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意识形态概念是法国托拉西提出的,德国古典哲学在这一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这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有直接的启发性。马克思不仅对意识形态作了结构上的定位,而且作了功能上的阐释。从社会功能上看,意识形态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功能,人们可以借以“意识到”社会生活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作为服务于一定经济基础的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认识社会生活的矛盾和冲突的目的,是为了“力求”“克服”它,也就是说意识形态不仅具有认识的功能,还具有实践的功能,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但马克思忽视了“文化大于意识形态”的现象,恩格斯所说的“文化”显然是超越于意识形态的,凸显了非意识形态的文化的存在。在当代社会,文化研究视野对意识形态分析的结构性补充意义更为必要。广告及整个文化工业都是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脱节的,尽管可以去分析和指认它们的意识形态本性,但不能认为它们是一种自觉的意识形态生产,人们一般只承认广告是文化而不承认是意识形态。这样,区分并承认意识形态与文化的差别,承认意识形态分析模式自身的局限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深化认识,有三方面心得体会。一是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产生是与时俱进的结果;二是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导思想、基本立场、某些观点、研究方法等对现在的实践仍有指导意义,即仍然具有真理性。三是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局限性,其表现是:劳动价值论有时代背景转换的局限性;劳动价值论内容本身有局限性;人们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开辟了意识形态研究的新场域,把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带入到新的话语系统和理论体系中,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典范。研究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思想,对于全面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进而对于指导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这就意味着在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具有重要意义。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启示我们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是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的关键。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具体路径方面,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启示我们应从知识、权力和人民三个维度来考虑和着手。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在公共语境领域发生了从阶级到阶层的话语转换,这种转换可以从社会分层理论的两个重要理论源头--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和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各自所蕴涵的语境逻辑和当代中国整体性社会诉求中得到解释.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是一种关涉政治革命的宏观历史理论,与试图保持价值中立的关涉合法性论证的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具有极为相殊的语境逻辑.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对革命时代阶级斗争理论的"路径依赖"以及对马克思阶级理论的语境误读,导致阶级和阶级斗争话语泛化.改革开放后公共话语发生的从阶级到阶层的转换是对中国社会整体性诉求的恰当回应,但这种转换并不表明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应当退出公共语境.  相似文献   

6.
赋予人的意识以生成性,是马克思哲学意识观区别于“德意志意识形态家”们意识观的基本标志,更是马克思摆脱黑格尔哲学羁绊的重要尝试。意识观批判与构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具有独特地位。而当前学界的相关研究却较为贫乏。实际上,马克思的相关著作正是以阐释独特的意识生成性为入口,引入并深入论述了物象性范畴,进而全面阐释了自己的新历史观。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回溯了马克思早期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过程;其次分析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具体内容,从反思层面和实践层面深刻理解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和超越。  相似文献   

8.
国家学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基本观念,包括工具主义国家观、国家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特征,等等,在马克思的早期政论和作品中就已经萌芽。透过对马克思早期国家理论的理解,可以深刻认识到马克思国家学说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之间的联系,以及马克思对后者的批判。马克思正是在批判和发展洛克、培根和黑格尔政治思想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国家学说,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确立了马克思对市民社会与资本主义现代国家的批判立场。  相似文献   

9.
在晚期资本主义的时代背景下,詹姆逊从历史性、否定性和自我意识性等方面着重阐发了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辩证法作为一种历史主义,具有双重历史性;辩证法具有一种颠覆性力量,其辩证否定过程是一种历时性的位置转换过程;辩证法具有自我意识性,与黑格尔的辩证法不同,其根本目的是意识形态批判。詹姆逊的辩证法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精神,对于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怡  薛萍 《理论前沿》2006,486(21):23-24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再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抽象、共同的类的认识到揭示出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再到现实的、具体的“个人”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即从赞同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到清算、批判、摆脱费尔巴哈哲学,确立、阐发自己新哲学世界观的过程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