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大众文化具有商品性、市场性、世俗性、娱乐性等特征,因而与农民犯罪的发展轨迹和趋势发生内在的联系。大众文化与农民犯罪的发展轨迹具有同步性。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农民犯罪的发展趋势表现为:犯罪总量上升,性质愈来愈严重;侵财犯罪和性犯罪增多,且日益多样化;团伙犯罪增多,并日益呈有组织化;流动犯罪增多,并日益向城市发展;财产犯罪增多,社会危害加大。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的普及与农民犯罪的发展表现出某种同步性,这是两者存在内在联系的深刻反映。大众文化本身的一些特征表明,其是诱发农民犯罪的重要因素。在大众文化环境下,农民犯罪总量将上升,性质将愈来愈严重;侵财犯罪和性犯罪将增多,且日益多样化;团伙犯罪将增多,且日益有组织化;流动犯罪将增多,且日益向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逐年增多,危害日益严重,且呈现出新的动向与特点。而未成年人犯罪是犯罪的源头,要遏制犯罪,必须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从源头抓起,预防、治理青少年犯罪中的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在农村青少年中,以暴力为特征的凶杀、抢劫、强奸等严暴案件日渐增多,且施暴程度越来越激烈.除犯罪性质暴力化外,农村青少年犯罪还具有犯罪成员群体化、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区域异地化及低龄化、智能化等特点.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的矛盾,农村青少素质低下与需要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矛盾,农民渴望快速致富与现实贫富差距拉大的矛盾,农民强烈的自治愿望与农村基层组织管理不当的矛盾,诱发犯罪因素增多与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等,是引发农村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减少和预防农村青少年犯罪,要遵循"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既要长期坚持"严打",又要注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还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构筑起农村长治久安的新的"长城".  相似文献   

5.
一、加快城市化进程 ,必须防止贫富差别过于悬殊在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时候 ,一些农民原有利益必将受到破坏。同样 ,一些城市市民原有利益也会发生变更。进城农民与城市市民之间的利益冲突是引发各种城市犯罪和城市犯罪日益增多的重要原因。因此 ,减少利益冲突 ,加强犯罪预防是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环节。不仅市民与农民之间存在着贫富悬殊的矛盾 ,而且农民之间也有阶层分化现象。农民企业家与农民工 ,都是农民 ,但贫富差异是相当大的。富者认为自己应该富 ,而贫者认为自己不应该贫。这种贫富状况的冲突正是导致犯罪增多的一…  相似文献   

6.
农民犯罪一直是我国犯罪的主流,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我国社会治安形势。农民犯罪随着我国社会改革开放的发展而发生着较大变化,了解这一变化对制定预防、矫治犯罪政策,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意义重大。以什么样的标准来界定农民犯罪,将影响人们对农民犯罪态势的分析。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进行的犯罪才是农民犯罪,随着农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民犯罪将逐步减少,预防、矫治犯罪的策略也应有所调整。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被当今国际社会列为吸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在我国,青少年犯罪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呈现出犯罪数量急剧上升的态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青少年犯罪仍然保持高住运行态势,且恶性案件持续增多,犯罪日益呈现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等趋势。从江西省的情况来看,青少年犯罪也呈现出与全国基本相同的态势,但在犯罪结构、犯罪形式、犯罪人年龄结构、犯罪动机和目的、犯罪行为特征等方面,又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文章对当前江西省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作了客观分析,以期为防范和治理江西省乃至全国的青少年犯罪做些基础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犯罪问题也日趋严重。农民犯罪是当前影响我国社会治安 稳定的重大问题之一。鄢陵县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其农民犯罪问题较为突出。通过对 大量案例的分析比较,找出农民犯罪在不同时间和环境内的规律;有助于有效预防和遏制 农民犯罪。  相似文献   

9.
犯罪源头-未成年人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逐年增多,危害日益严重,且呈现出新的动向与特点.而未成年人犯罪是犯罪的源头,要遏制犯罪,必须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从源头抓起,预防、治理青少年犯罪中的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犯罪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城市居民。这一情况是由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人口原因决定的。要控制农民犯罪增长势头,保证全国治安大局稳定,必须让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并由其流出和流入地的有关方面,分别针对农民和农民犯罪的特点,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同时,城市犯罪增长的速度更快.与发达国家相比,犯罪率的持续快速增长,犯罪结构中暴力犯罪减少和财产犯罪增多等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犯罪的共同特征;在犯罪人口的变动和犯罪空间结构的变化上,中国和其他国家有明显的不同:进城农民成为城市最大的犯罪主体,城市治安秩序由中心区向外呈递减态势,导致城郊结合部成为城市最集中的犯罪区域.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区犯罪案件比重的迅猛上升主要是犯罪统计的技术因素所致,城市地区刑事犯罪的实际严重程度也低于其刑事案件占全国比重所标示的量度;另外,城市地区刑事案件数量增长速度超过其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以及城市地区户口人口遭受犯罪侵害机率的明显增加,主要是出现了大量的进城农民犯罪。但城市地区户口人口都应全面地看待由进城农民增多导致城市地区犯罪的额外增多这一问题,城市地区的有关部门也应自觉地把城市地区作为全国打击犯罪的主战场,承担起促进城乡治安稳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新旧体制的交替,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特别是利益关系的调整,诱发、滋生犯罪的因素不断增多,刑事犯罪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犯罪活动多元化、复杂化、智能化;恶性案件居高不下,犯罪手段升级,犯罪危害加剧;犯罪分子的反侦查意识和反侦查能力越来越强;严重暴力犯罪、流窜犯罪、有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经济犯罪等一些新型的犯罪呈明显增多趋势。刑侦部门的任务越来越重,侦查破案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公安部审时度势提出并实施了,以“建立覆盖社会全面的刑警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受诸多深层次社会矛盾的影响,农民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当前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问题之一。本文旨在进一步找出不同时期和不同时间内农民犯罪的主要原因。一、农闲时易发案件的主要原因 通过多年来对农民犯罪统计的情况看,农闲时节发案数占全年发案数的80%左右,其中盗窃、伤害、抢劫案件较为突出,其原因是: (一)农忙时农民经常起五更搭黄昏,疲惫不堪,故农民犯罪分子作案的时间、精力相对较少。而农闲时多数农民则整天无事可作。人闲生是非,充足的时间为他们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 而从受害者被侵袭的原因分析,农闲…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犯罪现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青少年犯罪数量不断增多,危害程度不断升级,且犯罪日益低龄化,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青少年自身的年龄、心理特点决定了其实施犯罪时所遗留的现场具有特殊性:犯罪现场较具“原貌”;现场的明态信息比较多;犯罪现场反映着青少年的心理痕迹;与现场关联的主要是传统刑事犯罪;现场反映出青少年作案“就地取材”的特征。剖析青少年犯罪现场的特点有利于刻画作案人脸谱、确定侦查方向。  相似文献   

16.
聋哑人犯罪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跨省、跨市犯罪率和身份不明的案件总体呈上升趋势;未成年聋哑人犯罪呈下降趋势;犯罪类型主要集中在财产犯罪方面,种类不断增多;共同犯罪仍是聋哑人犯罪的"最佳选择";女性聋哑人犯罪人数逐年增加,且与男性聋哑人的犯罪生涯相同。在逐一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从聋哑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聋哑人保护的法律制度完善等方面为聋哑人犯罪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涉枪犯罪在我国持续增长,在犯罪过程方面,涉枪犯罪具有阶段性、突发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在犯罪成员方面,涉枪犯罪行为人多为两劳释放人员和无业中青年,且团伙犯罪日益增多;在犯罪时空方面,涉枪犯罪大多发生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的地区,虽然可以全天候实施,但有些涉枪犯罪在时间分布上的规律性还是比较明显;在犯罪类型方面,涉枪犯罪以侵财为目的持枪抢劫罪居多;在犯罪对象方面,持枪犯罪的侵害对象多为机动车、金融机构及个体经营者;在犯罪工具方面,涉枪犯罪中的枪支多为民用枪支和自制枪支。  相似文献   

18.
流动人口犯罪及其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动人口犯罪是大规模人口流动产生的负面效应,也是当前社会治安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从案犯的职业来看,大多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因此,治理流动人口犯罪,须标本兼治,要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减少农民盲目外流,开展综合治理,实现流动人口管理法制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科技犯罪较之国外的高科技犯罪尚处于较低的层次水平,但是一些高科技犯罪在我国已呈雏形,有的科技犯罪的水平已相当高超。我国高科技犯罪总体上呈现五种发展趋势:犯罪危害目趋严重化、隐蔽化;犯罪对象区域和空间区域的扩大化;犯罪人员低龄化、智能化并存;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施传统犯罪呈加重化趋势;无意识犯罪增多。  相似文献   

20.
涉农犯罪是以农村、农业、农民为侵害对象的犯罪,主要指涉及危害农村社会稳定、破坏农业生产和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它主要包括坑农害农犯罪、破坏农业生产犯罪、农村土地犯罪、农村职务犯罪、破坏农村民主管理犯罪以及败坏农村社会风气的犯罪。涉农犯罪的形态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如不重视农业、不重视农村建设、农民的弱势化以及农村基层组织涣散等。因此,防范涉农犯罪的基本对策主要应从重视农业、重视农村基层建设、培育农民公民意识、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以及强化农村社会控制力量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