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工业发展必须走工业生态化道路,这符合其战略定位。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工业生态化水平不高。破解这一难题的途径是树立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科学理念、建立工业生态化的政策体系、优化工业结构、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生态工业园。  相似文献   

2.
保护生态、发展经济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战略构想,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当中强调要重点发展的旅游业,低碳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整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环保法制建设对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一些重要的法律制度尚未建立。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现状着手,分析环保法制建设在生态经济区的地位,提出完善鄱阳湖法律制度的建议,以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保护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为该地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契机。鄱阳湖地区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但目前存在生态旅游产业分布不太合理的问题,依据产业布局的原则,可以将鄱阳湖区划分为多个生态功能不同的旅游区,通过科学规划、加大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产业结构创新、构建区域生态旅游产业生态预警体系等,优化鄱阳湖生态旅游布局,实现鄱阳湖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时期是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加速江西绿色崛起的重要机遇期。江西应抓住机遇,扬长避短,积极进取:战略思维要有新高度、新视野;要有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引导;要全力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产业生态化转型升级;要发挥区域中心城市集聚、规模、辐射功能,围绕"一带五都五城"科学布局绿色低碳生产力;要倡导绿色低碳消费,引领绿色低碳社会建设,全面促进江西绿色崛起。  相似文献   

6.
《人事天地》2010,(21):8-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战略。最近,江西召开全省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赣鄱英才555工程"为龙头,全面实施八大人才工程,着力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才高地。"赣鄱英才555工程"是指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全省十大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福利的改善,带来犯罪数量及种类的相应变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犯罪有其区域经济犯罪的特点。这些经济犯罪增加了社会的经济成本,作为一种社会不安定因素严重危害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该区域经济犯罪高位运行的主要原因有:该区经济基础薄弱、经济转型中制度缺陷及鄱阳湖地域的特殊的地理环境。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际出发,控制经济犯罪高发的措施是:以打击为主,建立针对该区域的有效的科学严密的经济犯罪控制和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8.
论鄱阳湖生态文化与职业教育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为一体的大系统,在职业教育中融合生态文化教育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将职业教育和生态文化教育进行融合的有效方法包括课程设置、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和校外活动等。  相似文献   

9.
产业生态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屠凤娜 《理论前沿》2008,(18):36-37
产业生态化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选择。实现产业生态化对策主要包括:将产业生态化纳入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依靠科学技术推动产业生态化发展;完善产业生态化管理;建立有利于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世界科技与经济发展经验表明,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位因素,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由资源依赖型和技术依存型向创新依靠型嬗变的关键性环节;科技创新体现了契合省情、凸显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支撑高新产业转变发展方式、谋政策争项目引资金和全省合力求发展的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创新体系、高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文化和创新资源与市场等支撑。  相似文献   

11.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中部六省已经从可持续发展、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城市圈建设、解决民生等问题入手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但是,在具体举措上,中部六省依据自身优势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山西省以推动能源基地绿色经济作为主题;安徽省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河南省立足"三农"和城乡统筹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湖北省根据省情"三业并举",推进结构优化升级;湖南省实施了"一化三基"战略;江西省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引擎走绿色崛起之路。通过各省发展策略的比较,对江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九江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余干县、鄱阳县11个环湖县为样本,对其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环湖区人口、就业与经济发展不协调。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发展生态经济,做大经济总量,促进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提高就业率,实行人口、就业与经济发展间的均衡,从而促进环湖区各县经济的均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引力模型的分析表明,武汉、长沙、南昌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明显高于中部六省的其他省会城市组合。由此,构建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城市,涵盖大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以及湖北荆州、江西萍乡在内的"中三角"经济区,打造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为实现中部崛起、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支撑和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东营市是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和开发建设主战场,是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前沿城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于推进黄蓝国家战略的实施,“两个率先”的实现意义重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突破口是促进节能减排,中心环节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根本保障是加快体制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关乎国家核心利益”全新视野的观点,并通过对一般经济区存在的弊端的分析,提出几点忧虑。最后就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居主体地位的福建省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作分析探讨,指出:福建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劣势同在,机遇挑战并存,在中央全力支持海西建设的大好形势下,我们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高起点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产业集聚,促进产业集群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三角"包括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以武汉、长沙、南昌、合肥为核心的41个城市,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中三角"经济圈承载着中部崛起的希望,应力争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之后,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中三角"是个区域,只有"中三角"四省形成要素资源集聚效应,才能加速共同发展。近几年,江西外向型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区域经济发展较好、节能减排成效明显、进位赶超后发优势凸显,但从经济发展总量、农业规模、消费水平等方面看,江西落后于"中三角"其他省份。作为同属"中三角"地区,湖北、湖南、安徽推动经济发展的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区域发展为重点等相关举措值得关注。为此,江西应加快做好基础设施建设、鄱阳湖生态城市建设、产业集群建设、现代旅游业建设等五个方面建设,积极融入"中三角"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立足当前现实,保增长调结构的必然选择,也是着眼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政府作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意义重大,借鉴波特钻石模型理论,我国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中积极作为主要着力点有创造并提升生产要素、刺激并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发展并完善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激发并维护企业战略和同业竞争,针对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产业发展状况,找准着力点,探讨政府作为路径,将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围绕国家和贵州省确定的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构成,结合贵阳的资源优势、基础条件和现实状况,研究了贵阳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路,并从产业园区建设、法规配套扶持、科技创新体制建设、产品市场培育、人才储备等七个方面提出了贵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