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公务员是执行公务的"公共人",必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每个公务员又是一个"经济人",会利用各种手段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如果公务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法律成本较低,贪污腐败就难以避免和遏制。加大对违法违纪公务员的处罚力度,提高腐败的法律成本,可以抑制公务员腐败的内在动机,促使公务员履行应尽义务,加强勤政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离任领导干部"后权力"腐败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与在任领导干部权力腐败不同,离任领导干部"后权力"腐败具有隐蔽性强,时间跨度大,查处难度大的显著特点。官本位思想对领导干部权力观的不利影响、"恋权心理"对领导干部心态的不利影响、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监督体系措施的不完善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只有抓好廉政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做好心理疏导、消除离任领导干部的心理障碍,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完善监督体系,加大查处力度,才能从根本上防止领导干部的"后权力"腐败,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公共部门的腐败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源于欲望贪婪的腐败;一类是源于自身人力资本价值实现需求的腐败。后一种类型的腐败正在逐步突显,公务人员人力资本价值被低估或人力资本产权残缺是这种腐败的主要原因。在制度、法律等合理约束下,应当合理界定公务人员人力资本产权对其进行分解;同时加强市场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本的配置力度,适当考虑公务人员对人力资本产权的收益剩余索取权。  相似文献   

4.
腐败犯罪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也是困扰当代中国社会的难题。加强腐败犯罪的预防和控制、积极开展反腐败斗争,是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如何有效化解民众关切、诉求强烈的腐败犯罪难题,是立法、司法机关面临的一项紧迫而突出的重要任务。面对民众的呼声,晚近(2006-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及两高抓紧出台了一系列的立法、司法解释,旨在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以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它对细化腐败犯罪法律规定,保证现行腐败刑事法律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腐败是全球性问题。尽管国际社会不断从国际层面上加大惩治和预防腐败犯罪的力度,越来越多的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关注腐败问题;但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犯罪的效果还取决于各个主权国家的国内相关制度和有关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国家打击和预防腐败犯罪的相关制度需要宪法的支持,宪法的内容对打击和预防腐败犯罪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腐败犯罪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也是困扰当代中国社会的难题.加强腐败犯罪的预防和控制、积极开展反腐败斗争,是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如何有效化解民众关切、诉求强烈的腐败犯罪难题,是立法、司法机关面临的一项紧迫而突出的重要任务.面对民众的呼声,晚近(2006-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及两高抓紧出台了一系列的立法、司法解释,旨在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以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它对细化腐败犯罪法律规定,保证现行腐败刑事法律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通过为我国打击腐败犯罪、解决贪官外逃问题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法律武器。公约在刑事程序方面作出了许多特别规定 ,主要包括 :增强反腐败机构的独立性 ;强化对被追诉者的程序控制和实体处罚 ;提升反腐败机构的侦控能力 ;加大对被害人的保护力度 ;拓宽证据收集渠道 ,降低证据运用的法律要求 ;加强反腐败领域的国际合作等。我国刑事诉讼同公约有不少契合之处 ,但也存在很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 :承担反腐败职能的机构不独立 ,难以抵制各种压力的干预 ;举报制度存在问题 ,获取腐败犯罪信息的能力不足 ;侦查方式单一、落后 ,无法满足打击腐败犯罪的需要 ;证据制度不健全 ,不利于收集打击腐败犯罪的充分信息 ;对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不力 ,影响反腐败工作的法律与社会效果 ;相关法律制度存在缺陷 ,给利用公约追回外逃资金造成困难。为强化刑事诉讼对腐败犯罪的追诉能力 ,有必要对我国相关立法进行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腐败是权力的异化,从法律的角度来看,监控不力、惩治不严是权力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我国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套反腐败法律监督机制,但在监督实践中仍存在着种种问题,主要为监督理念缺乏;监督形式的运行不够协调;监督对象不平衡;监督方法单一,缺乏监督力度;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等。反腐败法律监督机制的完善应当通过中外对比,合理借鉴,更新理念,创新机构,走法制化之路。  相似文献   

9.
当前,日益严重的腐败形势与不断加大的反腐力度"并行不悖",被喻为反腐困境。形成该困境的原因很多,其中"重打击受贿,轻打击行贿"的反腐策略难辞其咎。这一策略在客观上纵容了行贿人,损害了法律权威,并可能导致司法裁量权的滥用。要铲除腐败的土壤,就必须改变这一策略,在行贿罪立法上取消"谋取不正当利益"和"财物"两个要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腐败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它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腐败产生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经济、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原因.腐败主要是权力的腐败.权力本身具有膨胀的特性,加上主体的私欲,便使腐败由可能变成现实.要想真正遏制腐败现象,必须从经济、政治、体制、法律、思想道德等多方面全面入手,其中,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及相关法律制度是最有效和最持久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论民事检察监督的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任何权力都必须接受监督.民事检察监督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民事审判监督机制,对于遏制司法不公具有极为现实的作用.对民事检察监督范围的科学界定,是研究民事检察监督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监督机关依法履行检察监督权的权限范围.民事检察监督应从审判独立、当事人处分权、裁判稳定性的关系等理论基础出发,结合我国检察监督的实际规定,进行范围的界定和划分.  相似文献   

12.
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刑建议制度是根据求刑权设置的用以确保罪刑统一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量刑建议制度,对保障量刑公正、增强检察监督、防范司法腐败、提高诉讼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案件报告的主题属性就是案件报告的作者在叙写案件的过程中应当引导读者认识案件事实中的是非两极,让读者从中看到案件及其破获案件的过程中显露出来的丰富社会内涵,并剖析社会问题,揭露社会的腐败现象,揭示不同时代滋生犯罪的原因。抨击邪恶,彰扬正气应当成为案件报告叙事主题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政治犯罪例外原则是国际刑事司法合作中的重要原则,对政治犯罪的认定存在双重标准,《刑法修正案(八)》删除了原叛逃罪中“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这一条件,一方面,在国内司法实践上,并不意味着在对叛逃罪的判定上发生重大变化;另一方面将给我国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尤其是对外逃贪官的引渡合作上,带来很大的障碍,此次对叛逃罪的修改,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5.
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都是诉讼追求的重要而不可或缺的目标 ,程序公正优先原则是要求我们在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发生冲突而且必须由一方作出牺牲的时候 ,程序公正应当居于优先照顾的地位。程序公正优先原则维护的是司法公正、司法独立和司法权威 ,同现代法治和民主具有内在的、天然的联系 ;它排斥的是干扰司法自治的社会和政治权力 ,与专制和独裁势不两立  相似文献   

16.
论刑事自由裁量权的价值蕴含及法律监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事自由裁量权是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一个热点。刑事自由裁量权是法官在法律没有规定或规定有缺陷时 ,在有限范围内按照公正原则裁判刑案的权力。它的价值至少体现在实现个别公正、保证法律的灵活性以及避免突变性立法等三个方面。法官的刑事自由裁量权可以通过动态控制与静态控制并举、诉讼开放等方式来加以监控。  相似文献   

17.
建立科学公正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是近年来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完善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我国对自由裁量权在司法解释中做了原则性的规定,但对于在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着的自由裁量现象,大多数法官认识不足,把握不够严格,随意性很大。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和严格把握司法裁量权,其适用的结果便会失去法的安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司法不公的现象便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18.
司法腐败侵害司法公正、削弱司法公信力并将导致腐败现象的恶性蔓延。引发司法腐败的原因既有司法工作人员的个人因素,也有司法系统的体制因素。有效遏制司法腐败的对策,一是提高司法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推进司法独立,以实现预防司法腐败;二是加强人大、政协对司法活动的监督,鼓励新闻媒体监督司法活动及保障公众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三是强化对司法腐败的惩治力度,警示潜在的腐败分子,从而最终实现对司法腐败的治理,还司法公正于民,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已经对我国生效,这对我国打击腐败犯罪、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外刑罚制度存在的差异以及各国在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方面存在的困难和分歧,使得我国在打击腐败犯罪的过程中出现死刑适用不平等的现象,这又成为刺激腐败犯罪嫌疑人外逃的一种动力。这一现象的产生对我国法制建设带来了危害作用,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要么在中外双边引渡条约签订过程中,请求对方放弃坚持死刑犯不引渡原则;要么我国废除对腐败等经济犯罪适用死刑。  相似文献   

20.
司法权具有多义性,但主要指审判权即裁判权,异化是哲学上的概念,司法权的异化是对其本质与价值的背离,司法权异化后具体显现为攻击性、混沌性、非终结性、非及时性,从而异化为一种侵犯公民权利的恶法。我们必须对司法权的异化进行矫正,寻找规制司法权异化的“阿基米德基点”,恢复其应有的正义品格,创造一个良好的司法权运作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