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凡刺之道,气调而止”,提示针刺取效的关键在于“气调”。“气调”作为针刺的结果,指治疗后病变部位气机调和、机体阴平阳秘之意。“气调”与针刺过程密切相关,贯穿在针刺的各个环节,并且具有不同的含义及操作方式。针刺前重在辨证定穴,刺针时注重刺手与押手的作用,行针时重在候气、辨气、守气。针刺止于“邪气去,谷气至”的状态,脉象趋于和缓是判断脏腑功能恢复的征象。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病残率、病死率和复发率。近年来国内利用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效果较佳,并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独特疗法,同时其机制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就1994年以来针刺治疗脑卒中临床机制研究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1 改善脑血流量和脑血管功能   针刺可以提高局部脑血流量,快速缓解血管痉挛,实现侧支代偿。王克键等[1]观察针刺阳明经穴前后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图有极显著性差异,认为对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血流有双向调整作用,可使流速减慢的动脉血流加快,使流速加快的动脉血流减慢,亦可使管径狭窄的血管扩张,使舒张的血管收缩,从而维持颅内动脉血流平衡。郭义等[2]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后即刻脑血流的改变情况,表明该法亦可双向调节脑卒中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状态,具有使患者颅内血流减慢者加快、血流加快者减慢的趋势,其机制可能与改变血管外周阻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针刺合刺五加静脉滴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8例肖伟胡凤仪(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合肥230061)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针刺;刺五加注射液1993~1995年,笔者运用针刺合刺五加静脉滴注(下称“针药并用”)治疗本病48例,取得较好疗效,且与单用...  相似文献   

4.
针刺治疗疾病时,除局部选穴外,选取的远端穴位更能印证中医学整体观念。针刺治疗眼病的临床实践及相关古今文献均表明,大多数医家除了选用眼周穴位外,常配合采用远端穴位尤其是项部和足部的风池、天柱、申脉等穴。古今经络文献亦指出,项- 目- 足存在着一定的关联规律。  相似文献   

5.
哑门(Yamen,属督脉经)是临床上十分常用的腧穴之一,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中风、舌强、失语、半身不遂等症。由于它位于人体项部,所处位置特殊,在针刺时如果操作不慎,针刺过深或针刺方向错误,易造成医疗事故。早在《素问·刺禁论》中就曾对针刺头项...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fMRI)技术观察针刺太冲穴所激活脑区的性别差异,以阐明针刺效应性别差异的机制。方法 女性组选取25例青年女性志愿者,男性组选取30例青年男性志愿者,针刺志愿者左侧太冲穴并收集fMRI数据。结果 女性组针刺太冲穴激活的脑区有左侧小脑下部、右侧缘上回、左侧中央后回。男性组针刺太冲穴激活的脑区有右侧缘上回、左侧中央盖沟、右侧中央旁小叶。与女性组比较,男性组更广泛地激活了右侧缘上回、右侧中央沟盖。结论 针刺受试者太冲穴激活脑区并不完全对称,针刺效应在大脑具有偏侧性,针刺太冲穴时大脑活动反应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针刺心经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探讨针刺抗急性心肌缺血的效应。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组、针刺心经组、非经非穴组,每组各10只,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针刺心经组取“神门(HT7)—通里(HT5)”经脉段,非经非穴组取大鼠臀部非经穴刺激点,各刺入3根1寸毫针,间距约2 mm;电针每次30 min,每天1次,连续3次。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收缩压乘积(rate pressure product,RPP)。结果 末次针刺后即刻(0 min),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HR显著增加,MAP、RPP显著下降 (P<0.01);与模型组、非经非穴组比较,针刺心经组大鼠HR显著下降,MAP、RPP显著上升(P<0.05,或P<0.01); 末次针刺后10、20、30 min,与模型组、非经非穴组比较,针刺心经组大鼠HR显著下降,MAP、RPP显著升高 (P<0.01)。结论 针刺心经可逆转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异常变化,具有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的确切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探究“手足十二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皮质连接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C)的影响。方法 纳入37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真穴组25例、假穴组12例。真穴组患者给予“手足十二针”组穴(双侧合谷、内关、曲池、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针刺干预;假穴组患者给予“手足十二针”经穴旁开1寸针刺干预。采用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MA) 评价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评价患者的神经系统缺损程度,并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选取双侧初级运动区(primary motor area, M1)、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SMA)、运动前区(premotor cortex, PMC)为种子点,分析计算各脑区间FC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量表、NIHSS评分及FC值。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真穴组患者治疗后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双侧M1 FC值显著升高(P<0.05),患侧SMA与健侧PMC的FC值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假穴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 “手足十二针”可能通过增强双侧初级运动区的FC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具有穴位特异性,而辅助运动区与运动前区FC的改变也是另一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吞咽行为训练结合针刺舌根部穴对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14例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行为组、针灸组及观察组,每组38例。行为组给予吞咽行为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针灸组给予针刺舌根部穴治疗,每穴顺时针捻转3~4下,隔日1次;观察组给予吞咽行为训练和针刺舌根穴治疗。治疗20 d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才藤吞咽障碍分级和摄食-吞咽功能分级评价3组临床疗效。结果 3组基于洼田饮水试验、才藤吞咽障碍分级和摄食-吞咽功能分级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于洼田饮水试验、才藤吞咽障碍分级和摄食-吞咽功能分级的疗效均优于行为组和针灸组(P<0.05),而行为组与针灸组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吞咽行为训练结合针刺舌根部穴可明显改善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针刺“开瘖五穴”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开瘖五穴”针刺法结合语言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结合语言康复训练。7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ABC法)评价患者的语言功能,采用中国式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测法(Chinese functional communication profile,CFCP)评价患者的语言沟通能力,基于汉语失语症检查法(ABC法)评分改善率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语言功能评分和CFCP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口语表达评分和听理解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开瘖五穴”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与传统针刺相当,均能改善患者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比健康成人舌根部穴针刺前后执行吞咽任务时脑功能区的激活差异,探讨针刺舌根部穴对吞咽功能影响的中枢机制。方法 青年健康志愿者10名,分别于针刺舌根部穴前后运用功能磁共振技术进行吞咽任务(含静息状态、吞咽准备和吞咽任务)扫描,分析针刺前后数据集,获得针刺舌根部穴后执行吞咽任务的差异脑功能激活区。结果 针刺前,脑激活区主要分布于左侧的颞上回和右侧的岛叶;针刺后,脑激活区主要分布于左侧小脑后叶、小脑叶、梭状回以及右侧舌状回,负激活区主要分布于左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以及右侧中央后回;针刺前后对比,差异脑激活区分布于左侧的梭状回、颞中回及额内侧回,负激活区位于左侧顶下小叶。结论 针刺舌根部穴影响吞咽功能的原因可能是通过增强吞咽相关脑区参与任务执行的积极性,提高吞咽任务执行效率,以达到调节吞咽运动肌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针刺心经经脉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和交感神经心中支放电的影响,探讨针刺心经经脉作用的相对特异性.方法 将30只家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神门-通里"组和"太渊-列缺"组,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Biopac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神经电信号和心功能观察指标,同时接入SKY-A4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电针"神门-通里"和电针"太渊-列缺"经脉段在停针即刻家兔的心力环面积和交感神经心中支电活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门-通里"组电针后4个时间段交感神经心中支放电活动显著高于"太渊-列缺"组.结论 电针心经"神门-通里"段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心力环面积,并可提高心肌缺血状态下心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优于电针肺经"太渊-列缺"经脉段,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冲脉具有维持生命机能及延续生命的生理特性。冲脉为“五脏六腑之海”,藏元精元气;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受十二经及督脉气血渗灌。冲脉在循行及病症上均与少阴、阳明经有着密切联系。冲脉为“血海”,担负着阳明经气血的补充与濡养,与胃肠疾病联系密切。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也表明,冲脉与该病密切相关。因此,冲脉可作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首选经脉,临床可选择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公孙等穴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石学敏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与脑和脊髓密切相关,在发展过程中均有神机逆乱、窍闭神匿的病机变化,故均可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进行治疗,体现了异病同治的思想。其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选穴以内关、人中、三阴交为主,以极泉、尺泽、委中为辅,随证配穴,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睛明穴、承泣穴的解剖结构与安全针刺法李卫东孔令胜方正清(安徽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230038)关键词:睛明穴;承泣穴;解剖结构中图法分类号:R224.2;R245-0;R322.91睛明穴、承泣穴是临床治疗眼科疾病常用穴位。但是,由于它位于眼眶内,所处...  相似文献   

16.
肩周炎,俗称“漏肩风”。1982年5月~1988年12月,笔者收治456例,采用温针结合推拿治疗,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一、一般资料 456例中,男187例,女269例;年龄31~79岁,以50~65岁为多。病程短者3天,长者2年半。有明显外伤史者38例。 二.治疗方法 1.温针法:以循经选穴、局部痛点选穴和经验选穴相结合。 循经选穴:合谷、三阳络、列缺、郄门、少海;局部选穴:肩髃、肩髎、肩贞、  相似文献   

17.
对十四经穴中的“风穴”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发现这些腧穴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共同特点,它们都具有祛风、散风的作用,常用于治疗与风邪有关的疾病,但又有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醋酸曲安缩松百劳穴位注射治疗3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总有效率为96.9%,与加服颈服康及眩晕停综合疗法31例对照,总胶继96.8%,两组治疗前后TCD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在疗后有明显提高(P〈0.01),两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表明百劳穴位注射疗法对椎动脉颈椎病具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推拿合针刺升提穴、肩痛穴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配合针刺常规穴位,治疗组配合针刺升提穴和肩痛穴.每周3次,12次后评定各组疗效.结果:对照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病例数分别为24,6,8,12,总有效率为76.0%,治疗组分别为25,16,5,4,92.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推拿配合针刺升提、肩痛穴治疗肩周炎具有疗效好、取穴少、易于掌握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肩骨禺穴“三透法”针刺治疗肩周炎88例张学武(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233000)关键词:肩周炎;针刺疗法;肩骨禺穴中图法分类号:R684.3;R245.3肩周炎是肩部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症。笔者近年来应用“三透法”治疗该病88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