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已经把志愿服务提高到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服务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当代“公民社会论”者把志愿性社团看作是公民社会的核心要素,研究志愿服务需要与研究公民社会相联系。国内外对公民社会的研究主要有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现代西方学者对公民社会内涵和分类的研究,以及我国专家学者对公民社会的研究等。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公民社会是与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的,市场经济必然催生公民社会;公民社会的组织形态是志愿团体,志愿团体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是公民社会成熟的标志;公民社会在发展市场经济、促进民主政治、遏制国家权力过分膨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志愿精神”指的是人文关怀、权益维护、社会责任与公益利他等内容为价值取向的、自愿的、不为经济报酬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思想意识。志愿活动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志愿精神是社会组织和公民社会的精髓。我国志愿精神的内在动力主要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志愿精神在实现国家、市场和社会三者的互动治理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鉴于我国目前志愿精神发展的现状,政府应该在加强社会教育、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建立竞争、激励机制等方面更好的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后期兴起的“社团革命”的基本理论基础之一即公民社会理论。从国家与社会二元理论结构基础上发展出的国家、经济、社会三元理论,将公民社会看作是国家与经济控制之外的社会领域。公民社会理论的中心话题是如何建立具有自治、自主、自律性的包括非政府公共组织等的社会组织。从非政府公开行政角度,我们可以将由非政府公共组织实施的非政府公共行政大体分为基层自治行政、公共事业行政、民间志愿行政、社会中介行政四类。非政府公共行政凭借非市场、非政府机制运行。  相似文献   

5.
国际公益机构和志愿组织的发展趋势对于中国志愿组织的兴起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联合国"国际志愿者年"启动后的十年来,中国志愿组织发生转型,体现为党政背景的志愿组织走向社会化,"挂靠式"志愿组织走向自主化,民间志愿组织走向规范化,境外在华志愿组织走向融合化,非正式志愿组织走向合法化,网络志愿组织走向联盟化。伴随中国社会管理创新与和谐社会建设,志愿组织的发展壮大、多元活跃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志愿服务发展呈现出活跃状态。各地区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发展志愿服务组织,陆续出台政策法规;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多种类型组织涌现出来;城乡群众对于志愿服务组织的认同程度最高,迫切希望参与服务;网络志愿服务组织异军突起,创造出新颖多样的服务方式;志愿服务组织的"裂变"与"联盟"成为值得注意的新现象;各地区逐渐形成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的支持系统并发挥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中国志愿服务组织体现的社会功能在于:一是志愿服务组织体现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二是志愿服务组织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三是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四是志愿服务组织传播文明进步的思想观念;五是志愿服务组织协助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7.
志愿服务支持型组织是我国志愿服务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产物,对于优化志愿服务组织格局、构建完善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以产生背景、组织形式、支持功能、资金来源、组织运行等核心要素及其内在逻辑和相互关系为分析框架和影响因子,通过对北京、广州、贵州等省市支持型组织的实地调查,发现我国支持型组织存在三种典型的发展模式:政府主导型、民间(公益)创业型和其他社会力量推进型.这三种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既离不开政府创新管理的支持,也需要支持型组织不断增强自身的社会公信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青年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面向,志愿服务是公民社会健康状况的晴雨表。青年志愿服务从培养公民意识、促进公共参与、提升人际关系能力与职业适应性、促进就业以及预防反社会行为等方面有力地促进了青年发展。因此,政府应通过完善志愿服务立法,扶持和培育志愿组织,引入服务学习课程以及鼓励家庭志愿服务等措施推展青年志愿服务,促进青年发展。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持续推进和公民社会的崛起,志愿服务精神的推广普及,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河北地域特色文化传统的影响,在官方志愿服务动员之外亦逐渐形成了一股民间志愿服务热潮,一批带有自组织特征的民间志愿服务组织正逐渐在助学帮困、关老爱幼、环境保护、社会应急等方面发挥着日益广泛的影响和积极作用,亦凸显出资金困境、专业化困境、合法性困境和认同困境等问题。政府正确应对民间组织的崛起,并在互动中实现社会管理理念、体制、制度的创新,对于促进民间组织健康发展以及实现社会管理科学化都将具有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非政府组织又称第三部门,在美国则主要称为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开始获得较快发展,其形成同样与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有关。从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看,这种非政府组织与公民社会基本上是同构的,而公民社会常常被用来指同国家相分立的社会,或者指在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和企业与国家之间的社会组织或社团一类的中间层。  相似文献   

11.
志愿服务作为青少年公民参与社会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崭新方式,日益成为青少年公民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尝试探讨青少年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从而增强公民意识、提升公民素质、实现公民成长;同时,公民教育的深入开展,又是促进公民参与志愿服务、实观志愿服务兴旺发展的重要基础,两者互相效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调查分析大学生当前的公民素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志愿服务与公民精神的契合性入手,分析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公民素养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从志愿服务的实践教育、服务领域、激励机制以及服务内容几个方面,分别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公民技能、增强大学生的公民参与以及拓宽大学生的公民视野,为志愿服务提升大学生的公民素养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四川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为研究对象,着重思考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背景下农村社会组织的变迁与公民社会的构建,企望在行动和结构的双重层面上对国家政权建设和农村社会组织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解释的同时,又对现实农村社会组织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组织的发展,离不开庞大的志愿者队伍。我国老年人志愿者的参与率低、参与热情不高、参与志愿服务的领域过窄,志愿活动的开展还处在摸索阶段,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老年人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应从老年人志愿者的角度出发,依据老年志愿者独有的特性及其参与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的良性动机,培育服务意识、创新管理机制,逐步提高老年人在社会组织志愿服务中的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15.
警察是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警察权力的运行不仅关系到一国的国家主权和社会秩序.而且与公民的人身自由及生命财产息息相关。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安机关只有依法行使警察权,才能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行使警察权力的实质就是运用警察权力对社会行为进行干预,是依据有关的法律规范来调整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的社会关系。行使警察权必须遵循五项原则,即法定原则、公共原则、责任原则、比例原则、程序原则。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障作为公民抵抗风险与危机的重要手段,是社会群体的社会安全网和保护伞。近年来天津市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目前所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要完善天津市的社会保障体系,一要增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依法参保的意识,二要加强养老保险制度条例的执法力度,三要加强政府机关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四要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要重视全社会的统筹协调。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治安志愿者制度及其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治安志愿者制度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当前存在制度保障不足,公众参与热情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政府支持不足等问题。限制我国治安志愿者制度推进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治安志愿活动所处的初级阶段、公安机关认识不够、有效沟通平台缺乏、激励体系不完善等。对此,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支持、帮助治安志愿组织的发展,规范治安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管理制度,设立治安志愿者服务网站,构建多元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治安检查是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也是发现治安问题,堵塞治安漏洞,消除治安隐患的一种行政管理措施。公安机关在执法中常常将治安检查权等同于刑事搜查权,对公民权利造成严重侵犯。在警察检查权的制度设计中,应将公共领域的检查权与私人领域的检查权作明确的区分;在公共领域进行治安检查应当以保障警察执法效率为主,适用宽松的法律控制,当警察针对私人领域行使检查权时,应当适用严格的法律控制;从尊重和保护公民宪法权利的角度着眼,公安机关应完善场所检查和公民身体检查的规则。  相似文献   

19.
从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公共组织与企业、家庭等私人组织的根本区别在于,其与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对象(公民、社会公众、社区成员)之间不是市场交换关系,而是委托代理关系。"政府"与"社会"是公共组织的两种基本形式,前者可以定义为通过国家权威强制供给公共品或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组织;后者是非政府性或民间性质的公共组织,自有其一系列特殊规定性。当代世界各国公共组织变革与整合的基本取向和趋势,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市场化、民营化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公共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诸多与"非营利组织"词义相近的名词,为争夺官方认可权和大众认可权展开了博弈.其中,"非营利组织"较"非政府组织"的后来居上,"公民社会"取代"市民社会","非营利组织"淘汰"非赢利组织"和"非盈利组织"--这种语词博弈的背后,反映出非营利组织这一西学理念在中国这样一个异质文化的环境中所遇到的引导、牵制和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