公安工作效率提供保障,同时为公安业务工作和社会提供服务。公安信息工作就是收集、整理和利用信息。做好公安信息工作,必须树立信息意识,增强政治敏感性,树立信息的时效、准确意识,加强信息设施建设,建立一支信息技术队伍。  相似文献   

15.
舆情传播对劳资冲突的形成和爆发有着助燃剂的作用,成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重大威胁。各种新媒体传播的不良失真信息对企业生产秩序和员工稳定团结造成了破坏,也容易蔓延为社会重大危机。政府部门应该建立重大社会事件舆情导控机制,及时、客观和全面地报道信息,引导企业劳资双方和社会群众了解事件真相,出清舆论市场,实现社会平和协调。  相似文献   

16.
为及时、全面掌握来自基层一线的社情民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自去年12月以来,兴山县委把党员信息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部署,通过采取分类聘任、健全保障、强化职责等举措.打造了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强有力的党员信息员队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由"强关系"传播向"弱关系"传播、由"节点式"传播向"网络式"传播、由"链条化"传播向"矩阵式"传播三种模式,并基于这些传播模式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划分为萌芽、关注、爆发、消退四个阶段,认为在突发公共事件新媒体信息传播中,自媒体与官方媒体存在多与少、快与慢、真与假三对矛盾,并进而提出了建立集成化舆情信息传播平台、提升新媒体话语空间、多向度丰富传播话语、提升新媒体人文关怀意识、构建全链条工作机制、打造舆情信息工作专业队伍等六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公安机关应坚持以信息化引领社会管理创新,以信息手段促进警民关系和谐:实施信息导侦,完善网上作战手段,有效打击、预防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稳定;强化信息交流,拓宽警民联系渠道,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完善情报信息网络;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社会服务质量,推行网上便民服务措施,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重视网络信息收集,把握信息传播主导权,积极引导网络舆情,化解网络舆情危机;坚持信息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相似文献   

19.
大众传媒时代,新型媒介的迅猛发展使公众对涉警事件的舆情空间和表达权利得到进一步延伸和释放。这给公安机关涉警舆情的引导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当前,公安机关存在舆情采集效率不高、舆情监测预警统一标准缺失、舆情信息研判技法相对滞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优化舆情信息管理机制、舆情干预机制和警媒合作机制,实现公安机关从封、删、堵的"舆情控制"工作模式向以沟通协作为导向的"舆情引导"模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情及舆情工作是政府和网民以网络为媒介开展社会沟通的过程。基于社会沟通视域研究网络舆情,可将网络舆情与社会沟通的基本要素综合起来,形成多维度的研究体系:一是网络舆情沟通主体研究,主要探讨网络舆情中政府和网民的构成及心理、行为特征等;二是网络舆情沟通客体研究,主要探讨网络舆情的类型及传播特征,以及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开展;三是网络舆情沟通媒介研究,主要探讨网络、传统媒介及其他渠道在政府与网民之间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