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原刑事诉讼法关于刑事拘留的有关规定作了较大的修改,放宽了刑事拘留的条件和适用范围,使在理论和实践上更科学、更合理。我们从刑事拘留的条件、期限及享有刑事拘留权的机关方面,加深理解会更有效的发挥刑事拘留的作用,克服弊端。  相似文献   

2.
关于刑事拘留的条件和范围,在我国《逮捕、拘留条例》第6条和《刑事诉讼法》第41条中,已有明确规定。但在具体实施时,各地区、单位所掌握的标准却不尽相同,这主要是由于对刑事拘留的条件和范围认识不一致。因此,笔者想就如何理解刑事拘留的条件和范围问题,谈一些浅见。一、刑事拘留的条件和范围。《刑事诉讼法》第41条已经明确规定了刑事拘留的条件及其范围,即罪该逮捕的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在具备了该条所列的七  相似文献   

3.
行政拘留与刑事拘留都是由公安机关对具有违法或犯罪的人作出或执行的。司法实践中,两种拘留有连续使用的情况,这不利于保护人权。应以刑事拘留时间折抵行政拘留时间,并在法律中予以明确规定,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寄押或者临时性寄押是刑事诉讼中刑事拘留或者逮捕的一种特殊强制执行措施,是刑事拘留或者逮捕后的一种特殊状态,不是一种新的强制措施。因此,寄押必须遵循《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拘留或者逮捕的相关规定。寄押的期限以及此后押解路途的时间都应该算入刑事拘留的时间。检察机关有必要对寄押进行有效的监督,保障保证被超期寄押的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的救济权利。公安机关应就被错误寄押的期限和押解路途时间对被羁押人承担国家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5.
社区矫正立法草案首次创设先行拘留制度,是对现实需要的回应。先行拘留与刑事拘留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并非刑事拘留,一方面先行拘留与刑事拘留在适用主体、适用对象、适用程序阶段、适用期限等方面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先行拘留不能被不断扩张的刑事拘留制度吸收,欠缺必要的法理基础。总之,先行拘留制度是立法机关的创新性尝试,是对拘留体系的一次挑战与突破。在设计先行拘留制度时,立法者需秉承惩罚性原则、比例原则,保障社区矫正对象的应有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刑事拘留对于打击犯罪和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刑事拘留中长期存在羁押期限过长、超期羁押、不当拘留、刑讯逼供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被拘留人的人权。本文从分析我国现有刑事拘留制度出发,以美、英、法、德、意、日等国刑事拘留制度和有关国际公约要求为镜,找出我国刑事拘留制度中对被拘留人的人权保护的差距,并在借鉴法治国家对被拘禁者人权保护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刑事诉讼体制和实际情况,提出了在侦查机关内部建立侦查、拘留监管和被拘留人权利保障三种职权相分离,检察机关通过司法听证对。侦查机关拘留权进行制约,赋予被拘留者更多更有力度的权利救济途径等改善我国被拘留人的人权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刑事拘留制度在司法实践运行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刑事拘留强制措施适用的工具化、拘留期限过长的普遍化、羁押期限的极限化、拘留适用的随意性,这极大地损害了犯罪嫌疑人权利。这些问题归因于我国立法规定的冲突、拘留标准过低、拘押合一制度、司法审查缺失等。因此,应当对我国刑事拘留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审前羁押,原则还是例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拘留和逮捕统称审前羁押,实践中在适用时忽略了对审前羁押的必要条件--未然危险的分析,审前羁押沦为侦查工具.文章对审前羁押适用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对现状及未来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拘传基本不用,监视居住采用率低,刑事拘留采用较多,逮捕大量采用,取保候审检察机关较公安机关采用较多。从立法到司法实践,强制措施都存在问题。完善刑事强制措施立法,要坚持功能实现原则、必要性原则和适度原则,从体系上、整体上、个体上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0.
刑事拘留是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刑事强制措施,其运用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公民人身权利在刑事诉讼中能否得到切实的保护和尊重。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明确规定了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的期限、延长期限及理由,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公安机关滥用延长拘留等问题。检察机关有必要对公安机关延长拘留问题进行规范和监督,并完善相关检察监督机制,以实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效果,维护程序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中的拘留,是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在遇有法定的紧急情况下依法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拘留的条件和期限作了很大的修改,使这种强制措施发挥了打击犯罪,保障诉讼顺利进行的作用。但是,仍然不能完全满足办案的实际需要,仍存着需要完善的地方。笔者此文中讨论其中三个较为明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身权是公民重要的宪法权利,刑事程序对公民人身自由的限制和剥夺应合理且正当。合理的刑事程序理应反映人们对刑事诉讼的价值诉求。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价值选择是秩序、效率兼顾自由、公正。刑拘、逮捕的程序设计存在缺陷,未能反映这一价值选择,应作如下修改:减少拘留审查时间,降低逮捕证明要求,建立逮捕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3.
拘留权是决定和执行拘留的权力。根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拘留统一由公安机关来执行,检察机关只有对自行侦查的案件在特定情况下的拘留决定权,而没有拘留执行权。这就使检察机关在侦查实践中处于相当被动和尴尬的境地,影响了侦查程序的顺利进行,进而影响了诉讼的效益。应当尽快赋予检察机关一个完整而又名副其实的拘留权。  相似文献   

14.
超期羁押这一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顽疾,在刑事诉讼法治化、现代化、人权保护意识高涨的今天已无立足之地,而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目前无科学、合理的未决羁押制度.现行刑事诉讼法中有关未决羁押的零星规定根本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是问题产生的根源.所以在刑事诉讼法中建立完善的未决羁押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审前羁押程序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程序,与犯罪嫌疑人的权益密切相关。本文对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四个代表国家有关审前羁押适用法律制度做出详细的梳理,并对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有关审前羁押的修改做出评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构建审前羁押的司法审查制度做出相关设想。  相似文献   

16.
每一项刑事司法制度 ,都表现了一种利弊的双向性 ,只有正确执行 ,才能体现出利 ;错误执行 ,则体现出弊。超期羁押便是对刑事司法制度的错误执行 ,已体现出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是单从保障诉讼进程的效果看 ,超期羁押无疑是个很好的办法 ,这使得人们对超期羁押现象抱宽容的态度 ,从而产生观念障碍。犯罪的本质是对刑法所保护的权益的侵犯 ,超期羁押明显地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人身自由权 ,基于此 ,超期羁押的实质是非法拘禁 ,并应据此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7.
论鉴定留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中,在鉴定被告人的精神或身体状况时,需要将被告送到医院或其他适当的场所,较长时间干预相对人的人身自由。这在性质上类似于羁押,故有必要对其规定严格的实施要件,以防止对相对人权利不当的干涉。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和理论研究都还没有涉及鉴定留置制度。在刑事诉讼修订中,有必要明确鉴定留置的适用原则、启动和变更、期限以及被留置人权利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赋予看守所刑事诉讼中准守夜人的角色期待,它要求看守所辅助、监督各种诉讼主体履行诉讼职能并保护被羁押者的权利。赋予看守所准守夜人的角色,契合中国关于看守所的文化认识且符合中国刑事诉讼制度顶层设计的需求,同时体现了看守所制度改良的渐进性。看守所准守夜人角色的实现,需要其不再承担对新的案件事实和证据以及疑难案件的查明职责,并在行动上全面而切实地执行有关看守所的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