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安部在2018年对《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第七章"调查取证"为各章修改内容最多者。相对于法律适用,事实认定在案件办理中的任务更重,由此见,调查取证始终是公安行政执法程序中的核心程序。新的《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既对调查取证的一般制度作了修改,也对受案制度进行了改革,又对询问、检查、鉴定、证据保全等具体调查取证制度进行完善,更对调查取证中办案协作予以规范。第七章相关内容的修改,无疑旨在使公安机关能更加有效地进行调查取证、提升执法办案效率,提供"良法"的制度资源。各地公安机关应当从严格、公正、文明、理性执法的高度,正确理解和把握《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第七章2018年修改内容的意旨,以便更好地履职尽责、服务人民。  相似文献   

2.
域外赌博合法化对我国边境安全、金融安全以及社会治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对于一般境外赌博违法案件在适用《关于办理赌博违法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通知》时存在法律权威性不足和管辖漏洞,容易导致公安机关在管辖域外赌博案件时面临"域外效力"问题。同时,由于《刑法》并没有将单位这一犯罪主体列入赌博犯罪的惩罚范围,以及在边境、金融方面的法制不够完善,无力应对这一严峻挑战。为此,我们应完善相关制度,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明确规定禁止我国公民到域外赌博,在《刑法》条文中明确规定对于域外赌博犯罪行为我国拥有管辖权以及将单位列入赌博犯罪的规制范围。同时,完善边境、金融方面的法制,健全和完善国际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涉港经贸案件司法管辖权是指内地法院依据法律规定受理涉港经济贸易案件的范围或权限。简而言之,它所要解决的是涉港经贸案件应由内地法院还是香港地区法院管辖的问题。香港在97年回归祖国后,两地经贸纠纷将会越来越多,探讨涉港经贸案件的司法管辖权问题,不仅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内地法院对涉港经贸案件行使管辖权的法律依据及有关规定 (一)《民事诉讼法》对涉港经贸案件的管辖权规定。 1.关于级别管辖。《民事诉讼法》第19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民事案件:(一)重大涉外案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的精神,涉港案件属于涉外案件。香港地区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域,有与内地不同的法律制度。因此将涉港案件说成是涉外案件并未影响我国主权及香港的法律地位,所以说涉港经济贸易纠纷案,由中级人民法院行使管辖权。  相似文献   

4.
公安机关的立案报告,是办案人员对重大的刑事案件和反革命案件,报请领导审查决定立案的书面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61条规定,公安机关立案报告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是认定确有犯罪事实,即犯罪事实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第二,必须是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即是说,虽有犯罪事实,但依照法律规定可以免除处罚的,则不能立案。只有犯罪事实确实存在,而且,依照法律规定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才能立案;第三,必须是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8条第1款又规定:“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这就是说,立案报告主要是公安机关按照管辖范围行使侦查权,以对案件被告人追究刑事责任为目的的上报审批文书。  相似文献   

5.
当前,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经济犯罪侦查工作中,法律适用问题集中体现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适用上。有关该规定适用的法律属性、证据观念重构、法律冲突及规定与相关刑事法律的关系等问题值得研究和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6.
2010年10月28日通过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于2011年4月1日起开始施行。在该法颁布实施之前,我国涉外婚姻家庭案件适用的法律主要是我国《民法通则》第八章: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该法实施之后,我国涉外婚姻家庭案件将以该法为基本的依据。因此,该法的实施,对我国涉外婚姻家庭案件的处理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福州市基层法院90份涉家暴离婚案件的民事判决书进行实证分析可知,《反家庭暴力法》实施3年以来,司法实践中对"家庭暴力"的认定过于保守,即使认定了"家庭暴力"情节,也无法对施暴人造成实体法上不利的法律后果,过低的违法成本无法有效防治家暴行为。为此,应调整对涉家暴离婚案件的证据认证规则,区分受害人不同的诉讼请求适用不同的证明标准,以更加有效地认定家暴情节,同时明确施暴人应承担的不利法律后果,以实现法律保护受害人的立法初衷。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第二款首次为行刑证据转化提供了法律层面的依据。行刑证据间存在的共性、食药犯罪的专业性及出于办案成本的考量,使得涉罪食药案件中行刑证据转化具有可行性。然而,涉罪食药案件中行刑证据转化依然存在配套规定不统一、削弱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移送动力不足等困境与难题。为此,应该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证据审查、健全监督机制等方面努力,不断完善涉罪食药案件中行刑证据转化。  相似文献   

9.
当前涉警案件的发生在网络上容易引起网民的"群体极化"现象,公安机关应引起重视。涉警案件网民"群体极化"的产生有公安机关自身和网民群体两方面因素。要解决此问题,公安机关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进一步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舆论监管,进一步加强对网民理性思考的引导。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数量不断上升。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办法》以及《关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后进一步加强相关工作的若干意见》(讨论稿)相继出台,这为完善我国信访制度,协调公权力与私权利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终结的法律效力、效力主体以及效力维护的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刑事立案监督 ,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的案件没有依法立案 ,以及刑事立案活动是否合法所进行的法律监督 ,对被害人不服公安机关不立案决定向检察机关申诉的案件进行监督 ,是检察机关刑事立案监督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办理被害人不服公安机关不立案案件开展调查工作的作用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 373条的规定 ,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不立案侦查 ,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 ,人民检察院应当受理 ,并根据事实和法律 ,进行必要的审查。该规定赋予检察机关立案监督调查权 ,明确了调查工作是立案监督工作的有机组…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是我国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第一个可操作性的司法解释。该司法解释对建立和完善我国证券侵权民事责任法律制度乃至整个证券市场法律制度具有积极意义。从法律适用角度,该司法解释既有创新,也存在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13.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刑事和解制度,对公安机关执法办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司法实践中,可以适用刑事和解的经济犯罪案件相对较少,仅限于特定条件下的职务侵占罪和挪用资金罪.公安机关在办理经济犯罪案件时,应当严格适用刑事和解,审慎把握适用条件,妥善处理和解反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公安部新修订的《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创新性地确立了治安和解制度。该项制度有其区别于治安调解制度的明显的优越性,但是在实务中遭遇了困境,主要因为立法不完善、理论研究缺乏等因素,应该通过从立法上确定治安和解制度的适用范围、适用时间、确定和解协议的效力和救济等,并由非公安机关的第三方促成、监督和解协议的达成和履行,以达到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彻底有效解决治安纠纷,缓解公安机关案件压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当前对《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0条第1款第1项中的"紧急状态情况",存在"事实状态说""法律设定说"两种不同意见。基于"事实状态说",可以直接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0条第1款第1项对拒绝疫情防控措施的行为予以惩处;按照"法律设定说",鉴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未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因此不能适用该条款查处拒绝疫情防控措施的行为。"事实状态说"虽然能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撑,但鉴于其对"紧急状态情况"边界的模糊界定,导致政府容易滥权,不符合法治政府发展方向。"法律设定说"严格限制了政府权力,但是这种法律解释结论会造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0条第1款第1项成为"稻草人"条款,形成解释谬论。基于对"紧急状态情况"的历史解释、学理考察、体系解释,"紧急状态情况"应当界定为"突发事件响应状态",进而达成兼顾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和疫情防控实际需要的平衡。鉴此,《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时,应对第50条第1款第1项做相应完善。  相似文献   

16.
涉“瘦肉精”案件定罪量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瘦肉精”案件涉及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准确审理该类案件可以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对涉“瘦肉精”案件的定罪、量刑、法律适用等都有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明确了公安机关在刑事和解案件中"监督者"的角色。但是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发现,单纯"监督者"的角色不能使刑事和解的社会效果得到充分发挥。从细化程序、加强监督、科学引导三个方面入手解决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中的不畅,对发挥公安机关在刑事和解中的优势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在检察院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公安机关在"双录"的应用情况存在着明显差距。为了在公安机关侦查讯问中推行"双录",应完善法律对"双录"的规定,引导公众正确区分正常讯问和非法讯问,提高侦查人员的审讯素质,改变侦查讯问人员对"双录"的错误观念,对重点案件实施"双录"。  相似文献   

19.
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明确了公安机关在刑事和解案件中"监督者"的角色。但是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发现,单纯"监督者"的角色不能使刑事和解的社会效果得到充分发挥。从细化程序、加强监督、科学引导三个方面入手解决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中的不畅,对发挥公安机关在刑事和解中的优势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警察纪律法治化是警察法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的颁布是警察纪律建设的里程碑,具有重要的法治意义,主要体现在完善了警察法律体系,标志着具有公安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初步建立,必将有力地推进警察法治文明建设。与以往的公安机关的惩戒性规范相比,《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具有创新性、严厉性、全面性以及可操作性等特点。当前警察纪律建设要特别注重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在法治视阈下探析《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的适用问题;二是以法治方式推进《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