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警察形象是社会公众对警察组织的视觉标志、行为特征和工作理念,经过综合认知后所形成的总体印象和普遍评价。警察形象由 2个分系统 6个子系统构成,要通过营造氛围、成立专门机构和搭建平台的方法塑造警察形象。  相似文献   

2.
警察形象是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的概括认识和评价,是公安机关、民警与群众之间关系的有效载体。警察形象是沟通公安机关和公众的桥梁。警察形象出现危机是目前研究者非常关心的问题。通过选取150名深圳市民研究其心目中的警察印象,结果显示:社会公众从媒体途径(78%)认识警察;对警察工作内容缺乏了解82.51%;总体好感度达到75分;对警察职能中的社会服务职能有较多需求;公众对于警察形象的好评以仪表形象最为集中,其次为执法形象和社会形象,对于服务形象的好评较少。新时期的警察形象建设应增加民众了解,加强公关建设、提高自身素养、明确服务职能、开展民众监督。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信息的迅猛发展,媒介技术的日新月异,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不断涌现。新媒体在警察形象传播中,发挥着传统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带来新的挑战。研究新媒体对警察形象传播的影响,发现新媒体环境下警察形象传播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必须深刻认识警察形象传播的实质,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以自身建设为基础,强化宣传,掌握舆论的主动权,建立应对新媒体的预警机制,努力实现警察机关与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加强警察公共关系推进和谐警务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警察公共关系是警察组织着眼于实际工作表现的基础上,运用公共关系理论为指导,增强社会公众对警察职责、警察任务和警察工作实绩的认识,实现警民合作、协调,提高警务效能的过程。警务工作与警察公共关系相互促进相互完善。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是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警务工作的客观需要,是推进警务工作效能发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警察形象体现的是警察的内在精神品质和外在的行为方式。良好的警察形象有助于警务工作获得党和政府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不良的警察形象则会极大地影响警务工作效能。当前的警务工作中,由于思想认识不足、监督管理和保障工作不到位、社会环境复杂化等因素的影响,损害警察形象的事件频发。警察形象的塑造,应从明确警察形象的内涵和影响警察形象的因素出发,把提升警察自身素养作为基础,内强素质、外强宣传,使警察良好的形象深入民心,使警务工作成为有源之水、有根之树。  相似文献   

6.
警察形象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重视和改善警察形象有助于协调警民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然而,在当前政府公信力普遍不佳的大背景下,警察形象并不乐观。警察形象危机问题不断引起警察组织自身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其中由涉警突发事件引发的警察形象危机问题尤为突出,并已然成为警察形象危机的集中体现。如何利用媒体处理其引发的警察形象危机,恢复并重获公众的信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西方国家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运动,"新公共管理"(NewPublic Management)理念开始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在这次"政府再造"的运动中,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警察公共关系的建设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由于警察组织自身的特殊性,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关注相对较高,分析受众导向下的警察公共关系,可以发现警察组织在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中的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遇和挑战,从而更好地制定一个适合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增长型战略。  相似文献   

8.
警察制度吸引力是公安机关软警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警察制度吸引力就是警察制度得到社会公众认可及其吸引社会公众参与社会治安活动的能力。警察制度吸引力主要取决于制度满足社会成员需要的程度,具体体现在警察执法制度的说服力、警察社会管理制度的影响力、警察组织管理制度的吸引力等方面。当前提升警察制度吸引力应从健全警察执法制度,防止执法腐败、完善社会管理制度,提供优质服务、完善警察组织管理制度,建设高素质警队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9.
警察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理论在公安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越来越重视警察形象建设,为加强警察公关意识,提高警务规范化管理,对警察公共关系的研究无论在理论层面上还是在实践层面上都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警察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由公安机关及民警、社会公众和信息传播构成。  相似文献   

10.
公安宣传是公安机关与社会公众联系的桥梁,是人民群众了解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的重要渠道。警察公共关系的作用在于提升警察形象,获得公众对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二者之间形成的二元互动对公安机关和现代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警察公共关系,是公安机关与其相关的社会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公安机关为了树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公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并积极主动地协助公安部门搞好警务工作,而主动采取的动态管理活动。建立警察公共关系,是密切警民关系.树立警察良好形象.推进公安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期爆发的社会结构失衡、利益分化加剧、社会价值失范等现象,将公安机关推到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公安工作发生公众信任危机的危险系数进一步加大。为了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有效消减公众信任危机的发生,公安机关应当优化警察执法制度、规范警察执法行为、培育公众的综合素养、改善警媒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逐步加快,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导致群众袭警现象不断出现。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危及社会公共安全的根源,致使社会稳定遭到破坏,降低了群众的安全感,警察公信力被质疑。解决这一类型的袭警问题,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就必须采取措施,重视群众的合理诉求,明确警察的角色定位,重塑和谐的警民关系,提升警察的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4.
警察组织工作的特殊性,使得警察公共关系危机处于一种潜伏的状态,且成为一种社会常态,而各领域各层次的问题错综交织,都有可能成为公关危机发生的导火索,警察组织一味被动地应对警察公共关系危机只会使得警察组织公关更加被动。预防管理理论告诉我们:预防是战胜危机的第一法宝。科学构建中国特色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的预警机制,是时代发展的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社会公共事件频发,警察面临严重的信任与舆论危机。为应对危机,维护警察形象,化解和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害,公安机关应具备强大的预警能力、建立快速反应和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合理的舆论引导机制、阶段评估以及善后管理机制,并能够快速安抚社会情绪。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颠覆"了原有的舆论引导格局。在新媒体时代,公安机关应积极与新媒体合作,掌握新媒体的特点,借助它们的力量来维护和树立公安机关的正面形象,防止有损公安机关形象的不良舆论、负面信息的传播和蔓延,引导公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创造良好的社会执法环境。  相似文献   

17.
传统观念认为,政府警察机构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主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私人保安、社会自治组织等社会治安组织也参与社会治安管理工作,与警察机构合作、互动,共同维护社会秩序。我国的治安主体已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因此在研究治安主体时,应解决"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在加强政府主体的同时,还要强化非政府主体,两者双管齐下,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8.
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受到社会基础、公安机关自身观念、公安机关组织体系、社区民警数量和社区民警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和实践,从另一侧面为当前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深化警务改革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视角,即对警察工作而言,警务社会化同样必需遵循市场规律,进行企业化运作。警察机关、警务工作和警务改革不应该只强调其特殊性而固守旧法。公共管理视觉下警务发展趋向是:用企业化管理模式规划警务,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推行警务的社会化和允许有多样市场化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