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黄广友 《工会论坛》2005,11(2):120-121
毛泽东独特的历史观以及他对史学研究和史学家的期待,深深影响了中国史学研究.毛泽东以阶级斗争为内容的"造反有理"的历史发展观、"古为今用"的独特的功用思想塑造了刘大年史学"革命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是一位历史知识渊博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思想家。他一生爱史、读史、治史,更善于用史。他的史学成就突出体现在以下方面:恢复了长期被颠倒了的历史,确立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奠定了历史科学的理论基础;重视学习和研究历史,强调"古为今用",推动了历史科学的发展;充分重视发挥史学功能,并运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饱览史书,博闻强记,具有敏锐的历史洞察力和独到精辟的史学见解。  相似文献   

3.
在1978—2008年的30年中国法治进程中,法律史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从此前的薄弱基础出发,借改革开放之春风,观照历史服务现实,成为中国法治30年进程初期的显学,为法制建设提供了及时的思想资源与理论支持;随后,它鉴往观今,深入总结历史经验,继续助推法治进程。同时,它传承学术、推陈出新,提升品质、深化研究,使法律史学科得以迅速发展。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30年的努力和累积,中国的法律史学将有更加辉煌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历史规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石之一,对坚持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至关重要。历史规律是历史学在哲学层面的重要学术命题,历史研究者对历史规律问题的认识和立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历史事实的认知和辨别,影响着他们对历史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文化史学在历史规律问题上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探索和创新,有助于转变传统历史研究中的僵化观念,突破传统叙事史的禁锢,开辟历史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推动史学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问。历史不是孤立的,历史在不断的经历社会变化时,不断的吸收和衍生,这就要求历史学者们不断的研究,去发现历史的奥秘。20世纪70年代,西方史学理论领域发生了学术范式的转型。出现了由叙事主义的历史哲学代替分析的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6.
法史学的研究要还原历史,还要考察历史的演进,最后对“真实”要进行理论的分析,也就是要探求规律,探索历史演变的规律。“求得真实”也应该是部门法研究的基本方法,只是与史学研究的对象有别而已。对法律史研究成果的运用,对部门法的研究同样具有促进作用。法史学研究的方法和原则,对于部门法的研究同样适用。部门法的研究中,无论是采用法史学的研究成果,还是运用法史学的研究方法,都应该充分注意到其“真实”性。  相似文献   

7.
2017年4月2日,是张澜先生145周年诞辰日;今年,是民盟中央和四川省委的换届之年,是新老交替、政治交接之年,在此历史节点,历史、现实和未来,一脉相承,历史照亮未来。换届之年,要保证民盟在人事继替中政治方向不变,优良传统不变,特色优势不变,政治纲领和组织路线得以薪火相传,不忘初心,继续携手前行,张澜先生光辉的一生,将给我们深深的启迪教益与力量。  相似文献   

8.
在大量引入西方政治学研究范式的同时,史学方法在中国政治研究中的特殊意义逐步凸显。从该方法本身的特性而言,由于人类社会现象具有历史继承性且无法通过人为"试验"完全加以模拟,历史研究在全部社会科学领域(包括政治领域)均有不可替代性;从政治学其他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而言,史学原则有助于矫正过度强调"方法论"的一些弊端;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而言,针对中国政治依然具有的部分前现代特征,史学方法相比其他研究方法具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9.
著名民国史专家唐德刚教授不但在口述历史领域享有盛誉,其在史学思想主张方面也具有独到的见解。如,口述历史写作理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论"、史学与文学的关系、历史学家对小人物小事件的处理方式、实事求是的治史精神等。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故事新编>是所谓的"新历史小说",它采用了古今混融的创作手法,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批判性审视,显示出了鲁迅先生希望通过历史向现实复归的强烈倾向,同时更凝聚着作者对人性形态的执着沉思,这两点汇聚形成了鲁迅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1.
班固的史学思想主要是:封建正统史观;天人感应神学观;人性“三品”说的唯心史观;历史变化的观点。班固的史学思想在我国史学上有一定的地位。首创纪传体断代史,开拓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严肃认真的写史态度,史学与文学浑然一体,使《汉书》在史传文学上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历史记述对于统治者汲取兴亡盛衰、治乱成败的经验教训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政治家注意总结和吸收历史教训 ,积极推动史书的编纂 ,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而史学的发展又反过来对政治的清明起到一定的规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历史规律与历史趋势进行了辨析。自近代以来,对历史学科学地位的否定和质疑的声音伴随而生。我们在审视和反省之后,充分吸收他们的有益思考,批判他们的不足之处。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动史学理性发展和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就孙中山民生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相通与继承展开论述,重温孙中山先生当年倡导的民生主义,更好地挖掘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对于21世纪的中华民族崛起和强盛,从传承历史文化的层面来讲,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意义和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晋藩先生作为中国法制史学科的创建人和带头人之一,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和研究中,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观点鲜明、方法独具时代特色的学术派别,在当今中国法学界占有重要的地位。张晋藩先生的学理运思是解释传统,面向现实,中国的法制建设必须植根于传统之中。在研究中国法制史的价值及现代意义时,张先生强调"学以致用",提炼传统中的精华和元素,为现实的政治和法制建设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张晋藩治史方法讲究静态动态结合,人物思想互见。  相似文献   

16.
西方法理学历史鸟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理学启蒙于古希腊,形成于古罗马,至中世纪产生注释法学派和人文主义法学派,但主流的法学理论处于神学控制之下。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创立了古典自然法学说,为资产阶级革命作出了历史贡献,但衰落于其政权巩固之后,为哲理法学派、历史法学派、分析法学派在十九世纪的影响所淹没。之后百年,分析实证法学派、新自然法学派和社会法学派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有着深厚的学理优势,它的基本原理主要是从现实主义文艺现象中总结、提炼、概括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强调文艺与现实的关系,尽可能地求得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追求的审美理想和价值目标。同时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把对文本的美学研究、人学研究和史学研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实现文艺学的美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历史精神的和谐统一。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完成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在这个过程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原理,解决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费孝通先生所创立的"多元一体"理论是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的一把金钥匙,这一理论不仅准确的表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和现实里的客观格局,同时也揭示了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南北朝时期的拓跋鲜卑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独特的地位,其融入华夏民族的历史过程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典型范例,它揭示了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过程中不断从政治强制走向文化自觉、从格格不入走向潜移默化、从分裂格局走向一体多元的基本历史。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将史学纳入革命和救亡的轨道,史学经世致用的功能进一步凸显,并建立了评估和审视中国历史的新标准,使之与救亡和革命的主题相呼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思想:其一,将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研究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史学实践化;其二,在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本土化;其三,采取中国民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通俗化语言,达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实践化、本土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的一个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将史学纳入革命和救亡的轨道,史学经世致用的功能进一步凸显.并建立了评估和审视中国历史的新标准,使之与救亡和革命的主题相呼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思想:其一,将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研究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史学实践化;其二。在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本土化;其三,采取中国民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通俗化语言,达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之学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实践化、本土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的一个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