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高飞 《外交评论》2010,27(2):112-126
在国际关系中,存在着三个行为体之间相互作用和反作用的现象。冷战时代的中美苏“大三角关系”极大地影响了国际局势的发展。冷战后,苏联解体、两极对抗格局不复存在,然而中美俄三国仍然在当代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中亚已经成为中美俄战略、安全、经济关系的交汇点,本文拟沿用大三角关系的模型和理论,以中亚地区博弈为切入点分析当前中美俄关系的特点、影响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介绍普京欧亚联盟的主要内容、发展路径和性质,分析普京提出欧亚联盟时机,认为欧亚联盟是俄独联体政策的发展,也是俄欧亚战略的重要支撑。欧亚联盟有可能建成,但并非原来的设想。欧亚联盟的发展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将"欧亚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了比较,指出如何认识欧亚联盟对中俄关系的影响,进而提出了中国的应对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南亚能源政治博弈中的大国竞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建华 《外交评论》2011,28(5):11-27
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中南亚成为冷战后大国角逐博弈的战略舞台。油气储量丰富、出口潜力巨大的里海是各大国着力寻求的世界能源替补基地,而里海油气资源国自然也得以寻求"油气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里海油气竞争不仅使中亚、里海乃至更大范围的中南亚地区成为大国在欧亚大陆战略争夺的敏感地带,也是21世纪全球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演变的聚焦点。中俄印三边合作有助于形成贯通欧亚内陆的油气管道网络,美国"大中亚计划"和上海合作组织在推进中南亚能源区域合作方面客观上存在异曲同工之处。超越零和思维,谋求互利共赢,当是中南亚国际能源政治演进之正道。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融入全球体系的过程中其身份仍然是一个欧亚地区性大国,而"一带一路"战略的开展越来越表明中国的战略重心聚焦于欧亚大陆,这为构建中国外交的欧亚战略提供了契机。中国构建自身的欧亚战略具有多方面的因素,涵盖地缘政治、经济发展、国家安全、文化传播、大国责任以及战略时机层面。如何构建这种欧亚战略也需考虑兼具系统的战略体系和清晰的战略布局,同时保持战略灵活性以避免与他国战略对抗。"一带一路"战略又与中国的欧亚战略之间具有重要关系,前者推动着欧亚战略构建,并成为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又应共同归属于总体的"和平发展"战略,将会长期指导中国外交实践。  相似文献   

5.
吉尔吉斯斯坦因其独特的地缘战略条件成为俄美两国在中亚博弈的“焦点”。在大国夹缝中生存的吉尔吉斯斯坦,独立以来始终奉行平衡务实的外交政策,努力周旋于俄关两大国之间,利用俄关在吉的利益争夺,巧妙运用平衡外交策略,使俄关两国势力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最大限度地获取了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6.
中美关系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又不断产生新矛盾的过程.中美在世界大棋盘上博弈,中美关系如何发展,将在今后一二十年左右世界大势.中美在亚太地区博弈.美国通过在该地区“拉帮结派”增大其总体战略力量,并希望中国“四面树敌”.中国必须反其道而行之,应在不同维度的周边外交棋盘上以平等态度睦邻、友邻、尊邻,努力“四面争友”,避免将周边国家进一步推向美国全球战略的怀抱.中美在各自的特殊时期博弈.两国都对外部环境变化十分敏感,都缺乏对对方的信任.同时,影响两国外交的国内因素也日趋多元、复杂.中国的战略对策必须建立在对美国真实战略意图的准确把握之上,否则就可能上大当、吃大亏.中美在日益兴起的新科技革命中博弈.中国必须改变仅仅以国内生产总值和军费多少来衡量国家实力的浅薄认识,对于国际力量对比的判断,必须以准确把握现代科技发展前沿作为基础.战略制定者必须对现代科技具有深刻理解,才能对中美总体实力对比做出准确判断.中美在信息网络化空间博弈.网络安全问题正在中美关系中日益凸显出来,并严重影响着双方对威胁的理解.中美在和平与发展时代博弈.尽管五角大楼曾预计战争将在2020年“定义”人类生活,但也有美国学者认为2012年至2022年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是“中美创新之战”,因为理智最终会占上风,人类会以创新与技术来解决真正重大的问题:人的生存而非杀戮.  相似文献   

7.
中美俄三边关系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最重要、最受瞩目的三边关系,任何一对双边关系的变化都将对第三方对外政策造成重大影响。美国重返亚太,积极推动北约东扩挤压俄罗斯地缘战略缓冲地带,俄美双方针对乌克兰是否加入欧盟问题展开"拉锯战"。作为俄美争执的第三方,中国应借此"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深化与俄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努力构建与美的新型大国伙伴关系,满足自身安全、发展需求的同时,承担大国责任,推进俄美双方以"不对抗"、"非军事"的方式和平解决利益纠纷,促进世界继续朝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8.
外高加索地区不仅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而且蕴藏有丰富的油气和矿产资源。"9.11"事件后,美国携北约进入该区域,俄美两国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争夺加剧,其背后不乏出于控制里海能源和管道走向的战略考量。俄罗斯力求维持传统优势,力图获得对关键能源设施的控制权;美国则竭力重塑地区能源格局,将能源问题与国家安全、对外战略和地缘政治问题紧密地联系起来,试图打破俄罗斯对中亚能源的垄断。俄美两国针对外高加索地区的能源政策,以及两国间围绕油气运输路线所展开的外交博弈,表明俄美"管道外交"受更深层次的政治、经济与战略利益的驱使,必将对该地区形势、俄与美欧关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国际格局多极化明显加快,同时多层化亦更加明显,冷战后形成的"一超多强"现已演变为"一超七强",八大力量中心分属三个层次,美国作为"一超"仍然独居第一层次,中国则成了第二层次以及"多强"之首。大国关系更趋多样化,双边、三角、"集群"互动并存。美欧联手压制俄罗斯适得其反,俄地缘战略影响力迎难而上。美日联手围堵中国枉费心机,中国妥善运筹中美"竞合博弈"、扩大合作、管控竞争。西方大国加紧抱团但同床异梦,中俄深化互信协作引领"金砖五国"协调。中国运筹大国关系更加主动,但也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简论日本的中亚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永彪  杨恕 《外交评论》2007,8(6):26-32
日本—中亚关系于2004年开始取得积极的进展,以"中亚 日本"对话机制的确立为标志,表明日本的中亚战略开始形成。日本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与中亚关系是有着不同的原因的。由于有着良好的基础等原因,日本—中亚关系将会较顺利地发展。日本介入中亚事务,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中国需积极应对,但不能简单地把日本的中亚战略看作是遏制中国的战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加速崛起、亚太行情看涨与美国"重返"亚太,中国的亚太战略以及中美亚太博弈愈发引人关注。当前亚太战略形势呈现五大特征,中国的机遇大于挑战。中国的亚太战略既有总体目标,又有领域目标,并将着力处理好六对重要关系。中国实施亚太战略需要多管齐下、四片经营。美国"重返亚太"针对中国崛起的一面突出,中美亚太互动竞争与合作复杂交织,亚太未来取决于中、美以及中国的邻国三方相互作用的合力。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受其战略文化的指引,它同中国的安全关系受其民族文化和外交哲学的影响。俄罗斯在其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的选择上,常常受到大西洋主义、欧亚主义和斯拉夫主义等思潮的影响,这些思潮成为指导俄罗斯对外战略选择的重要哲学理念。冷战结束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摇摆和波动之后,相对折中的欧亚主义在俄罗斯政府的对外战略指导思想中占据优势地位,俄政府开始把中国作为一个对俄罗斯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对待,强调同中国的安全合作,这对俄中双方带来了共同的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石油作为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先行者与实践者,在新时期提出了将中亚地区建设成为"四位一体"核心油气合作区的战略部署。中亚地区的战略位置、中国与中亚地区能源合作的现状和愿景、资源与市场的契合性,决定了中亚地区油气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中亚地区,油气合作要坚持"互利共赢、层次递进、市场导向"的合作原则。"资源、供应、效益、品牌"是中亚地区油气核心合作区的建设目标。要实现"四位一体",必须立足中亚地区油气合作现状和发展空间,进一步夯实资源基础,加强供应保障,提升质量效益,塑造品牌形象,最大化中石油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4.
乌克兰危机发生后,2014年欧洲和国际能源市场总体上并未呈现大起大落态势,全球油气价格反而稳中有降,这一表象的背后隐藏着俄、美、欧之间复杂的能源博弈。虽然俄罗斯没有如2006年和2009年那样切断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能源供应也未成为本次危机中威胁乌克兰和欧盟国家的焦点事件。但鉴于俄、乌两国分别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生产国和过境国,能源仍可能是俄、美、欧各方推进自身内外政策的重要工具。在此次危机中,俄罗斯"以我为主",坚持政经分离的政策,不希望政治冲突影响自身能源利益。美国"主动进攻",试图通过金融工具来影响能源价格,利用俄罗斯经济与国际社会接轨的一面,对俄罗斯施加压力。相比之下,欧盟在能源供应来源方面虽然仍旧处于弱势和被动地位,但已开始加速多元化步伐,并将继续强化与美国的合作。俄、美、欧三方激烈的能源博弈,围绕地缘政治的权力逻辑和全球治理的建章立制逻辑而展开,直接推动俄罗斯能源出口重心东移,为中国主动对俄施展能源外交、中日韩能源合作以及中美能源经贸合作提供了机遇。作为世界能源领域的需求大国,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以确保充足的外部能源供应和国内能源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中美战略关系经历了从零和博弈向第一个非零和博弈纳什均衡的转变,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动荡,现在又完成了向第二个纳什均衡的转变,这是一个既有利于中美两国、又有利于整个世界的博弈模式,在未来有可能维持大约50年。  相似文献   

16.
国家治理的发展,要求普京政府将各领域的有效管理同各种形式的多元治理相结合。以此为基础的俄罗斯欧亚战略经过了独联体、欧亚经济共同体和海关联盟的反复培育,最终通过欧亚经济联盟、身份认同等内容得到具体体现。面对地缘政治生态的一系列变化,俄罗斯希望通过巩固后苏联空间,促进与独联体国家在人文领域与安全领域的合作和共进。欧亚经济联盟是欧亚战略的经济载体,而国家定位和软实力则是欧亚战略的文化载体。俄罗斯的经验优势在于以动态发展的角色支持特定的传统价值,履行现代国家需要承担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及政治稳定等多重职能。  相似文献   

17.
张晶在其发表于《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0年第1期上的《(2020年前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及其内外政策走向》一文中,将俄《安全战略》提出的保证国家安全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政策概括为三点,其中第三点是:在保障个人安全、保障俄公民高标准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方面,  相似文献   

18.
军事透明思想源自美国的政治文化,应用于国际政治领域,既可作为建立互信的重要内容,也可作为与对手博弈的手段。早在冷战期间,美国政府即将其作为对苏遏制和竞争战略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其获益的关键是凭借自己在舆论和实力上的绝对优势,为对手制造一个难以摆脱的"透明困境"。尽管当前的中美关系与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有着很大不同,但并没能阻止美国将这一军事透明策略应用于对华政策之中,在宣扬"中国威胁"、扰乱中国安全环境、损害中国国际形象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美国"战略再平衡"的深入推进和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美军事透明度之争很可能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政府对"一带一盟"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模糊支持、局部接受,到比较积极地寻求对接合作、抱有期待、希望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便车和快车有所作为的过程。俄支持对接合作同时提出"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把中国作为"转向东方"最主要的伙伴,但中国并非唯一,且俄对双方合作持有某种保留。俄政府认可对接合作"一带一盟"有内部和外部两个动轮,经济与政治两重动机,认识和实践上具有矛盾性、两面性、实用性、动态性,还有政治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对"一带一盟"原则上抽象的肯定,并不直接等于具体的经济和人文合作成果,还需要中俄双方的相互理解、包容、付出、换位思考和双向思维。"利""行""通"是让"一带一盟"战略对接多出成果的三大法宝。  相似文献   

20.
美国战略调整基于其对外部安全环境和其全球军事战略的全面评估,有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动因,应对中国崛起并非美国战略调整的主要目标,更不是唯一目标。但是,从美国加紧调整亚太军事部署的动向看,其中防范中国的意图也十分明显,如果说,几年前美国还把中国界定为潜在"威胁",现在则将中国不断增强的实力视为日益现实的"威胁"。美国战略调整将使中国周边安全局势中的不确定性增加,相对平静局面极有可能出现波折和动荡,中美关系的战略稳定将受到冲击。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具有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并对中国大战略筹划提出更高要求。为此应全面准确把握中美关系的时代特征,拓展战略合作空间,有效制衡和努力消解美国战略调整对中国带来的战略压力,维护中美关系基本的战略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