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政协协商的主体和客体问题的研究是人民政协理论的基础性研究.政协协商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同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协商.人民政协不是协商主体,只是协商的组织机构和平台.政协协商的主体包括两方,一方是中国共产党各级委员会和各级人大、政府、司法机关;一方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政协协商的客体,即政协协商内容的总和.相关文件对政协协商的客体规定较抽象,缺乏可操作性,应在及时总结各地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拓宽政协协商的内容和范围,探索制定政协协商事项的具体清单.明确政协协商的主体和客体,对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和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政协尤其要抓好的工作,其中,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被放在首位。正确认识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这一新定位,厘清一些认识上的问题,对于更好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政协专题协商是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职能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制度,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有效发挥了人民政协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地方政协在专题协商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专题协商的制度保障、工作程序、议题设置、主体能力、成果转化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和深化。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协商制度、协商能力建设,积极争取党的领导和政府支持,科学选题、扎实调研、广泛协商,促进协商成果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进行总体布局之后,党际协商和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分别发展成为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民主党派作为政党协商与政协协商的双重主体,在政党协商与政协协商中存在非均衡性.化解这种非均衡性,需要以人民政协界别建设为核心促进政协协商的发展,并由政协协商的发展推动政党协商的发展,最终使民主党派在政党协商与政协协商中实现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不仅塑造了新的生活形态,也塑造了新的政治形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有利于扩大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群众基础,增加协商的形式,增强协商过程和结果的透明度。政协门户网站、微博、微信、政协手机客户端以及大数据技术是政协工作向互联网延伸的具体方向,这些平台和技术的使用可以使政协协商更加便捷、充分、主动,从而不断推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决定了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要形式,具有强大的政治功能。新形势下,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创新实践,要提高参与政协界别主体的协商意识和能力;在践行协商民主基础上逐步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在共产党领导下发挥着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这也是人民政协发挥智库功能、进行咨询决策的依据。通过对绍兴政协智库作用发挥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完善协商智库功能发挥的法律依据;建立协商智库功能发挥的制度保障;探索在政协设立权威的民意调查机构;加强协商智库人才培育;打造"互联网+政协"智库支撑平台;形成以政协为纽带的智库联盟,是有效推进政协协商智库发展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根据十八大精神的新要求,新时期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工作意义重大。但是,基层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实效却难以得到保证。为此,可以从人民政协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政部门对政协工作的重视,科学选定协商议题,加强制度化建设、规范协商民主的主客体、程序和形式,建立政协协商效果反馈和问责机制等方面,全力提升基层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立法协商是协商民主创新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具有联系广泛、智力密集、地位超脱等特点,推进立法协商具有独特优势。党的政策、有关法规、政协章程、地方规章等为人民政协参与立法协商提供了依据。政协立法协商工作机制主要有出台工作条例、立法规划协调、立法调研起草、立法论证咨询、立法辩论听证、立法评估评议等。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十八大精神的新要求,新时期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工作意义重大。但是,基层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实效却难以得到保证。为此,可以从人民政协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政部门对政协工作的重视,科学选定协商议题,加强制度化建设、规范协商民主的主客体、程序和形式,建立政协协商效果反馈和问责机制等方面,全力提升基层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语境下人民政协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政协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探索民主政治道路的成功表达,人民政协制度的本质属性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政协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具有的独特优势,即人民政协与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共同的价值支点呈现出理论基础的互嵌性,人民政协的独特属性贯通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各渠道,人民政协的制度程序搭建了贯穿人民民主全过程的广阔平台,人民政协的基层实践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新时代,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人民政协应有新担当新作为,包括加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研究,构建民主政治中国话语体系;加强政协委员履职能力培养,提升人民政协协商效能;创新政协协商工作方式,实现人民内部各方面广泛协商;完善政协协商制度流程,推动不同协商渠道之间对接协同。  相似文献   

12.
由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的一个特点,是政协的组织基础和存在发展的依据,也是人民政协区别于我国其他政治组织的显著特征。加强人民政协界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人民政协界别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凸显人民政协工作特色、推进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都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具体形式。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有其必要性:有利于基层人民群众协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补齐基层社会治理的短板;有利于人民政协的协商更加地"接地气"。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有其可行性: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有可供学习借鉴的具体实践探索。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关键在于找准具体衔接内容,使二者在"人"、"协商议题"和"协商成果共享"三个方面实现有效衔接和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要组成,积极推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工作常态化是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化、多层次、制度化的基本要求,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也是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专门协商机构性质功能的体现。当前,影响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工作常态化的主要因素是协商民主规范性文件不健全、协商偏重形式而忽视结果落实、相关人员协商能力和条件不足、协商配套辅助机制缺失的制约。为加强和改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工作,本文建议将加强协商民主规范性文件制定、完善协商结果落实反馈工作、着力提高政协队伍协商能力水平、统筹推进协商配套辅助机制建设等,纳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体制改革的系统中,这是新时代下保障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工作有序发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推进我国协商民主发展,离不开发挥人民政协的重要渠道作用。人民政协之所以能发挥重要渠道作用是由其功能优势决定的。目前人民政协的功能研究还是政协理论研究中的短板。加强人民政协功能研究,需要弄清楚人民政协功能的特殊价值,把握政协功能在发挥人民政协作用中的定位,了解人民政协功能现状和存在问题,开发和拓展人民政协的各项功能,把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协商民主形式。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要认真分析总结政协政治协商的发展现状和经验,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平台的作用,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进程,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已是当务之急。政协乡镇(街道)工作联络组(工委)是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可靠载体,是人民政协介入基层民主协商的有效平台。各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臻于完善,需要在理论上加大研究力度,在实践中作出不断探索。贵州省铜仁市在加强乡镇(街道)政协工作联络组建设方面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其辖区内的万山区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对欠发达地区而言,这不失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8.
人民政协是专门的协商机构,协商议政是它的主要目标任务。人民政协协商议政能力的实质是各级政协组织在各种协商议政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建言献策能力,它分为三个层次:人民政协对外的整体的献策能力、各级政协机关在组织委员协商议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协调组织能力和政协委员的个体建言献策能力。人民政协的协商议政能力实质上是我国协商民主发展水平的体现,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体现,是党和国家吸取民意水平的体现,是我国公众政治参与水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更加活跃有序地组织人民政协界别协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从人民政协界别协商的演变历程分析了现实中存在的发展陷阱,即在人民政协“权力化”思维中设计界别协商、在社会阶层分化关照中造成界别设置职业化、在界别协商运行中存在界别主体意识模糊化等;从中国特色政治制度体系的角度追溯了界别协商的本源,即“两会”制度中人大与政协的宪法定位、政党体系中共产党与其他党派的关系、人民政协组成单位与政协界别的性质区分;从提高人民政协履职能力的角度提出了完善界别协商的建议,即以社会阶层结构为基础设置政协界别、以界别为平台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创新机制提升人民政协界别协商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人民政协是实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角度出发,对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协商式监督工作提出新要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级政协组织积极探索实践,协商式监督工作积累了可兹借鉴的经验.新时代,人民政协要进一步发挥协商式监督的独特优势,就要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