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必须研究行政良心的基本问题。行政良心是公务员对自己职业行为善恶性质的心理评价机制,其评价对象不仅仅是行政行为的实际效果,也包括行为的主观动机所体现着的行政品德。行政良心具有促使公务员产生职业道德行为,形成行政道德人格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2.
行政伦理重构的制度化路径与实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伦理失范,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异化现象。克服行政伦理失范的唯一有效选择在于行政伦理制度化,即把对行政人员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制度化,它包括以公务员制度把对行政人员的道德要求规范化、以党的各项规章制度把对行政人员的道德要求纪律化、以法律法规把对行政人员的道德要求法律化和行政伦理制度化的实施机制等四个层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我国行政纠纷解决机制在应对行政纠纷的现状时存在一定的问题,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强化行政纠纷柔性解决机制的伦理基础,发挥软法在行政纠纷柔性解决机制中的规制作用,加强行政纠纷的柔性预警机制,完善行政纠纷柔性解决机制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4.
国家公务员伦理审查会是日本行政伦理事务的专业机构,日本国家公务员伦理法和公务员伦理规程是日本重要的行政伦理法典。日本行政伦理建设的特点在于确立了行政伦理的核心价值,重视程序规定和行政伦理法治化,制定了统一的伦理法典。借鉴日本行政伦理建设的经验,我国应建立行政伦理管理机构,制定完善的行政伦理法规,加强监督,推动权力规范运行,健全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日本的行政伦理组织机构、公务员伦理法和公务员伦理规程,总结了El本行政伦理建设的特点以及日本在反腐倡廉与行政伦理建设方面对我国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行政伦理道德建设为社会的和谐提供伦理基础和道德保障。治理行政伦理失范、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必须坚持正确价值取向,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加快行政伦理立法,加强行政组织文化建设。打造服务为导向的有限政府。同时,健全和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加强行政伦理道德教育,完善行政人员道德人格,以求重塑行政伦理的价值规范,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行政伦理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在当今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与科学发展观构成了新时期发展的基石,是中国共产党新的执政理念: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实现由统治型向社会管理型、由管制型向公共服务型、由集中管理型向市场调控型转变,整合社会阶级、阶层关系,处理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保障所有社会成员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行政伦理在“以德治国”的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应该加大行政伦理的研究力度,切实加强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这可以通过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综合机制,培养其道德良知,增强其自律意识,以“德化”防止“腐化”,从而规范公务员的行政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行政伦理的地位及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公务员在行政活动中难免出现行政伦理失范问题,伦理失范产生的社会危害必然也是最为严重的。本文以库珀行政伦理理论为视角,简述了我国目前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情况,并以库珀行政伦理理论为指南,提出治理我国行政伦理失范的指导性对策,以此来推动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9.
调查表明,公务员组织认同不良是政府低效率现象的影响因素之一,而强化政府组织内部的自律机制建设以促进公务员组织认同有助于降低政府低效率现象。对公务员自律性的管理包括从个体和行业两个层次激发公务员作为社会人的自觉意识或自我反思,着眼点是从对公务员激励的角度促进其行政组织认同的提升。做到这一点的重要途径就是构建自律基础上的以人为本的公务员整合机制,通过强化行政资源、文化和结构的整合作用,以相应的物质利益和组织声望吸引公务员个体,用制度化的方式对他们在行政组织中的角色地位进行安排和调整;从行政组织文化维度运用行政组织所倡导的价值与规范引导规定组织成员的价值目标追求和行为表现;在此基础上着力培养公务员的组织认同行为以提升行政组织的效率,进而促进高效服务型政府的落实。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针对我国公务员伦理失范现象日益突显,公务员伦理制度建设也越加显得重要,加强我国公务员伦理制度建设已是提高政府整体形象和公务员个体水平的一个重要工程。对比我国古代官僚伦理制度,以及对比西方国家公务员伦理制度起步较早、且发展比较成熟的现状,我国还没有统一专设的公务员道德法规或伦理法典等法律文献。因此,本文为我国公务员伦理制度建设的建立,提出用儒家文化来引领公务员行政伦理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西方行政伦理的历史演进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可以增强政府官员的主体意识、效率意识和效益意识,但市场在培养官员的思想、道德、情操方面显然乏力无助,甚至还可能带来负作用。因此,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加强政府公务员的行政伦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对政府工作人员实施行政伦理教育、制定行政伦理准则、建立行政伦理管理机构、完善行政伦理机制等,是近30年来国外行政伦理建设所采取的措施。这些对于我国的行政伦理建设乃至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广大公务员中形成普遍的、完美的行政人格是行政伦理建设的目的。应从行政伦理教育、行政监督和行政官员自身道德修养三方面来剖析行政人格的塑造过程,行政人格的塑造在国家公务员社会生活、特别是行政生活中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公务员掌握着公共权力,肩负着增进公共利益的责任和义务,需要有健全的角色伦理机制,才能够使我国真正做到和谐发展和全面繁荣。公务员角色伦理建设的必要性,表现在公务员个体自律与他律、理想自由与责任意识、重建诚信行为、私人领域的独立化等方面。只有通过道德化的社会秩序、政府能力的道德整合和组织环境的建设来进行公务员个体与群体角色伦理建设,才能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可行的机制,提高公务员的伦理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4.
公务员考核是公务员管理的基础和有效手段。研究公务员考核机制是为了解决为什么考、谁来考、考谁、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目的在于使公务员考核更加科学合理和公平公正。对于我国公务员考核机制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考核主体、对象、目的、内容、程序等,公务员考核机制研究的难度在于公务员的考核目标复杂,公务员的劳动形态特殊、劳动标准多维、劳动价值评价机制缺乏、劳动要素独特。公务员考核的核心问题是考核体系的构建、考核机制的关键环节是考核主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行政伦理建设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行政伦理的三个主要方面即行政人员的道德素质.、行政组织的道德属性和行政运作的道德控制,都对行政效率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为了使行政伦理建设不与行政学或行政管理学的宗旨相冲突,就必须将行政伦理的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与行政效率的提高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对行政伦理的三个主要方面的具体规定中突出有利于行政效率提高的伦理因素或伦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乡镇公务员作为国家政策的直接贯彻者,其伦理导向直接影响到基层的社会稳定以及基层民众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公共行政理念以公共责任承担和公共利益维护为价值追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行政伦理导向。在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过程中,以公共行政塑造乡镇公务员的行政伦理是必然要求。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道德的失约与制度的缺位共同导致了公务员行政伦理的失范。因此,应当通过德性培育与制度约束来保证乡镇公务员的公共行政伦理导向。  相似文献   

17.
公务员廉政教育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不断提高公务员廉政教育的实效性事关反腐倡廉建设总体成效的全局。廉政是为官从政者最基本的官德之一,因此,公务员廉政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行政伦理教育,以责任为核心的现代行政伦理即行政责任伦理为我们加强新时期的公务员廉政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公务员廉政教育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不断提高公务员廉政教育的实效性事关反腐倡廉建设总体成效的全局。廉政是为官从政者最基本的官德之一,因此,公务员廉政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行政伦理教育,以责任为核心的现代行政伦理即行政责任伦理为我们加强新时期的公务员廉政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1993年8月14日,国务院发布125号令,公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并决定自当年10月1日起施行。从此,伴随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全面实施,我国的行政伦理建设获得了长足发展。 一、中国行政伦理的历史传统 中国当代行政伦理是中国古代优秀行政伦理的继承和发扬。对中国传统行政伦理的发展历程做一个简要的回顾,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当前中国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社会转型期强化行政伦理建设的依据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伦理是行政领域中的伦理 ,其内涵十分丰富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行政活动主体的德性伦理 ,行政相对人在参与和配合行政活动中所表现或必须具有的要求 ,行政制度、体制、结构、程序等行政机构作用的体现的制度伦理。中国社会转型期强化行政伦理建设依据和意义也包括三个方面 ,即强化行政伦理建设是建立健全完善的现代行政体系的应有之义 ,重视行政伦理建设是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 ,加强行政伦理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