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法律全球化与完善反恐怖主义国际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反映,它主要表现为:国际法的强制性和权威性日趋明显;国际社会在法律领域的合作国际化、全球化;各主权国家法律法规及法律制度的趋同化;国际法日益内化为国内法和国内法日益外化为国际法。当前,国际恐怖主义作为一种严重的国际犯罪,是全球法律打击的重点。而实现反恐怖主义立法全球化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反恐怖主义国际斗争需要的理想选择。这就要求实现反恐怖主义法律法规及制度的趋同化,使国际立法与国内立法协调一致,从而加强反恐怖主义国际合作的统一性、协调性。  相似文献   

2.
法律制度是经济全球化的需求及选择。WTO国际经济法律制度是通过各成员对其国内经济的国家干预实现涉外的经济秩序,最终实现国际经济秩序的法律机制。因此,国内经济法必须适应国际经济关系及其规则的需要,并应创设新的内容,以应对国际经济共同规则的需要。国际法律规则出现并发挥作用是法律趋同及各国共同协调世界经济的法制化结果。但适用同一的国际经济法律规则并不等于法律的全球化。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经济法,应当寻求建立一种均衡及协调发展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使知识产权制度成为国家经济政策的一部分.面对全球化的挑战,知识产权制度应当以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为目标,为更好的实现人权创造基础.知识产权的国家责任体现在两个方面:坚持知识产权的利益平衡,以及创造性地保护我国的优势领域.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综述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和技术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知识产权领域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成为一国能否摆脱短期技术困境、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本文从经济增长理论出发,对知识产权制度作用于经济增长内在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详细梳理和评述,并指出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 ,其实质是现代生产方式全球化。提升国家制度和科技竞争力是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生产全球化的发展变革与我国经济发展能力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的轴心是产业资本生产运动的全球化.直接生产过程全球化是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产业资本的全球重组和产业的国际转移,形成生产全球化的金字塔型结构.金字塔型结构有两个关键性的战略支点:一是以高新技术为标志的新产业技术,构成了生产全球化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增长点;二是以全球价值链为标志的全球生产组织结构,形成了统一的全球化生产组织体系和一体化的再生产循环系统.占据两个战略支点的国家从技术等级和组织结构上锁定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约束条件、规则和路径,并且具有不可逆性.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失衡、贫富两极分化的根源所在.我国遇到的最大制约瓶颈是高端产业技术和全球价值链组织结构的匮乏,面临的最大国际竞争压力是来自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技术等级和组织结构上的双重约束性竞争.因此,通过高新科技产业化创新实现产业技术等级的升级,通过管理组织创新形成全球化生产组织体系和再生产循环系统,既是突破经济全球化的双重约束的唯一科学方法,又是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唯一战略选择,也是构建国家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实现高新科技和管理组织双重创新的基本途径是进行三个重心转变.  相似文献   

7.
时下扑面而来的全球化浪潮 ,不仅掀起了经济全球化的波涛 ,而且搅动了法律全球化 (TheGlobalizationofLaw)的浪花。有人认为 ,法律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联结 ,相互作用 ,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浪潮的旋律。为此 ,我倒愿意提醒诸君注意 :这一旋律中的某些不合谐音符。当今 ,法律全球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 :其一 ,经济全球化需要全球性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即国际性的法律制度 ,经济全球化又促进了跨国法律规则的发展。法律的纽带把不同国家的利益“捆”在一起 ,许多国家自愿签署条约或相互协调法律制度。近年来 ,世贸…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经济全球化与法律全球化的相互关系 ,论述了法律全球化在刑事诉讼法制上的表现 ,分析了我国刑事诉讼法制与全球化趋势不相适宜的地方 ,认为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制应从观念和制度两个方面去适应、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有关制度变迁的理论进行对比性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制度变迁的新特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当代的经济制度变迁表现出两重性:强烈的趋同性变迁和多样化演进。而且,在经济全球化和当代的经济制度变迁之间存在一种互动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由根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具体经济制度共同组成的制度体系。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面临着全球经济制度创新、新自由主义、公平正义和制度文化相对滞后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化国有经济改革,积极推进具体经济体制创新,努力培育制度文化,通过这些途径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中国特色经济建设道路和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推动下 ,各国纷纷开始拓展对外经贸活动 ,加强国际双边和多边协调 ,但同时各国总是以维护和加强本国本民族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必然形成了各国在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民族化中的非合作博弈关系 ,导致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 ,要实现这种冲突从非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的转变 ,就必须依托于一系列创新性制度的设计、选择和安排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根据当代世界发展的现实与趋势,围绕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问题,阐述了他丰富的经济全球化战略思想,指明了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性、紧迫性、实现的目标与途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理论。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实际上波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从而形成蔚为壮观的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以及文化全球化的三维立体格局,进一步,在这三种全球化当中又分别形成三个具体层面,这些具体层面因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三者间的紧密联系又存在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与政府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进步的潮流。中国为更多地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 ,主动做出了加入WTO的重大战略选择。目的是通过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促进解决中国经济长期存在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 ,在开放中提高国家竞争力。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深化政府改革。一、政府改革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关键经济全球化不仅是企业竞争的全球化 ,而且“国家竞争力”的命题也进一步突显。对尚在发展中并处于体制转轨重要时期的中国 ,这里蕴涵着巨大的机会 ,也充满严峻的挑战。过去 2 0多年间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 ,并逐步扩大开放…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末出现的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关于经济全球化存在二种大相径庭的认识。拥护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优配置;而反对者则强调经济全球化导致全球财富分配失衡,造成“贫困化”和“边缘化”现象。这些截然相反的观点统一于经济全球化的二重性。经济全球化既有客观的自然的属性又有明显的资本主义社会属性。为此,发展中国家必须辩证地对待经济全球化现象,既要利用经济全球化尽快发展自己,又要沉着应对,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6.
司法公正与法官独立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 ,我国社会日益融入国际社会 ,同时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法院制度提出了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司法制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改革和完善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司法公正是司法制度改革的主要价值目标 ,而法官独立则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因而 ,法官独立的制度保障作为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制度支持 ,在我国法官日益走向精英化的今天 ,其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7.
论经济全球化对当代大学生素质能力的新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世界趋势,高等教育也难以置身其外。本文试图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背景,探讨经济全球化引发的人才竞争问题与人才国际化问题,并具体探讨经济全球化和人才国际化对当前大学生知识结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8.
生产全球化作为经济全球化趋势中最具决定性作用的方面,对企业及其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它要求企业具备世界眼光,运用全球思维,制定并实施真正的全球战略,在长远和总体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聚合全球资源,捕捉全球机会;迫使企业的国别体制相应转变为开放式的全球体制,同时实现诸如组建战略联盟、“供应链”之类的制度创新;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合理化运动”,通过经营合理化、规模合理化、管理合理化、素质合理化等等,实现所谓的企业再造。看不到这些微观影响,就难以全面、准确地了解经济全球化及其冲击力。  相似文献   

19.
李卫士 《工会论坛》2006,12(5):114-115
本文针对经济全球化的两种不同认识,阐述了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并进一步论述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应对策略,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由于明朝海禁政策的限制,在以福建东南沿海区域为中心的全球化初期的历史背景下,有许多关于闽商的真实史实都被边缘化,甚至没有记载,因此,借由弗兰克的观点,我们需要用一种全球视野来看当时的世界经济,从人口、技术和制度三方面来还原全球化初期16到18世纪里真实的闽商和真实的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