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新增极端主义犯罪,与恐怖主义、恐怖主义犯罪并列规定,顺应了我国反恐的现实需要、呈现出刑法早期化介入趋向、回应了当下社会治理对安全价值的诉求。为进一步表明我国预防和打击极端主义犯罪的立场,一方面刑事立法应当明确界定“极端主义”的概念,秉承“适度犯罪化”理念以恪守积极预防的边界;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刑事司法合作,不断提高预防和打击极端主义犯罪的国际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2.
从广阔的视角看问题,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人口走私犯罪、法人犯罪、白领犯罪、职务犯罪等将成为人们备受关注的焦点.总的来看,犯罪将出现组织化程度日益严密、高科技水平越来越高,知识经济色彩浓化等趋势.  相似文献   

3.
财产犯罪是一类犯罪,由多种具体侵犯财产犯罪的类型组成。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我国的财产犯罪具有犯罪数量高发化、犯罪性质严重化、犯罪形式多样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等重要特点。财产犯罪严重影响广大群众的安全感,不利于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必须采取有效对策,遏制财产犯罪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称“涉卡”犯罪包括信用卡犯罪和使用信用卡、储蓄卡犯罪。我国刑法规定的信用卡犯罪大致有三类 :伪造信用卡、信用卡诈骗、盗窃并使用信用卡 ;使用信用卡、储蓄卡犯罪具有信用卡犯罪的一般特征 ,但犯罪手段更为狡诈 ,涉及的犯罪种类更多 ,社会危害性加大 ,而司法机关对之却往往难以适用我国现有法律定罪量刑。“涉卡”犯罪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产生、演变。目前 ,这一新型犯罪正呈日益严重之势 ,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 ,厦门市的情况就颇为典型。在打击对策上立案是关键性问题 ,各地公安机关应树立大局观念 ,联手合作 ,多警种协同作战 ;运用高科技手段 ,提高防控水平 ;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5.
刑法应尽量少用、慎用,力求以最小的刑法成本这到遏制犯罪、预防犯罪的目的,这就是刑法的谦抑性,其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非犯罪化和轻刑化。在我国适用刑法的谦抑性原则时,应当在坚持非犯罪化趋势的基础上,推进“非犯罪化”与“犯罪化”双向进程;在推行轻刑化的过程中,应注意其长期性和相对性。  相似文献   

6.
微罪是根据犯罪分层理论提出的区别于重罪、轻罪的犯罪类型。结合我国刑法结构与犯罪情势,将微罪界定为“可处拘役或拘役以下之刑的犯罪”较为适宜。微罪立法可限制行政权、预防犯罪、保护社会,提升我国犯罪治理司法化程度。未来应扩充微罪立法,优化立法技术,完善处遇措施;同时注重程序从简从快,加强出罪出刑,建立犯罪封存制度,通过各方并进、协同联动,提升微罪治理的法治化、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非犯罪化思潮影响之下,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非犯罪化趋势在我国已经有所体现,这是对未成年犯罪人司法保护的新突破。实现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非犯罪化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在具体制度建构上,可以在实体法上减少未成年人罪名规定或规定未成年人特殊情形;在司法程序上,则应建立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和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犯罪控制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是最重要的犯罪控制措施,有效地进行犯罪控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当前犯罪控制与构建和谐社会不相适应的主要表现是:犯罪控制力不强,犯罪高发态势未能得到有效抑制;诱发犯罪的因素较为普遍;矛盾转化工作不力等。进一步强化犯罪控制,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高度重视犯罪控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加大公安、司法机关的改革力度,切实抓好综合治理工作,尽快扭转公安机关孤军作战的局面;进一步打造一支高科技、高素质的刑侦队伍,提高侦查破案能力等。  相似文献   

9.
以轻微犯罪为主的犯罪化趋势已成为我国近年来刑法修正的核心特征,不少学者对此表示反对,认为其是应对风险社会安全刑法观的表现,担忧过度强调安全有损刑法保障自由的价值目标。我国现在所处的社会阶段决定了刑法必须有效应对安全威胁,同时也应兼顾公民自由的保障,因此应当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刑法发展的指导思想,构建总体国家安全刑法观。与以往不同,总体国家安全刑法观以安全威胁为核心,兼顾安全和自由,关注安全威胁间的联动性,注重效果可持续性。总体国家安全刑法观的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等,要求采取以下措施:科学确定总则的处罚范围;注重安全威胁间的相关性;合理设置犯罪门槛下限;设计匹配的轻微刑罚制度。  相似文献   

10.
有组织犯罪,特别是其最高形式-黑社会犯罪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三大犯罪灾难之一,当前我国出现的黑社会性质犯罪是其雏形。本文分析了黑社会性质犯罪在我国滋生、蔓延的主客观原因、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遏制和打击的对策、措施,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打击高科技犯罪 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科技犯罪是伴随计算机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犯罪 ,是信息时代的产物。高科技犯罪直接危害到一国的信息安全。本文论述了高科技犯罪的涵义 ,高科技犯罪引起的国家信息安全问题以及控制高科技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团伙犯罪正逐年上升,有的团伙已成为带有黑社会性质,成为黑社会势力。种种迹象表明,有组织犯罪是未来犯罪的主要特点,是1世纪社会治安的主要威胁,对此我们应有充分估计和准备。为此本文探讨了黑社会组织的概念及特点,境外黑组织对我内地的渗透和犯罪活动;当前我国团伙犯罪的特点,防止在内地出现黑社会组织的对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网络空间为网络赌博提供了温床,网络赌博的出现,意味着赌博已走出了传统形式。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网络赌博既有传统赌博犯罪专业化、组织化程度高,作案手法隐蔽、手段多样等特点,又有互联网跨地区、跨国界、便捷快速的技术条件。由于刑事法相对稳定的特性,导致刑事法的发展落后于高科技的发展,在规范网络赌博犯罪方面存有不足,给现实的立法、执法和司法机关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只有尽快完善网络赌博犯罪的立法,提出规制我国网络赌博犯罪的刑事对策,才能使刑法真正成为震慑犯罪的利器。  相似文献   

14.
易制毒化学品是指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或其他经常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和配剂。目前,我国易制毒化学品犯罪日超严重,正在从单纯的走私出境向国内非法买卖发展,并且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毒品的非法生产引发了大量的易制毒化学品犯罪,除此之外,经济利益的驱动,易制毒化学品犯罪本身的特殊性以及法律、法规不完善等等教师促使易毒化学品犯罪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与生产部门合作;加大宣传力度;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缉毒人员对易制毒化学品及其犯罪的认识,以遏制易制毒化学品犯罪。  相似文献   

15.
犯罪学意义上的知识产权犯罪是指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权益,对社会具有严重危害性的行为。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犯罪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外因层面,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法制环境中存在的某些不利因素,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提供了滋生滋长的土壤;在内因层面,犯罪经济学的成本一收益理论阐释了在知识产权犯罪巨额收益的基础上,诸多犯罪外因极大地降低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成本.最终导致个体犯罪动机的形成。提高我国公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立法,以及大力改善执法不力的现状,是当前形势下知识产权犯罪防治之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加入世贸组织后 ,我国金融业面临的金融风险将呈加剧态势。金融犯罪将呈现出国际化、专业化、高危害化和密集化的特点。为维护金融业的平稳运行 ,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必须加强打击金融犯罪的国际合作 ,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加强对金融犯罪的预防 ,建立金融犯罪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7.
虽然我国刑法仅规定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但性质决定实质,故而刑法实际上已肯定了我国存在黑社会犯罪现象。随着国际黑社会组织向我国的不断渗透以及国内涉黑势力的自身演变,我国存在黑社会犯罪应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呈不断蔓延趋势。为此,应从法律层面加强对策研究,建立专门的反黑法律体系,完善刑事实体法、程序法和相关配套法律的规定,从而防疏堵漏,严密法网,以有效地防范和打击黑社会犯罪,遏制和减少黑社会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关于犯罪未完成形态的犯罪化,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实践面临的一个难题。对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等犯罪未完成形态是否惩罚,或者惩罚到何种程度,反映了一国刑事立法技术以及价值取向问题。对计算机网络犯罪的预备、未遂以及中止,是否需要全部犯罪化?对其全部犯罪化能在何种程度上起到防控网络犯罪的作用?中外刑法在此问题上是如何规定的?文章通过对各国刑法对计算机网络犯罪未完成形态的相关规定之比较,以探讨我国对计算机网络犯罪未完成形态的犯罪化之路。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犯罪作为一种新型高科技犯罪 ,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犯罪现象。本文就已具备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警官如何处理这种犯罪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指导 ,并告诫警官对此务必慎重 ,并需争取专业人员的协助。  相似文献   

20.
"入世"后未来犯罪研究的一大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的消极影响集中反映在对我国社会稳定与公众安全感的冲击 ,而这一冲击必将以我国社会犯罪形态演化趋向与态势的突变作为总体特征 ,使我国在一定时期内面对新的犯罪浪潮的袭扰 ,在维护社会稳定局势方面承受相当严峻的压力。而“入世”对未来社会最具威胁的社会犯罪当属有组织犯罪形态及其它犯罪类型的形态朝组织化、跨国化、恐怖化乃至高科技网络化的方向演化和发展 ,因而揭示犯罪形态演化突变规律 ,构建社会稳定运作机制 ,提出富于成效的犯罪防控对策 ,为“入世”后的社会稳定决策方案提供具有科学参考价值的控御方略 ,构成未来犯罪研究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