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略论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制度的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简易程序是在刑事诉讼程序中,为谋求公正与效率的平衡而应运而生的。1996年,我国通过了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首次将简易程序列入刑事诉讼法典;2003年3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颁布《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刑事简易程序制度。当期形势下,刑事  相似文献   

2.
简易程序是刑诉法新增设的程序。它对于避免累诉、节约诉讼成本、提高办案效率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刑诉法对简易程序的适用规定得过于原则,造成实践中诸多困惑。笔者认为,在简易程序的提起上宜由人民检察院提出书面建议;在简易程序适用的刑罚条件上宜采用推定宣告刑;是否适用简易程序应由人民检察院建议或同意,而不是取决于被告是否同意;对于身份不明或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只要符合法定条件均可适用简易程序;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虽然程序简化了,但法律监督不能简化。  相似文献   

3.
构建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对简易程序的理解还停留在狭义的简易程序阶段,即认为简易程序就是简易审判程序.同时,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刑事简易程序设置形式单一,处理案件能力受到限制;从我国现行的简易审判程序来看,制度本身的缺陷及配套设施的不够健全导致了刑事简易程序的利用率不高,违背了简易程序设立的初衷.现在我国正在着手修改刑事诉讼法,利用此契机,完善我国的刑事简易程序,构建多元化的刑事简易程序体系,有利于解决日益增多的刑事纠纷,也有利于满足现代社会和当事人在利益、价值观、偏好和各种实际需要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使司法更加顺应民意,接近正义.  相似文献   

4.
刑事简易程序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刑事简易程序的研究中,刑事简易程序的基础理论研究应该是研究之基础.文章在探讨刑事简易程序的概念、价值、模式等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对我国现行刑事简易程序的立法及司法实践进行评价,规范、完善这一程序将是我国今后刑事诉讼改革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5.
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开展行政诉讼简易程序试点工作的通知》以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作为上海唯一一家试点法院立足高效便民理念,充分发挥简易程序的繁简分流作用,在行政审判实践中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同时也遇到不少问题,如启动程序复杂、适用标准不具有可操作性、程序转换不明确等。通过分析,当事人对简易程序公正性的怀疑是目前简易程序试点中遇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建议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立法在适用范围上对案件类型的列举进一步细化,并设定兜底条款;程序启动上规定法院有决定权;庭审规则设定更加细致、规范。  相似文献   

6.
基层法院审理全国80%~90%的案件,新刑诉法将适用简易程序案件范围扩大到基层法院管辖的案件,可以预见,未来审判程序将逐步由普通程序为主转变为以简易程序为主。因此,在新刑诉法实施半年多之际,关注简易程序开展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之道,对于下一步更好地开展简易程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立法与司法解释对民事简易程序适用范围的界定过于原则,应予以扩大并列举细化;对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转为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应加大监控力度,以防止审判人员变相地超审限办案;简易程序有必要进一步予以简化;应在自愿、合法的基础上尽量多适用法院调解这一替代性纠纷解决措施;在简易程序中有必要赋予当事人更多的民事程序选择权.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事简易程序经历了1983年非理性的中国式速决程序--“严打程序”、1996年正式刑事简易程序的创建、2012年范围充分扩大了的简易程序、2014年“速裁程序”的试点等四个发展阶段。总结过去中国刑事简易程序的发展规律,我们可以看出将来简易程序的发展方向为:简易程序的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化,简易程序的自身特征从从单纯追求效率走向简易程序的正当化,简易程序的改革依据从于法无据走向于法有据。  相似文献   

9.
刑事简易程序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刑事简易程序的若干构想,如建立多元的刑事简易程序,引入法律援助制度,赋予被告人刑事简易程序选择权和变更权等,以利于完善刑事简易程序,从而有力地提高诉讼效率。  相似文献   

10.
新《刑事诉讼法》对简易程序作出了较大的变动,对公诉人不出庭、简易程序体系不清等长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革,但仍留下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新法还扩大了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改变了简易程序的审判组织形式和审判期限,这样的变动在实施中又会产生诸如滥用简易程序,降低诉讼效率等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新《刑事诉讼法》简易程序的作用,在提高诉讼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证公正,必须解决残留的旧问题和新产生的问题,并对简易程序设立变通的证据规则、量刑程序和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11.
处刑命令程序是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一种无起诉书、无开庭决定、无法庭审理的书面性刑事简易程序。本文在介绍了处刑命令程序的一般运作模式基础上,分析了该程序的诉讼效率价值和程序正义价值,并论述了我国对该程序借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赋予法官对发生在法庭上的藐视法庭案件直接判决的权力,是维护法庭尊严和权威的需要.法庭上法官直判案件实际上是审判权对公诉权的分割,过多适用必然会侵害公诉权,违背现代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为保证法官直判应用适当,防止或最大限度降低不良效应,对直判案件的范围必须设置适当的界限.同时,在法官直判案件中,应遵循一系列原则,使其受到法律的合理规制.在我国,由于历史上没有法官至上的传统,法庭尊严和权威未得到维护,导致司法实践中扰乱法庭秩序、证人拒绝出庭、判决拒绝执行等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庭审的顺利进行和对判决的认同感与尊重.因此,我国应确立藐视法庭罪,同时赋予法官时发生在法庭上的部分藐视法庭案件直接判决的权力,以树立法庭应有的尊严和权威.  相似文献   

13.
以法院庭审为界限,庭审之前的准备程序称为刑事审判前程序,庭审之后的程序,称为刑事审判后程序。这样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辩护律师开庭前后的诉讼活动进行区分。应将辩护律师在休庭后择日宣判、一审判决送达后到上诉程序启动前以及死刑复核等阶段的诉讼活动纳入到刑事审判后程序中,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探究这一程序中辩护律师介入的立法缺陷、具体路径以及实践操作等层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出现的诸种严重扰乱刑事法庭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我国应借鉴法治发达国家刑事立法,完善刑诉法第161条和刑法相关规定,对扰乱庭审秩序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处理,以维护法庭权威。  相似文献   

15.
刑事简易程序正当性的法理基础是被告人对程序适用的自愿性,为此,简易程序中的一些诉讼权利对保障被告人的自愿选择十分关键。我国新刑诉法中虽然规定了刑事简易程序,但侧重点在于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权力,对被告人的权利保障力度不够,需要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刑事判决程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事审判程序包括审判前程序、审理程序和判决程序。审判前程序是审理的准备,审理则是判决的准备。仅仅依靠审判前程序和审理程序并不能保证达成妥当的判决,完善的判决程序对于形成妥当的判决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各国无不对刑事判决程序,包括评议、表决、制作裁判文书、宣判等,作出详细的规定。但是,我国理论界和刑事诉讼立法对审理程序都比较重视,对判决程序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我们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刑事判决程序规定,建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判决程序。  相似文献   

17.
普通程序简易审和简易程序普通审是两种不同的审理方式,其追求诉讼价值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普通程序简易审主要追求司法效率价值的实现,但同时应注意司法公正的保障;简易程序普通审追求公正,但应同时兼顾效率。应通过对当前诉讼制度的完善,力争达到公正和效率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人民法院在决定适用简易程序前应征得被告人同意.这是我国就简易程序中被告人的程序选择权问题首次做出明确规定.但这一规定的设置对简易程序中被告人权利的保护并不缜密,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有待于重新建构和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二审中的发回重审仅仅提到了一点,即限制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而发回重审的次数。这种蜻蜓点水式的修改依然不能令人满意,而且存在着理解上的歧义。对比草案前后关于发回重审的不同规定,并结合草案和现行刑诉法中发回重审的规定。分析发回重审存在的矛盾,最后借刑诉法修改之际提出了关于二审中发回重审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20.
西方国家民事诉讼的发展趋势由偏重开庭审理转为审前准备程序并重 ,体现出法官的职权行使受当事人权利的约束等一些共同特征。审前准备程序的价值在于为当事人拥有积极行使诉讼权利的空间和手段 ,提高诉讼参与性 ,保障诉讼的民主性、公正性和公开性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