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认定交通肇事驾驶人是交通民警公平、公正处理交通事故的前提,对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避免形成冤假错案,切实保护受害人利益,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办案交警可通过肇事车辆碰撞痕迹与可疑人员身体损伤部位对应关系的分析、现场遗留物的比对、DNA检验、证人证言收集、视频资料分析等方法来认定交通肇事驾驶人。  相似文献   

2.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由于其独有的特点和功能,实践应用中能够从区别于文书鉴定的角度对文书物证进行同一性认定、甄别真伪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好地弥补文书鉴定之"不所为",增强鉴定结果的把握程度。通过案例分析,确立了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文书鉴定功能的逻辑性和可行性,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司法鉴定领域的发展前景有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侵权归责和强制保险是机动车事故责任制度的核心,<道路交通安全法>针对机动车人身损害的侵权责任和强制保险作了原则性规定.新近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特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专列为一章,规定了机动车相互之间、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归责原则,进一步明确了机动车所有人和使用人分离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后侵权责任的归属问题等.准确理解两部法律的关系和具体规定是依法合理认定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驾乘人员认定案件进行剖析,可知利用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检验鉴定技术,综合分析确定驾乘关系,可以准确认定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从而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和司法诉讼提供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数量的急速增多,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不断攀升.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涉及到的很多法医物证个体识别和同一认定问题,在DNA分析技术迅速发展下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现就DNA分析技术的进展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事件相关电位心理测试技术是近年来被引入犯罪心理测试研究领域中一项新型技术,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受测者对刺激信号的信息加工,为研究者揭示受测者大脑中的关键信息提供帮助。事件相关电位心理测试技术能够弥补目前多导仪心理测试技术的不足,提高结果认定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提高机动车驾驶人素质是预防交通事故的治本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驾驶人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左右着事故预防的全局。预防交通事故应当放在对交通参与者,特别是驾驶人的管理上。因此,全面提高驾驶人素质,是预防交通事故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8.
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是处理交通事故中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认定主体的特定性和权威性,体现在相对一方当事人没有其他选择余地的只能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法律法规授权作出的一种行政行为。该责任认定行为直接关系到当事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问题。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不服,根据行政诉讼法的立法宗旨,以及行为对相对人权利和义务的影响,应当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9.
机动车驾驶证作为驾驶机动车的权利载体,在涉及机动车驾驶人管理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电子驾驶证是基于机动车驾驶人原有的权利内容载体,再加载电子信息后具备电子化功能的机动车驾驶证。电子驾驶证可以用于解决未来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过程中的身份认证问题,为今后的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高效率管理机动车驾驶人的身份认证等问题的研究奠定基础。我们从机动车驾驶证的发展历程和全球发达经济体的机动车驾驶人管理等方面入手,结合当今的电子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展望未来我国机动车驾驶人的管理模式,为今后更好地管理和服务日益增长的机动车驾驶人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交通事故责任与交通肇事罪的认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交通事故责任规定为认定交通肇事罪的成立条件,混淆了行政法律责任与刑事责任之间的界限。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性质应当界定为行政裁决行为。依据交通事故责任判断交通肇事罪的成立,弱化、虚置了交通肇事罪实行行为和因果关系的判断,阻隔过失的判断,而交通事故推定责任更具有处罚没有实施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行为的人的可能性。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修改司法解释的规定,删除交通事故责任条件,理性回归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本质,维护刑法评价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1.
交通事故认定是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最为关键和核心的环节。新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增加了交通事故认定复核程序,使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走出因缺少交通事故认定重新认定或复核程序而处于尴尬的境地。文中论述了交通事故认定复核的依据、交通事故认定复核的演变及基本运作、交通事故认定复核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心理测试技术是通过编题提问,形成心理刺激,触发被测人的生理反应,以提取其心理痕迹的技术。将之用于犯罪心理测试,可以评判嫌疑人与案件的相关性。在表述犯罪心理测试原理的基础上,简要介绍声析型、脑电型、多道仪三大类心理测试仪的使用情况,重点说明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侦查中的应用。犯罪心理测试要在案件侦查中发挥其作用,主要通过恰当的编题方法和具体的测试操作去实现。常用的犯罪心理测试编题法有:准绳问题测试、紧张峰测试、犯罪情节测试等。它们都体现了心理现场的原理。测试原理研究的进展,是测试科技含量提升的节点。犯罪心理测试成败的关键,在于测试仪的准确率、编题技术是否切合实际、具体的测试操作技能等,它们都要依赖于科技进步去实现。  相似文献   

13.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实案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年,我国研制的PGA型心理测试系统正式通过公安部审定。十多年来,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已达到排除无辜准确率100%,知情相关、作案相关认定准确率98%,测后讯问突破的案件占受理案件的80%。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刑事侦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调查取证是责任认定的基础.而如何把握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则是责任认定的关键.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工作中,尽管现场勘查齐全、事实清楚,但对事故的认定有时还是意见不一,各持己见.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因果关系”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中的作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因果关系”主要由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定量分析,交通事故产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5.
交通事故处理是公安机关的一项专门职责,责任认定是其中一项流程。围绕公安机关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界定产生过诸多分歧,其本质应当属于事实认定。它意味着认定过程中的客观性、科学性与因果联系,应当尽可能减少价值判断因素。公安机关交通事故处理民警在责任认定过程中应当认真领会与坚持《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法律精神,回归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正确轨道,将交通事故责任的法律判断、价值判断交于法院。  相似文献   

16.
心理测试技术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科技手段,在侦查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心理测试的结果能否作为刑事诉讼的证据,法律上对此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为了进一步规范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有必要就这项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科学原理和测试结果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建立、健全心理测试技术应用制度。  相似文献   

17.
数字式驾驶证是基于机动车驾驶人原有的权利内容载体,再加载电子信息后具备电子化功能的机动车驾驶证。数字式驾驶证可以用于解决未来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过程中的身份认证问题,为今后的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高效率管理机动车驾驶人的身份认证等问题的研究奠定基础。数字式驾驶证伴随着当今社会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在未来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服务工作中,借助联合机动车电子行驶证和全国统一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发挥出传统纸质驾驶证无法实现的诸多功能,凸显出社会身份验证的价值,为机动车驾驶人提供便捷的身份认证和金融支付等功能服务。  相似文献   

18.
有关学者及司法实践均将交通事故认定或定位于具体行政行为,或认定为证据,将两种属性置于相互对立的地位。随着《道路交通安全法》将交通事故认定书定性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当事人申请重新认定、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随之丧失,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维护和救济。事实上,交通事故认定属于一种行政确认行为,其书面结论的证据能力并不影响其具体行政行为的本质属性,两者完全可以协调统一于交通事故认定一身。  相似文献   

19.
心理测试技术在司法实践领域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因鉴定结论的敏感性和其本身固有的缺陷,致使人们对该技术依据原理的科学性、心理测试仪器性能和应用伦理等提出了质疑。同时,心理测试机制的混乱,行业标准的模糊和法律地位的不确定等问题的存在也在客观上限制了该技术作用的有效发挥。对上述争议和问题的细致梳理,有助于研究者和实践者达成共识,有的放矢地改进技术,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测试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非机动车、行人上高速公路引发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应在确定交通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机动车一方适用严格责任作为归责原则。同时,受害的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一方的行为是一种自甘冒险的行为,具有严重的过失,应当实行过失相抵,将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的过错折抵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使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