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的出台对社会以及国家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政策只有在实践后才能知道是否合适,是否起到其应发挥的作用。政策实施后,如果不对其进行必要的评估,也就无从知道政策是否取得了预想的效果,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由此看来,公共政策评估是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在现实操作过程中,政策评估仍然存在着目标不明、评估主体缺陷、缺乏第三方组织和公众参与等问题,因此,需要从思想意识、法制化建设、多元化评估主体构建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地方公共政策评估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是指特定的主体对社会公共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的过程。这一概念具有三大特征 :首先 ,公共政策的主体是特定的 ,在我国主要是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其次 ,公共政策的客体是社会公共资源 ,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实际资源和潜在资源。最后 ,公共政策是一个动态过程 ,它由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三个阶段构成。政策评估是根据某些特定标准去判断某一项公共政策是否具有价值或有什么价值。[1] 有关政策评估的对象 ,学术界存在很多歧义 ,其焦点在于政策评估究竟是以政策结果还是以政策方案作…  相似文献   

3.
试析公共政策评估主体的多元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公共政策评估主体多元化的原因,分析了公共组织自身和公共组织外部评估主体在进行政策评估中的优缺点,并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360度绩效考核的概念引入公共政策评估之中,认为政策评估主体也可以形成360度的评估主体体系,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360度的评估主体体系在具体运作中需要平衡和考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公共政策目标的达成取决于一系列因素的相互影响。其中,政策执行主体是公共政策得到正确有效执行的关键性因素。从政策执行主体的角度探讨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一些障碍因素,并研究相应的应对策略,对实现公共政策的目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机构是否合理,人员是否具有相应的素质,工作制度是否健全,决策是否正确等是通过政策执行结果来检验。政策执行是对决策目标进行实践验证,进一步完善决策。政策执行的效果是评估政策效益的客观依据,通过评估,改进政策制定和执行体制,提高政策效益。而地方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直接实施的主体,如何有效的执行公共政策,是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公共政策执行的涵义,影响我国地方政府执行公共政策的因素和解决阻碍地方政府执行公共政策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希望能对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效率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公共政策的合法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法性作为政治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国家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中对政府的统治和治理产生着重要影响。作为公共政策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属性,合法性是公共政策具有实施效力的关键和保证。政策合法性包括政策主体的合法性、政策内容的合法性、政策程序的合法性和政策依据自身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7.
公民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最主要的非官方政策主体,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发挥着直接的重要作用。当前需要转变执政观念,完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有关制度,加强公民素质建设,提高公民参与能力,提高公民参与组织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政策企业家理论对于解释政策过程是一种有效的理论工具。政策企业家在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政策创新、政策变迁以及政策评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以此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以政策企业家为基准,并从政府部门内部的政策企业家和政府部门外部的政策企业家两个角度来阐述政策企业家对公共政策过程的影响,以期对我国公共政策过程有所裨益和启发。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文化分析是公共政策分析的一个重要向度。公共政策文化是指与特定的公共政策相关的行为主体对该项公共政策所持的倾向模式。公共政策文化具有系统性、内在性、差异性、能动性、可塑性的特点。政府是公共政策文化建设的主体,公民在政策全过程的政治参与是公共政策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公共政策主体与公共政策对象之间的文化互适和文化包容是公共政策文化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的价值问题是政策科学的基本问题,价值取向是政策最本质的规定性。所以公共政策评估价值取向研究是公共政策评估研究不可缺失的向度。本文从理论视域探讨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在价值寻求,构建了公共政策评估的综合价值取向模型。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政策评估的核心功能是识别某项政策的因果效应。由于传统的政策评估方法在因果推断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近年来实验设计与因果推论开始被应用于西方政策评估研究中,并逐渐发展成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领域开展循证研究的重要工具。本文综述了基于实验的研究设计的最新进展,并结合最新的研究案例探讨了随机对照实验和准实验等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公共政策评估中的应用,以期为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实践提供新的方法和视角,并最终提高我国政府的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的“执行互补”是公共政策实现的重要前提与保障。它不仅指政策执行队伍的互补,还指政策执行过程中组织、执行手段、执行主体、执行信息等方面的互补,而其中每一方面又是政策“执行互补”的小系统。“执行互补”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在现实中存在着各种因素阻碍着政策的有效“执行互补”。本文最后简要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略论珠三角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绩效评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是珠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内容。顺利推进珠三角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必须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包括评估组织体系、评估技术体系和评估结果的应用,其核心问题在于赋予责任主体明晰的权责,评估政策实施绩效,强化问责制度,以督促政府树立正确的绩效观念,切实提高公共政策效能。  相似文献   

14.
政府决策咨询机构是以影响公共政策为宗旨的政策研究机构,政策咨询程序的规范与否将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公共政策质量的高低,咨询机构贯穿于政策制定前、政策制定中和政策评估反馈程序的各个环节,要努力规避政策咨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咨询程序。  相似文献   

15.
政府治理创新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中国地方政府采纳其他地方的创新政策来治理当地的社会问题颇为盛行。公共政策创新扩散是一种政策活动被新的公共政策主体采纳并推行的过程,但政策扩散过程中的学习借鉴和跟风模仿往往难以区分。以政策过程理论为基础,重点分析网格化管理在克拉玛依市的议程设置、政策方案制定、政策出台、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中的全貌。网格化管理在克拉玛依市的扩散是一种政策学习而非跟风模仿,也是中国政府治理创新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政策对社会影响深刻而广泛,目标群体的利益格局一般都要受到影响。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主要是社会各阶层成员,社会阶层之间在政策制定、执行、评估与反馈等诸多环节作用迥异,基于这种差异形成的政策利益分配机制会导致政策失灵。为防止或消除"政策失灵",政府应当健全和完善政策利益分配机制,调整政策过程相关利益主体的结构,以保证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是公共政策学本土化研究和学术发展的重要一年。在借鉴国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中国学者在分析框架层面提出的政策过程新模型、建构主义政策研究纲领、制度理性选择框架、政策创新和扩散的政策网络视角等都有显著的学术创新;在研究主题层面,他们立足我国重大经济社会政策问题,重点关注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信息、公众参与公共政策过程、公共政策民主化与法制化等重大问题。在学科前沿层面,公共政策协同性研究、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公共政策工具研究、公共政策伦理研究将成为公共政策学新的学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18.
悖论现象充斥于农村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并极大地影响了其政策绩效。这些悖论既包括政策决策的国家视角与政策执行的社会路径之间的矛盾、体制性冲突引发的政策梗阻现象,也有政策执行主体自身目标与价值观的冲突。农村公共政策悖论的存在,本质上是利益和文化多元性的客观反映。因此,减少政府层级、合理界定多元主体的利益边界,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包容性文化,是有效缓解农村公共政策悖论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作为维持公共政策系统有序运作的重要维度,合法性的高低不仅影响政府治理的正当性和有效性,也对政策实际效果产生正负型的向度指引。其中,公共政策的合法性获取离不开对政策主体、政策执行、政策客体的探讨。然而,政策主体的“非市场缺陷”、政策执行的“分裂操作”、政策客体的“低水平参与”,成为引致公共政策合法性削弱乃至失效的三大痼疾。要提升公共政策的合法性,需提高政策主体的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优化政策执行的法制环境与监督机制,拓展公民政治参与范围和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20.
基于社会资本构建灾害防救多元参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悖论现象充斥于农村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并极大地影响了其政策绩效。这些悖论既包括政策决策的国家视角与政策执行的社会路径之间的矛盾、体制性冲突引发的政策梗阻现象,也有政策执行主体自身目标与价值观的冲突。农村公共政策悖论的存在,本质上是利益和文化多元性的客观反映。因此,减少政府层级、合理界定多元主体的利益边界,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包容性文化,是有效缓解农村公共政策悖论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