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
本文将从中西方和谐观的产生、内容、原则等方面对其进行对比,通过探寻中西方文化之差异,从而吸取西方和谐观的独到之处,来丰富中国和谐观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建构文明时代文化形态学的基础上对西方文化的演化历程作了形态学的考察.文章认为,西方在中世纪及其以前存在过与东方文化完全相同的农业文化,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相区别的因素是西方文化在希腊时期特别是在近代以来由农业文化向工业文化过渡的过程中产生的.文章由此得出结论,认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不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而是基于人性一致基础上的同一类型的文化,其区别仅在于二者发展的迟速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一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梁漱溟先生曾在科学和文化两个基点上对东西文化进行了比较,把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视为西方文化的结晶,认为具有普遍的绝对的价值。西方的学术思想与我们截然两样,即所谓"科学的精神",同时西方社会"个性伸展、社会性发达",中国社会则个性束缚、社会性不发达。这种比较突显了西方文化的某些先进性。因此,要复兴中国文化就必须学习西方的科学与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法文化以“群体共存”为基本追求,法律被看作维护民族、国家整体利益的工具;西方法文化则从“个体自由”出发,把法律看成保证社会活动公平、民主的行为规则。作者对中国传统法文化和西方法文化从史源、法律观、价值观和法制传统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旨在扬弃中国传统法文化,提取西方法文化中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有益的成份,营造依法治国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奠基时期,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儒家经典对其思想文化的建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欧洲传教士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儒学对西方的哲学、经济学、民主政治和现代教育体系构建,都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如何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这是一个关系到现代化建设之元价值的根本问题。中西文化之争有两种立场:传统本位论和全盘西化论,二者的对立导致文化相对主义和文化进化主义的对立。只有在文化进步主义这一高视点上,才能克服这种对立,才能理解现代化的真正含义,创立一条真正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强势文化对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构成严峻挑战。重视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产业、加强网络管理、继承和借鉴一切优秀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战略选择和主要内容。要在多元文化并存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的指导地位,抓好主流文化建设,允许健康的非主流文化存在,构建和发展中国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习近平以“中国梦”为实践指向的文化战略观。继承传统是它的显著特征,即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理论指导,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吸收了西方现代文明和文化建设的时代精华,概括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和文化成就,从而形成了蕴涵着马克思主义三维文化观的传统文化观、法治文化观、治理文化观。  相似文献   

9.
西方的哲学与诗学是体系完整且成熟的,哲学与诗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之间是一种相互衍生、相互依存、相互烘托的关系。中国没有西方文化范畴中的"诗学",而是文、史、哲三者的巧妙融合。西方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中国则是儒释道的融合。中国的哲学、诗学、宗教、思想文化和理念与西方人的整体思想文化理念存在的分歧不仅不会彻底消除,而且会越来越明显,这表明中国文化已经成为了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的重要的一极。我们只要在面对外国文化的冲击之时,构建起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大厦,就能开创中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历程中始终激荡着两股相互碰撞的潮流,一方面是西方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逐渐传入中国,即所谓的"西学东渐";另一方面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走向世界,即"中学西渐"。其中明清时期即16~19世纪初可谓是中学西渐"奇异"的高潮,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在其中担当了主要和重要的历史角色。这一时期传教士钻研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并翻译和著述了大量的涉及中国各方面文化的书籍,以他们自己的理解和视角向西方传播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对启蒙时代的欧洲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儒家文化的性善论与西方文化的性恶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是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之上的 ,儒家文化的性善论主要包括人性本善的道德理性认识、人禽之辨的人兽区别理论、反求诸己的道德修养方法、善养浩然之气的道德修养原则等内容。西方文化则是以性恶论为基础的。西方文化的性恶论主要包括基督教原罪救赎论、道德神创论、恶为历史发展动力论等内容。两相比较 ,选择儒家文化的性善论较为明智 ,西方文化的性恶论则不足取。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文化建设要树立文化自立观、文化自信观、文化自觉观、文化道德观、文化人本观、文化廉政观、文化软实力观、文化权力观、文化爱国观、文化创新观。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当今我国的文化安全已经上升到同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我国的文化安全问题主要受到来自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压力和挑战:国内三大文化市场存在的缺点和劣势影响,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文化渗透和文化霸权。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一方面必须要坚持中国文化的根基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另一方面还要在吸收和引进西方文化的同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做到合理扬弃,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文化生态平衡的格局,以达到中西方文化的共赢。  相似文献   

14.
西方节日文化中国本土化现象是全球经济文化交流的结果,西方节日给中国人带来了一种新鲜、时尚、浪漫的过节方式,特别受青年人喜欢。但是,西方节日来到中国也被赋予了很浓厚的中国元素,它既丰富了我国的节日文化,也给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以及消费观念带了不好的影响。对待西方节日文化的中国本土化现象,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弘扬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另一方面也要正确理解西方节日文化的内涵,吸取其积极、合理、优秀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文化“情根“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从情感关系和情感构成的奠基角度来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来建立情感秩序,并且把它扩展到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秩序上;西方文化的情感秩序则建立在对理念世界的爱以及对于天国的神圣对象的爱的基础上,所以,其制度设计和文化心理就与中国文化不同.中国文化的"情根"的根本缺陷是在夫妇关系的起点上用欲望代替了爱,使中国文化的"家"存在着情感危机.西方文化中灵肉分离的爱则造成了人性的分裂和制度上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文化安全,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免遭来自内部或外部文化因素的侵蚀、破坏和颠覆,从而很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价值传统,在自主和自愿的基础上进行文化革新,消化和吸收一切对自己有利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文明生活方式。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对中国而言,构成文化安全的最大威胁源是来自西方的文化霸权或文化帝国主义等理论的宣扬与推行。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从国家机制方面建立文化安全预警制度;从思想意识层面重视抵御西方的文化渗透活动;从具体操作层面要传播先进文化以掌握舆论的主动权;努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立法工作,以构建国家文化安全体系,有效抵御文化霸权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源自西方的大学文化对我国大学的影响至深,无论是积极因素的贡献还是消极因素的渗透,都导致了大学人对我国大学文化定位和发展方向的深思。大学人在处于强势的西方文化流入的历史背景下,兴奋和忧虑之后的务实态度,就是本着拿来主义的原则,在对西方文化批判、鉴别、吸收的基础上,致力于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文化建设,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毛泽东的中西文化比较观的探讨,从三个层面展开.首先阐述毛泽东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重在揭示古今之异,亦即把握封建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的对立;其次通过对毛泽东早年有关论述的具体分析,以说明毛泽东的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尤其关注中西文化在道德方面的差异,借以强调中国文化为伦理形态的文化,不重视知识论意义上的文化,只重视道德文化;再次阐述毛泽东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不是一种纯理论的探索,而是为了提倡向西方学习.  相似文献   

19.
西方学术界认为监狱文化是一种亚文化,被教养化、被剥夺化、诡计性是监狱文化的主要特征。西方监狱文化研究与犯罪学理论研究、监狱改革运动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关联。借鉴和学习西方监狱文化,有助于加深对我国监狱文化概念的理解和监狱改革方向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梁漱溟先生将世界文化分为意欲向前的西方文化、意欲自为的中国文化和意欲反身的印度文化。他指出,向前要求的意欲是西方民主科学的精神根基,而向往民主科学正是当时中国社会的普遍思潮,由此观之,近代的中国想要强大,必先变"自为"之意欲为"向前"。然而,将西方式民主制度移植于中国的做法存在诸多问题,并不具有可行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因素决定了其与西方文化的殊异,盲目模仿西方将造成社会的混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