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展了以审判为中心的系列刑事司法改革,旨在促进司法公正,防范冤假错案。在着力防范错案的同时,构建错案发现机制,从而纠正错案,才是促进人权保障、促进司法正义的重要途径。借鉴域外的刑事错案发现机制,可以从制度内和制度外两个方面着手构建中国特色的刑事错案发现机制。制度内,改革刑事再审制度,建立刑事错案发现机构,强化律师在错案发现中的参与作用。制度外,应充分吸纳民间力量,完善我国的刑事错案发现机制。  相似文献   

2.
司法公正作为法治的基本要求,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现为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的精神。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以司法公正为基础。当前的司法不公,源于司法制度上的障碍。而司法公正的最终实现则需要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其中尤需以合理完善的制度构造为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因刑讯逼供而导致的刑事冤假错案屡屡发生。刑事冤假错案的频发,不仅违背了刑事诉讼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实现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基本价值理念,而且也给刑事案件的当事人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司法公正的强烈质疑和严重担忧,极大地动摇了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和法治的信念,严重地损害了司法公信和权威。应在新刑事诉讼法的视野角度下深刻探讨刑讯逼供案件频发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切实做到预防、控制和减少刑讯逼供案件的发生,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在司法实践中侦查漏洞是导致刑事错案的最大成因,因此刑事错案的积极意义在于,以其反思研究为契机,形成了完善侦查的突破口。在“接近正义”的司法理念指引下,对刑事错案判断标准进行重新梳理,进一步明确其与侦查的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探讨修补侦查制度漏洞,转变侦查思路、规范侦查行为、细化办案流程、完善督察制度、组建适应我国的刑事错案审查机构,提升综合侦查能力,防治刑事错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刑事错案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对于何谓刑事错案,众说纷纭。在当前,刑事错案的界定不宜过宽,研究的视角适宜聚焦因办案人员滥用权力、置法定程序与公民权利于不顾而导致的无辜者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在刑事司法体制被异化,侦查中心主义为主要特征的诉讼结构的情势下,法官不能完成错案的担当,警察也是制度异化的受害者,根治错案的关键是改革我国侦查中心主义的诉讼构造,还刑事司法体制之纠错功能。  相似文献   

6.
防范非法取证与刑事错案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讨非法取证与刑事错案,对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原则,维护法律公平和法律正义,促进刑事诉讼活动的规范和完善,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都具有现实、积极、重要的意义."非法取证与刑事错案"不仅是司法领域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的和世界性的问题.可以说,世界范围内的绝大多数国家,包括西方发达国家,也需要很好地研究和解决这个现实问题.从我国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出发,怎么能够更好地杜绝非法取证,防止刑事错案,涉及到人权保障事业,涉及到社会公平正义,涉及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党和国家的要求、人民的要求,也是我们法律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司法公正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必然要求,建立完整的司法公正理念则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和基础:司法公正包含法律正义和公正司法两个方面,其中,法律正义是公正司法的起点和归宿,公正司法则是法律正义的实现方式。法治信仰、法律权威、法制统一、司法公开、司法独立等作为司法公正的重要内容,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缺一不可,有机构成了我国完整的司法公正理念。  相似文献   

8.
以呼格吉勒图案为代表的一批刑事冤假错案使得社会民众越来越质疑司法公正的制度基础.冤假错案的产生乃至于泛滥极大地损害了司法公正的实现,破坏了民众对于司法的信仰,直接影响着国家司法权威的确立和法治建设的成败.冤假错案的产生与司法体制和具体制度上的缺陷有着直接的因缘关系.反思冤假错案产生的原因和教训,从体制和机制上积极推动司法改革,及时有效防范和阻止冤假错案的发生,对于法治中国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刑事错案严重影响了司法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也对相关当事人造成严重的后果。对刑事错案样本材料的分析,全面探讨错案的形成原因,可降低错案发生的可能性。侦查方式、手段的转变,检察机关在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中充分行使监督权力,法院在审判程序中坚持独立司法,严格贯彻落实"疑罪从无"的基本要求,可减少错案的发生。同时,应当积极改革现行错案认定方式和考评制度,及时实现对错案的纠正与预防。  相似文献   

10.
公正就是公平正义。公平指公道、平等,处理事情不偏袒某一方。司法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正义指正当之理,有利民众之事,具有人民性。正义要对政治、法律、道德等是非、善恶作出评判。法律有实体和程序的二元正义。一般在无法求得案情真实之时,才会舍弃实体正义,单纯追求程序正义。如不是这种局限,而人为地割裂实体和程序,就有非正义因素。法律的自由裁量,应以公平正义为指引。公正纵然有历史性和相对性,但其仍是协调社会关系的普遍准则。公平正义的实现有赖于法治。司法公正虽是一种有限公正,但它仍是法治社会被广泛认可的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1.
错案的主体指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其过程涉及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原因包括违反法律程序、适用法律错误和不当执法等,对象包括"正当程序错误"和"放纵犯罪错误"。各种侦查措施的具体适用都可能导致错误,实践中侦查措施适用形成的错误与刑事错案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当适用侦查措施可能导致错案;依法适用侦查措施可能导致错案;违法适用侦查措施不必然导致错案;单一错误的证据材料可能为错案的形成留下隐患;单一错误的鉴定可能在错案形成中常起到关键作用。通过推进执法规范化,有助于避免侦查措施适用中可能造成的证据材料失真,进而从源头上避免错案。  相似文献   

12.
刑事错案的危害可以用经济指标来衡量.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刑事错案降低诉讼效率、浪费司法资源;二是错案赔偿给国家带来经济负担;三是放纵真凶会产生新的社会安全隐患;四是错案追究对办案人员及受害人本身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损失.狠抓刑事诉讼过程的"质量监管",错案的生成率必然会降低.  相似文献   

13.
面对公众对错案的关注与质疑,公安机关不仅是纠正错案、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更应当反思刑事错案的成因。侦查阶段应强化无罪推定、疑罪从无意识,强化取证、确保队伍执法素质提升,强化走访、确保言词证据真实,完善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细化监督、动态监控确保执法监督最大化,切实通过制度完善、程序遵循等保证执法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4.
程序公正是实现实体公正的前提,用不当程序纠正错案,不但会影响到错案的纠正,而且会再一次损害司法机关的威信和法律的尊严,甚至会出现出新的错案。纠正错案,必须遵循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严格遵守法定程序。  相似文献   

15.
当前刑事错案研究多立足于法院审判环节,而侦查语境下的研究意义尚未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在"接近正义"之司法理念指引下,可以侦查为切入点重新梳理刑事错案的概念,明确刑事错案的判断标准及研究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刑事错案的长效预防机制:完善侦查措施,规范侦查行为,建立错案应对常态化机制,组建刑事错案审查机构,促进侦查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当代英美刑事错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何刑事错案的背后总有形形色色的证据问题存在.刑事错案本质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务问题而非纯理论问题,关注刑事错案必须从扎扎实实的实证研究开始.为了无辜者的权益和刑事被害人的利益,也为了社会的安宁与和谐,我国的司法体制建设应当从现实生活中的每一起典型错案开始,这是当前研究英美刑事错案现状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错误存在于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中,因此在刑事诉讼中出现错案也是不可避免的。刑事错案极大地冲击了社会正义和公众心理,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在承认刑事错案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准确界定刑事错案的概念及辨错标准,对司法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非法证据与刑事错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中国媒体频频报道一些震惊全国的刑事冤案,使得在这些刑事案件中存在的侦查取证等诉讼程序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象忽视物证鉴定结论、刑讯逼供等非法获取证据的行为,几乎出现在每一宗错案中。从世界范围看,各国都已经越来越重视对人权的保护,非法获取证据的行为势必侵害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人权,有损司法公正。笔者拟从寻觅非法证据导致刑事错案的源头出发,探索如何坚持科学的态度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9.
刑事错案在司法实践中是客观存在的,其危害之深度和广度,也为社会所认知,然而对刑事错案的判定与界定,学术界和实务界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科学合理的界定和判定刑事错案,不仅对刑事错案的理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错案的预防、救济、追究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侦查活动的起点和基础,现场勘查失误不但会使现场上的痕迹、物证被遗漏、灭失,导致犯罪信息的获取匮乏,还可能将无关的痕迹、物品引入侦查工作,以致干扰、影响整个案件事实的认定,诱发冤案。因此,从侦查阶段现场勘查入手,提高勘查人员从现场挖掘有效犯罪信息的能力,同时提升对勘查中无关、虚假信息甄别、排除的水平,是降低现场勘查失误率,遏制冤案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